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居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它代表農村發展的方向。大力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符合中央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重大舉措的要求,符合現階段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更符合廣大農民群眾過上現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但是,在農村搞新民居建設,資金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鑒于目前我國農村相對城市來說普遍較為落后,農民收入偏低的問題,新民居建設需要投入的大量資金成為了制約新民居建設成敗的瓶頸。
如何突破瓶頸,籌集到更多的資金用于新民居建設,筆者經過大量走訪調查,理論聯系實際,進行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破解新民居建設資金瓶頸,首先應充分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
強調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是各級各部門的共同責任,各級政府特別是縣級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新民居建設。
首先,各級財政應視財力狀況,盡可能多的設立支持新民居建設的專項資金,并列入每年財政預算。這些資金可主要以獎補形式支持新民居建設村的基礎設施建設。但也要注意合理區分政府職能和農戶責任,切實提高使用效益。例如對新民居建設村興辦的符合“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范圍的公益事業項目,可優先納入獎補范圍,按比例給予獎補;或以“先建先得益”的方式鼓勵推進新民居建設。
為籌集更多資金用于新民居建設,政府對新民居建設村結余土地出讓金可不再征收,使其直接全部用于本村新民居建設。同時,國土資源部門也可從留用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中,安排相關資金支持新民居建設。而其他涉農部門也可以從預算安排中列出一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新民居建設村相應的項目建設。政府還可以通過一定政策措施積極鼓勵企業對新民居建設進行捐贈,例如允許其捐贈支出部分或全部在計算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此外,各縣還可以組織有條件的縣直部門對口幫扶較困難的新民居建設村。
其次,各級政府還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農村發展資金與項目的整合力度,集中力量解決農村新民居建設中的突出問題,切實發揮資金的整體效能,提高使用效率。相關部門應該統一規劃、分工合作。例如在農村公路建設、新一輪電網改造、農村沼氣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村莊綠化、村莊環境整治試點等方面的資金項目計劃安排,應與新民居建設村規劃有效銜接,集中投放、匹配,以加快新民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
二、籌集新民居所用大量資金,繞不開金融機構,必須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
在住房貸款方面,各金融機構,特別是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金融組織,應該加大對新民居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緊密結合農村建房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改進金融服務方式,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優先給予信貸支持。例如貸款利率可以在國家規定的基準利率基礎上,適當下調浮動幅度,或聯社對新民居建設貸款進行政府貼息,放寬貸款期限和額度,簡化貸款手續,降低貸款門檻。
在擔保方面,對于能夠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物或質押物的農戶的新民居建設貸款額度,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貸戶的實際需要適當放寬。對集體經濟實力較強的村,可以由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擔保辦理新民居建設貸款。對集體經濟較弱,但民營企業發達的新民居建設村,可以由具備擔保條件的民營企業提供擔保辦理貸款。除此以外,還可以用建新拆舊富余出來的土地等集體資產作為抵押擔保。在擔保方式上,公務員擔保、法人企業擔保、多戶聯保等多種方式也可以廣泛推廣,以增加對農戶的有效信貸投放。
鑒于目前農戶個人貸款信用難以認定,信用額度不高的問題,金融機構還可以開展以新民居示范村為重點的信用村、信用戶評定,并推廣誠信者協會等有效做法,加快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提高對農戶的授信額度。另外,地方政府還可以積極搭建投融資平臺,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支持農村新民居建設。
三、投資新民居建設,歸根結底要引導農民用好自己手中資金
新民居建設說到底是農民自己的事。對多數農民來說,一生最大的支出就是蓋房子。以河北省為例,據統計分析,農民消費的25%和新增收入的35%都是用來蓋房子的。所以新民居建設一定要引導農民用好自己手中的錢。
對于村集體財富有較大積蓄的,應完善村集體財富積累與投入機制。集體應加大對新民居建設的投資,同時利用新民居建設這個有利契機,長遠規劃,努力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形成集體財富積累長效機制。
對于集體財富積累較為薄弱的村,如果該村有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富裕戶、個體經商戶等,可以鼓勵其自愿捐款捐購物或者對新民居建設前期資金進行墊付,支持村里的公益設施建設,推動新民居建設,反哺相鄰,造福鄉里。除此以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農村“一事一議”制度,把農戶手中的閑散資金收集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
四、新民居建設錢從哪來,最終要的是要廣泛吸引并用好社會資金
新民居建設的資金最大來源應該來自社會,只有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新民居建設,才能在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現代文明新生活之外真正實現擴大內需,拉動投資的社會作用。
吸引社會資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就地引資、以地取資。將新民居建設預期節省出來的土地進行招商引資。例如城中村或者城鎮近郊村,可以與地產公司直接簽訂協議,將結余土地使用權直接轉讓或以優惠條件出讓給該公司,使其承建該村新民居時直接承擔新民居前期投入甚至建設中的部分費用。抑或者將結余土地出讓給其他企業,由受讓企業先期支付新民居建設前期用款。對于離城鎮較遠的村,可以通過土地指標置換獲得相應土地出讓資金用于新民居建設。
除直接用土地換資金以外,新民居建設吸引社會資金最有效也是最具有長遠意義的應該是村企共建,產業帶動。要以產業為支撐,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保障,以改善農民生活為最終落腳點進行新民居引資,增強新民居建設的內生動力。新民居建設村可以根據各自的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聯系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既可以直接向企業出租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也可以和企業聯營,以股份形式(企業主要是以資金入股)發展相關產業,例如鄉村旅游、農作物深加工、集中養殖、集中種植等。企業先期墊付新民居啟動資金,同時在前期規劃中體現出未來該村的產業發展特色。這樣做既可以籌集到新民居所用資金,也可以為農村科學發展和農民就業創業帶來難得的機遇,使得新民居建設不單單停留在為農民建設更益居的房屋層面上,更從根本上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規劃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