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所說的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市場是指將高校當做中介促進學生就業的場所,其中包含學生、企業和學校三個方面,高校畢業的學生和企業在就業市場中形成主客體的關系,學校在其中充當著中介的角色,著在整個就業市場中很特別的存在。
【關鍵詞】:高校;就業市場;大學生誠信
一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機制建設現況
1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中的誠信機制不夠完善,主要是因為社會誠信體系與大學生就業市場無法很好的結合,并且就業市場的誠信系統相對較弱。即使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社會中還沒有真正形成良好的誠信體系,這樣的環境使得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誠信建設無法快速前進甚至止步不前。雖然我國在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發展方面已經有了十年的經驗并且打好了一定的基礎,但還是存在監督度不夠、管理模式落后、資源分配不均等缺陷,這不僅是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系統完善的動力,同時也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
2企業、學校和高校大學生對于就業的看法和觀點的差異,也會導致就業市場缺乏動力。
企業、學校和高校大學生都是就業市場中的關鍵。在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運行過程中,這三方往往可以意識到誠信在就業市場中扮演著怎樣重要的角色,卻不能夠在實踐中真正做到將誠信擺在首位,這就產生了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中針對誠信問題過于理論化而缺乏實踐經驗。有的企業憑借著自己在就業市場中的地位和優勢,更看重利益而忽視了誠信;也有高校在對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存在漏洞和不足,使得高校大學生對于誠信沒有真正透徹的理解和認識,這些舉動和做法,都會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就業市場誠信機制的完善中漸漸喪失信心。
3在如今經濟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壓力都很大,同時政府和學校沒有良好的政策進行引導,就會使得就業市場中的誠信機制建設止步不前。高校的擴招和世界范圍內經濟危機的來襲,導致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市場重心偏移,高校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優勢逐漸減小,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就業壓力與行業競爭力。政府的相關政策的調節力度與時效無法跟上大學生的步伐。這些都最終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建設機制無法順利前進。
二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系統完善的方法
(一)強化三方的道德與法律的教育
對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系統的完善,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要順應社會的發展,朝著更深的層次探索。高校要提高對于學生的道德教育,培養高校學生的誠信品德。
1通過法律法規,針對三方不同的主體行為進行規范,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誠信體系在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高校學生可以在高校中學習到相關的誠信知識,培養誠信理念。而企業和社會中介則需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完善來對自身和市場進行良好的制約。因此,法律法規的完善對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系統的發展很關鍵,是保障三方權益的基礎。
2利用政府宏觀調控的手段,頒布各種政策對誠信就業進行引導。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市場中,市場的自身調節與政府的宏觀調節都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國家政策的頒布和實施,會對高校大學生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對于大學生在市場中的不良行為進行約束好制止,營造一個良好的就業市場環境,吸引更多的高校大學生誠信就業。
(二)創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三方信息交流平臺
在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中造成不守信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就業市場中三方信息不對稱。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創建一個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三方信息交流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公開、有序且透明的獲取彼此的相關信息。
1給高校學生創建誠信檔案,給日后的就業減少阻礙。在大學生在校期間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大學生日常在校的學習與生活的誠信狀況。這之中既可以有學生的基礎信息,還可以有學習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詳細內容,例如,學習方面可以包括學期成績、曠課次數、獲獎內容等;生活方面可以包括學生的貸款信息、身體狀況、違規記錄等;工作方面可以包括專業特長、工作經歷等。這些可以幫助高校學生提早建立在就業過程中的誠信意識。
2完善高校學生的誠信系統以及第三方擔保系統。如今,就業體系中的誠信系統和擔保系統都是初步發展的階段,有著很順暢的發展道路,是優化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系統的手段之一。完善高校學生的誠信系統,幫助高校大學生和企業提供擔保服務,利用第三方的系統便利,完善和提高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各種信息配置。這不僅能夠節約資源的分配,實現可持續發展,還能夠增強三方動力,促成共同進步。
3創建校企合作的方式,完成高校大學生和企業之間的順利過渡。在當前社會中,校企合作模式并不少見,這是一種高效率的合作模式。主要分為學校引進企業、學習工作交替、雙方互動和達成交易。目前這種制度雖然在小范圍內取得進步,但還是存在著不少的缺陷和問題,例如,對接出現差錯、缺乏政策保障、學生個人工作能力和素養不高等情況。所以創新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對于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日后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校企合作既能夠完成學生和企業的良性互動,也能夠使雙方互相監督,減少不守信行為的發生。
(三)通過完善法律制度,保障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健康環境
倘若想要大學生就業市場長遠穩定的運行,就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來提供保障。例如高校大學生就業法、就業市場誠信條例等,來保障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利用法律法規的內容,明確市場中大學生、企業和學校三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需要遵循的規則,最大程度的保證企業在選人方面有主動權,高校大學生在擇業方面也發揮自主性。通過法律條例分清企業和大學生在合同中的地位,使雙方都明白,合同簽訂的同時就發生法律效力,企業和大學生都有義務按照合同行使權力,在合同范圍內發揮自主性。合同的解除也要按照法律規定,由一方提出協議并且注明理由,承擔違約責任,被解除方同意后,報有關部門批準后生效。
(四)創建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監督體系
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穩定運行,除了要有相關法律的保障,還需要建立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監督體系。不僅需要三方主體自覺 遵守法律規范,還需要通過外界的群眾和輿論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對于就業市場中的不良行為進行外界的制約。仲裁機制的建立十分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和減少欺騙行為的存在。道德監督體系的建立也不可忽視,這能夠保障就業系統的健康運行。最后,還可以用現代的高科技手段對就業市場中的不良行為進行有效的監控。
綜上所述,完善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管理模式和監督機制都是有必要的,這樣才能使就業市場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而穩步發展。只有真正發揮道德和法律雙向的制約和監督,結合外界的督促,完善高校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誠信系統,才能夠使得就業市場中不誠信的現象日漸減少。
參考文獻:
[1]王倩.論加強大學生誠信就業倫理觀建設[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
[2]胡世先,楊勇.大學生就業市場誠信缺失現象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