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實踐教學是外語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外語實踐教學體系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社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操作能力、崗位職業能力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就需建立一個科學的、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對實踐教學進行改革。文章聯系本校實際,從韓語實踐教學現狀出發,提出韓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環節,是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外語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外語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高職高專韓語教學為例,提出韓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及存在問題
1. 什么是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指與專業基礎課程理論教學相對應的實踐技能訓練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構建一種具有教育性、實踐性、創造性,以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促進學生總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實踐教學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專業課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包括課堂內外的配合性教學、實踐與理論的融會貫通。
2. 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
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主要分為課堂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畢業實習四種形式。課堂實踐體現形式為情景教學或小組討論;課外實踐體現為專業第二課堂活動,如韓語角、韓語社團、文化體驗、各類競賽等;社會實踐實現方式為利用假期的時間,到企業進行短期的實習;畢業實習則是通過頂崗實習進行技能實踐。上述的各種形式也并非所有的都在教學中有體現,各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與情況采用其中一二而已。比如社會實踐就并是每所院校都開設的,例如我校的社會實踐就屬于自愿項目,韓語專業學生參加的較少。
3. 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整體上看,韓語實踐教學的形式還是比較多樣的,但實際并不完善,內容缺乏創新,實踐環節比例太低,學生動手能力較差。比如,社會實踐環節,大部分學校不會把社會實踐設為必修項目,即使學生有參與社會實踐,跟專業的關聯性也較小。畢業實習也是如此,實踐能力是本專科都會存在的問題,但高職高專學生較本科生學習韓語時間少一年,韓語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就會差一些,加上生源質量的差距,高職高專院校整體韓語水平較本科院校低,勝任企業翻譯比較困難,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競爭力差,對口實習很少,對口就業率也就更低。而本科院校學生雖然實踐能力也差一些,但語言能力相對較高,實習過程中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學習,企業翻譯對他們而言也就不會太難。因此,為提高高職高專院校韓語專業學生的對口就業率,完善實踐教學模式,是韓語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模式探析
1. 韓語實踐教學背景
外語實踐教學的效果受到學生接受能力的制約,因此在設計教學實踐時,不但要考慮知識的系統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老師要熟悉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踐能力,設計出學生喜愛又能接收的實踐活動。很多學生學習韓語是受韓流的影響,大部分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韓國明星、韓國電視劇、韓國娛樂節目,因此把握住學生的喜好和心態很關鍵,這是他們學習韓國語的原動力,如果能將這股動力加以引導的話,對于他們學好語言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將韓國電視劇、娛樂節目、韓文歌曲等作為學習素材是提高學生學習學習興趣很好的方法,但如果利用這些素材是至關重要的。
2.高職高專韓語實踐教學具體操作
外語教學最終培養目的是相同的,即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高職高專學生主要是聽、說、讀、寫能力。其中聽、說能力是教學基礎階段培養的目標;讀、寫能力是中級階段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發揮“外語+職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除各大院校共有的課堂情景模擬、仿真訓練等課內實踐之外,我院在探索實踐教學過程中,總結了課外實踐教學的三大模塊。即:語言應用實踐、第二課堂實踐、業務實踐。
(1)語言應用實踐
語言應用實踐主要分為:詞語和漢字讀音實踐(查字典整理常用漢字詞)、會話實踐(仿讀、配音、看圖說話、演講等)、聽力實踐(臺詞、小故事、新聞報道等)、翻譯實踐、閱讀實踐(讀書筆記、讀書報告)。詞語和漢字詞讀音實踐,要求學生整理1000個常用漢字構成的漢字詞,每個漢字找5個對應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及動手能力;會話實踐則通過仿讀和配音,培養學生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和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看圖說話和演講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語言運用和邏輯推理能力;聽力實踐主要培養學生聽的能力,通過對所聽材料的整理,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近手機可以下載很多學習韓語的APP,在訓練聽、說能力時,可使用“韓語魔方秀”軟件進行配音練習,學習韓國人正確的發音、語調、語速,我院學生現在使用該軟件后,聽、說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后,可進行高階段翻譯和閱讀實踐。翻譯實踐主要通過詞語、句子、文章的翻譯訓練,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閱讀實踐通過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報告,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欣賞朝鮮語文學作品的基本能力和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2)第二課堂活動實踐
基本的語言應用實踐之外,為提高學生學習韓語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第二課堂實踐是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補充。主要有:收聽韓國節目、定期舉辦韓國文化講座、韓國禮儀學習、韓國料理制作以及與韓語相關的競賽等。韓語競賽主要分為:韓語歌唱比賽(第一、二學期)、韓文輸入比賽(第二學期)、配音比賽(第三學期)、話劇比賽(第四學期)、演講比賽(第五學期)、寫作比賽(第四、五學期)、翻譯比賽(第五學期)和辯論賽(第五學期),通過各類競賽激發學生學習韓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各類語言技能及動手能力。
(3)業務實踐
為社會輸入人才,使學生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實踐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外語運用能力。多年來,從教學效果和崗位需求來看,只教會學習者怎樣運用外語的結構還遠遠不夠,還應培養學習者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語言的策略。因此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也是人才培養中最艱巨的任務。我院地處與韓國隔海相望的山東省,地緣優勢使得韓國貿易、旅游業人才需求量較大,因此業務實踐主要注重商務業務和旅游業務的實踐。商務實踐通過商務函電撰寫、商務禮儀培訓、商務場景模擬等實踐,使學生掌握規范的商務禮儀、標準的語音語調,能用韓語進行對外經貿業務會話、接待和談判等。旅游實踐通過導游實踐、旅行社模擬實踐、旅程計劃實踐,使學生熟練使用朝鮮語進行旅游景點講解、開展旅行社主要業務、進行旅游行程安排等。
業務實踐的每一項專題實踐都需要學生有構思、設計與實現。比如旅游實踐中的“接團服務”,要求學生熟悉接團服務的程序、要求及注意事項,掌握接站、致歡迎詞、沿途旅游講解、照顧客人入住等技能。具體實訓內容:接團前準備工作,團隊接待,清點人數,移交行李和照顧客人上車的全程模擬,致歡迎詞及沿途旅游講解,模擬入住客房服務。學生通過模擬工作崗位進行實務性操作,接收以韓語為工作語言的旅游職業技能訓練,強化語言,提高旅游方面的認知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所有的實踐都需要有專門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評價,每一個模塊中的實踐內容都賦予相應的學分,指定必選和任選部分,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選擇實踐環節,例如:競賽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語言能力選擇不同的競賽,韓語水平較高的同學可以選擇演講比賽、翻譯比賽、辯論賽等,韓語水平差一些的同學可以選擇歌唱比賽、韓文輸入比賽、配音比賽等。各領域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相應的學分,達到真正的實踐教學。除以上實踐之外,還可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海外實習,海外實習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純外語環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
通過各類實踐教學將語言置于各種環境中進行實際演練,改變師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與關系,使學生在演練中學會語言的恰當使用及韓語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就業要求。
參考文獻:
[1] 胡國洪,論外語實踐教學三環節的建設,《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
[2]史辰宇,多種外語教學實踐探索,《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
[3]李春英,高校外語實踐教學模式探索,現代交際,2015.
[4]張梅,高校外語專業實踐教學探析,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