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塘鎮在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過程中存在的困境:政府職能轉變、服務經濟發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不足等方面亟需解決,為精準脫貧攻堅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服務型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產品;雙塘鎮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攻堅階段,雙塘鎮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改革鎮政府機關運行機制,加強政府引導、服務、協調功能,努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但仍存在不足問題,任重道遠。
1.機構改革流于形式,政府職能沒有根本轉變
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機構設置仍然過多,未達到改革目標
2006年的機構改革后,該鎮黨委、政府設置的機構數目變化不大,由原先的25個減少為現在的19個,從改革后的政府各機構的設置情況及機構職責來看,鎮政府機構表面上進行了精簡,但只是將相關部門進行簡單的合并和原有的職責進行疊加,實質上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應付式改革,機構改革流于形式,機構設置仍然過多,不能真正實現政府職能轉變。
1.2條塊分割現象嚴重
鄉鎮一般設有黨委、政府、人大、武裝部四套領導班子,在黨委和政府序列下分別設置了負責相應部門機構,這些部門機構的管理較困難,行政效率普遍低下。如該鎮行政機構設置上客觀存在“條塊分割”問題,工作開展時“條塊分割”的矛盾仍然存在。同時鄉鎮機構設置太多,干部力量過于分散,人員配備不齊全,工作力度、質量難以保障,在工作中存在敷衍塞責、互相推諉、踢皮球的現象,長時間不能得到解決,難以達到高效行政效果,造成了政府職能的缺位。
1.3人員存在超編現象
鎮政府原有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僅沒有精簡下來,政府部門機構反而不斷膨脹、人員逐步增加,鄉鎮工作人員超編嚴重。該鎮的工作人員按規定編制只有32人,而實際在編人員54人,雖然經過大規模的鄉鎮撤并,但是由于人員分流比較困難等原因,造成工作人員的超編。
2.服務經濟發展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民人均收入低
該鎮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總量小,農民人均收入低,農民增收難度大等不利因素已經成為該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最大的障礙。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從該鎮三產業結構比例來看,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產業仍占重要地位,糧食作物比重大,經濟作物和林牧漁業不發達;第二產業每年呈逐步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徘徊不前,發展嚴重滯后。如2009年三產業百分比為34.8:50.8:14.4。 二是農民人均收入低。該鎮2008、2009年的人均GDP分別為66727元、6892元,不到同年全國人均GDP22698元、25124元的三分之一,而且差距在逐年擴大。該鎮2008、2009年的農民人均收入分別為2507元、2707.5元,與同期的全國農民人均收入平均水平4760.62元、5153元有很大的差距。
3.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供給欠缺
雖然近幾年來不斷加大了對農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提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村公共服務不足,農民對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教育、農業科技進步、農村衛生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仍沒有得到有效滿足。
3.1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一是鄉村道路不能滿足農民出行的需要,農民群眾行路難、交通不便的問題亟待解決。該鎮通公路的行政村雖占78.6%,但水泥路僅占35%左右,大部分鄉村公路質量較差,路況不好,路面狹窄。二是農民安全飲水存在問題。該鎮只有一個供水站,僅供給鎮里的企事業單位和周家寨社區居民,在干旱季節農民用水較困難。三是農民用電存在問題,用電安全沒能保障。
3.2農村基礎教育落后。一是教育經費短缺。一方面屬于“吃飯財政”,縣(市)財政對教育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經費的管理和使用不科學,有限的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不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優秀教師流失嚴重,教師隊伍不穩定,教師老齡化現象突出,生師比例高于全國水平,制約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3.3農村文化設施不合要求。鎮文化站的選址建設不符合法律規定,并且基本功能缺失。該鎮的文化站就在原址上修建,與鎮政府辦公大樓相平行,這與鄉鎮文化站的建設政策是背道而馳的,文化站難以完成社會服務職能。
3.4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供給不足。一是農民看病難、看病貴。農村衛生室主要以村醫生私人承包形式為主,主要靠轉賣藥品差價、提高治療費用來維持生機,鄉村醫療費用普遍高于城區,醫療費用轉嫁在農民身上,超出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二是鄉鎮衛生院運行艱難。鄉鎮衛生院缺乏較高醫術水平的醫務人員,服務能力不足。同時,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的工資實行的是財政差額撥款,大部分的工資要靠鄉鎮衛生院自負盈虧而定,醫務人員的收入普遍較低。三是農民因病返貧、因病致窮的現象比較普遍。多數農民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觀念導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進入晚期無法治愈情況時有發生,因病返貧現象較突出。四是缺乏基本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主要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衛生資源配置缺乏。從2008年情況看,設衛生室的行政村僅占行政村的57.1%,分別低于全國、湖南省平均水平32.3%、42.9%。在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方面,每一千農業人口鄉鎮衛生院床位數為0.59張,少于全國、湖南省平均水平;病床使用率為37.2%,分別低于全國、湖南省平均水平18.6%、25%。
4.5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一是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參合率偏低。該鎮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 2009年低于全國7.81%。二是農民工、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農村孕婦的生育保險不健全,特別是農村五保戶、特困戶、低保戶、兩女結扎戶等老人的養老保障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3.6環境污染較嚴重,村容整潔欠佳。一是自然村莊街道路面質量普遍不高,排水設施較落后;村寨沒有集中的垃圾場,垃圾隨處亂倒;牲畜圈與農民居住區共處,農戶廁所建設既不集中,也沒有相應的地下排水道,影響了村容整潔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湘西自治州統計局編.湘西統計年鑒2007[M].湖南統計出版社,2007,10.
[2]吉首市統計局編.吉首統計年鑒2009[M],湖南統計出版社,2009,10.
[3]雙塘鎮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