【摘要】: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下,微信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廣泛的被大家所使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現在高校在教育學生中也逐漸重視微信的使用,因為微信操作非常簡單,基本每個學生都會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學習過程的趣味性。本文從微信的特點出發,闡述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實用性,探討教育創新,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提高教學教育效率。
【關鍵詞】:微信;心理健康教育;運用
一.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運用的潛在可能
1.微信自身人性化特點
為有別于傳統的電話、短信和QQ,它能及時有效傳送信息內容,微信的群聊功能、實時上傳視頻、視頻聊天、圖片實時上傳等功能,為使用者的學生生活增色不少;并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將群聊內容設置先后順序,將自己十分關注的群設置為最前列,比如,大學生們可以將班內群置頂,這樣可以及時瀏覽到班內的信息推送,老師輔導員或班干部發的通知能最先看到。微信的通訊錄的使用方法也十分人性化,可以根據每個聯系人的特點對其進行相應的標簽定義,查找是可以找到同類型的聯系人,這樣能迅速找到你要找的聯系人。另外,大家在使用微信所受硬件設施影響較小,一部4G手機,不管你是中國移動或者中國聯通都可,隨時隨地都可以登錄操作。
微信在保護隱私方面做的也非常人性化,通過微信溝通既可以通過文字也可以通過語音甚至視頻等,既方便又準確,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知道你們聊的內容,只需帶上耳機聽對方發過來的語音,也能把語音轉化成文字進行閱覽,視頻聊天能非常直接的語音加影像聊天,基本和兩個人面對面聊天相差不大,并且聊天結束后,也不保留任何可查記錄,在保護隱私方面設計的非常人性化,聊天內容如果不想讓別人看到,及時刪除即可也不會泄露任何隱私。
在高校里,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架起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紐帶,能讓學生與學校的溝通暢通無阻,從高校的角度來講,提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借助微信的強大功能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更容易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能引導學生說出心里話。以往那種傳統的溝通方式讓學生感覺高校領導高高在上,與他們的距離很遠,微信同傳統的面談、意見箱等相比,微信的交流方式更具有時效性。
2.微信傳遞內容的豐富性與傳遞對象的互動性
利用微信平臺進行在高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時間上自由度比較大,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覽學習,不需要占用上課時間,針對不同類型的心理教育知識,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需求有選擇的閱讀學習,這樣基本都是學生主動去學習,相比較千篇一律的集中說教,微信的傳播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能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利用微信平臺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內容可以更為豐富、形式多樣,可以文字形式,也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圖片配合文字和更直觀的視頻,甚至可以實現上傳知名專家的講座,針對個別心理存在問題的同學,可以一對一直接咨詢疏導。利用微信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教育不僅趣味性十足,更易讓學生接受,同時實用性可操作性也很強。
微信的互動性不僅體現在學校與學生之間,也可以是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等,它可以是全方位多維度的互動模式。在高校里由于學生比較集中,推廣微信也非常方便,只需要把微信的二維碼印到學生手冊或者新生錄取通知書上,更直接點就是以班為單位有班干部負責讓內同學掃碼加入即可,直接具體到人效率非常高。為了讓同學們多關注微信內容,在內容形式上可以多增加趣味性的知識,比如經常穿插點腦筋急轉彎、幽默小笑話、智力火車等類型的片段,還可以加一些有獎問答等,激勵同學們多多參與進來,逐漸活躍微信氣氛。大學生的業余時間比較多,幫他們找點事做,充實他們的課外生活,逐漸把他們養成看微信學習的習慣,通過微信使他們的課余生活多姿多彩,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通過微信平臺,老師與學生可以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進行實時溝通,下課之余,只要學生有學業疑問都可以@相關老師咨詢問題,微信優于電話的好處是即使當時老師沒有在線,學生只需把需要解決的問題留言即可,老師看到后就可及時解答。針對心理問題,更能有效及時解決,比傳統的面對面談心疏導要科學快捷了很多。學生通過微信與老師的互動,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束縛,這種形式更加放松、高效、暢通。通過微信平臺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老師也更能客觀準確的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動態,同時也可以通過小測試、小問卷等形式聽到學生的反饋信息,利于老師了解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程度。
二.微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用性
1.拉長教育時間,擴大教育范圍
邀請專家開展講座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達的條件下,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太大了,而通過微信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傳統的講座基本也就在教室或者禮堂里進行,最多容納幾百人同時聽講,也就僅能滿足幾個班級或者某個年級聽講,而如果通過微信,則能讓全院學生聽講,微信的受眾范圍更廣。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教學模式還是傳統的課堂灌輸方式,純理論的說教,缺乏課堂的互動性,學生消極被動接受,導致上課效率十分低下。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注重互聯網在教學中的使用,但是由于受制于電腦和網絡的機動性的短板,致使不能大范圍開展使用。而微信的出現基本能解決這些弊端,微信能豐富高校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在高校通過微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受教育的范圍更為廣泛,而且是隨時隨地的教育模式,不受限于時間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地點,并且微信的強大功能,可將教學資源進行上傳和分享,學生們既可以線上直接收聽或閱覽,也可以下載下來,在無聯網狀態下再看也行。利用微信分享講授內容,使之長時間保存在平臺上,平臺中所上傳和分享的內容,只要不自行刪除,它將永久性存在,方便學期末復習時查閱。教師也可以在朋友圈中設置如“課程輔導”等類似的欄目,針對授課內容,推送出相應的思考題和討論題,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充足的思考、查閱資料等來進行留言討論,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課程內容,提高學習熱情度。微信平臺的信息存儲量特別大,可以通過互聯網連接到任何一個網絡資源并分享至平臺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拓展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培養現代社會綜合性人才。利用微信平臺可最大程度的增加心理活動受眾面,盡可能提高在校大學生對心理知識的認可度。
2.隨時隨地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
高校輔導員承擔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職責,輔導員是學生的直接接觸者,而傳統的了解途徑基本都是課堂上或班會上的交流,再就是課后與個別同學間的面面對面談心,而學生在課堂的表現通常是片面的一部分,且在集體環境中,學生羞于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這樣輔導員很難全面客觀的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態。當下社會飛速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隨時都可能給學生的心理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而大學生涉世未深,自我調適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較差,對壓力感到無所適從,如果輔導員不能及時了解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在第一時間進行心理按摩疏導,很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而把微信的功能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與學生互相成為微信好友后,輔導員老師能隨時看到到學生所發的微信動態,可以了解學生心理傾向,并能根據情況做出及時的應對措施。
課堂結合網絡微信,才能真正掌握學生真實情況,通過微信窗口能窺探全體微信好友的心理動態,所顧及的范圍很大,并且能針對不同情況也能很快的做到個別一對一對待。微信平臺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授課,只是作為輔助教育為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面對面的交流,可以及時督促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掌控學生的每個細節,以課堂授課為主,網絡教學為輔,使兩者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共同服務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余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心理輔導的關系[J].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報,2006(6).
[2]趙建勛.信息技術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3]黃平江.QQ 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現狀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3).
[4]程穎.應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的方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2011.
[5]張蓓.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網站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