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快速提高。現階段,電影藝術已經逐漸走入人們日常生活當中。《夏洛特煩惱》是近年來以“小投資、大回報”的電影代表作,并受到人們的高度好評。《夏洛特煩惱》的成功不僅是由于鮮明的人物特點、獨特的穿越劇情以及演員勤勤懇懇的演繹,還與電影中運用大量的比喻、夸張、反問等修辭方法有極大關系。本文主要就電影《夏洛特煩惱》的人聲語言藝術特點進行分析,希望對日后相關的研究有所幫助。
【關鍵詞】:夏洛特煩惱;人聲語言;藝術特點;喜劇電影
《夏洛特煩惱》是由開心麻花團隊創作,由經典話劇改變而成的喜劇電影。電影開篇就講述了電影主人公—夏洛參加高中同學秋雅的婚禮,并與老婆馬冬梅在婚禮現場上大鬧過后,夢回高中時期的生活,經過涅槃重生的夏洛,在這“一世”中,不僅收獲了女神秋雅的芳心,還成為當時家喻戶曉的明星,可謂是人生中的大贏家。但是,成功后的夏洛開始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愛情的真諦,最終他認識到還是平凡的生活和原來的妻子馬冬梅,能夠給他踏實、穩定、安心的生活,認識到平淡、真實才是生活的真諦。電影通過詼諧的語言、幽默的包袱、夸張的表演,給觀眾帶來笑聲的同時,還將觀眾帶入對人生以及愛情的反思當中,并達到了“笑中帶淚”的最高喜劇境界。
1、《夏洛特煩惱》人聲語言的修辭特色
修辭手法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技巧,不僅能夠有助于文章更生動、更形象的敘述,還能使文章更加通順、更加完整。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運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從而使影片的語言更加風趣、幽默,常常使觀眾開懷大笑,達到喜劇電影的效果。
1.1比喻
比喻手法是指將一種事物通過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使其更加生動形象。電影開篇時,夏洛見到秋雅老公的時候,說“為什么好看的女生到頭來都會嫁給一只豬”。通過“豬”的比喻,可以看出秋雅老公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并且夏洛對其沒有好感。當夏洛妻子馬冬梅來到婚禮現場時,馬冬梅說夏洛打扮的像一個“雞毛撣子”,不僅突出對夏洛在婚禮現場表現的不滿意,同時也增加了影片的諷刺意味。馬冬梅為了可以讓夏洛能夠喜歡自己,按照秋雅的裝扮來打扮自己,當秋雅看到馬冬梅時,把馬冬梅比喻成東施。不僅表現出對馬冬梅裝扮的嘲諷,還為電影后期馬冬梅和秋雅不同人品和不同人生奠定基礎。
1.2夸張
夸張手法是將本來的人或事通過夸大或變小的形式表達出來。影片開頭,就用了夸張的手法表示。夏洛讓汽車司機圍繞酒店的花壇,開了幾十圈,直到遇到自己的同學才將車停下,從而下車向同學們炫耀,就為了表示自己現在生活的很好、很有錢,用這種夸張的手法表示出夏洛的虛榮心。再有,夏洛為了討好秋雅,說是用自己的真心將汽水捂熱的,希望秋雅對他刮目相看,從而獲得秋雅的芳心。
2、《夏洛特煩惱》人聲語言的藝術效果
2.1渲染喜劇中的悲情氣氛
《夏洛特煩惱》是一部典型的喜劇電影,但是卻反應了很多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讓我們能夠通過喜劇語言感受到社會以及人性的悲情。電影中馬冬梅為了保護夏洛,情愿跟流氓陳凱進小樹林,不僅表現出馬冬梅對夏洛的喜愛,還反應出當時社會的混亂,引人深思。此外,當大廈春遇到成名之后的夏洛,高興的和他說,我讓我媽在二環內買了兩套房子,過了半年每坪就漲了二百,然后就把房子全買出去了,狠狠的賺了一筆。后來又讓家里的親戚把房子都賣了,租房子住,等以后漲價了在買回來。聽了大廈春的話,夏洛無奈的跟大傻春說,以后和家里的親戚少聯系吧。從這些對話中,不僅能夠突出大傻春這個人物形象的“傻”,還反應了房價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影響。
2.2突出鮮明的人物性格
《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中,通過影片中人物語言的表述能夠突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大傻春為了追求馬冬梅,特意模仿馬冬梅的偶像張國榮,但是卻被馬冬梅打了一巴掌,還說大傻春是“癩蛤蟆想吃燉大鵝”。這里馬冬梅將“天鵝”換成了“大鵝”,不僅更符合影片中馬冬梅的人物性格,還能看出馬冬梅是一個生活中比較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的女生,從而更符合馬冬梅的人物特征。
結束語:
《夏洛特煩惱》在2015年上映時,可謂是電影界的一匹黑馬,不僅受到較高的票房,還收獲了觀眾的一致好評。這部電影在上映過程中,不僅讓觀眾在觀看時捧腹大笑,還讓觀眾在欣賞電影過程中體會人聲語言藝術的精妙之處。不僅能夠讓觀眾在歡快的氣氛中觀看電影,還能讓觀眾享受幽默劇情、搞笑包袱的同時,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董姝君. 從合作原則角度探討電影《夏洛特煩惱》中的言語幽默[J]. 中國民族博覽, 2017(3):84-85.
[2]張瀚中, 王勇. 論小成本電影《夏洛特煩惱》的成功原因[J]. 名作欣賞, 2016(18):82-83.
[3]王悠菡子. 喜劇形式下的黑色幽默 ——電影《夏洛特煩惱》主旨分析[J].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