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藏族作為中國獨具代表的少數民族之一,其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也影響著整個中華民族藝術發展趨勢。匝尕作為藏民族所獨有的藝術品和宗教工具,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極高的美學價值,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審美意趣和宗教歸向。本文通過解讀匝尕的藝術特色和其神秘的功能,從而深入了解匝尕這種獨特而神秘的繪畫,通過對匝尕的了解潛移默化的上升到對藏傳佛教及整個藏民族美學藝術的了解,并更好的借鑒其獨有的藝術價值使其發揚光大。
【關鍵詞】:匝尕;美學特色;功能
一、匝尕的美學特色
(一)構圖飽滿,形式豐富,
1.以單一性人物為主的中心構圖:
匝尕是印度的佛教密宗和西藏的古老苯教相結合之后發展而來的一種特殊性產物。畫師將佛教理論通過古老的文字圖騰巧妙的融合在畫面中,匝尕不僅是藏傳佛教進行傳播的重要手段和藝術表現形式,多藏之于密室中被用于密宗的密法觀修和灌頂,所以在匝尕畫面中常以神佛為絕對中心居突出地位,其造像常以肖像畫的形式統領全局,動態表現性較強,突出中心佛像,突顯畫面布局穩定感。
2.以多樣性中心構圖:
注重經營位置的同時把握好中心人物的總體特征,并多樣性的結合山水、花草、火焰、八寶等素材,讓所畫畫面豐富而不雜亂,以前強烈動態的美感達到濃郁的裝飾性。
3.敘事類構圖法,應用較少:
敘事類構圖大多繪制連環式的傳記或者故事,拋開時間、空間及透視的影響,把幾個故事或故事情節集中在一系列畫面,從而達到故事情節的連貫性和時間的因果關系。構圖極具個性,單獨可成單幅精美畫,分開則可以成為環環相扣有體態完整的故事情節的連環畫。
4.八寶圖,輪王七政寶圖:
運用八寶圖或者輪王七政寶圖里的元素使其構圖緊湊,圖案生動形象,裝飾效果強烈,形式美感豐富。
5.套圖:
為設壇用而用的匝尕形成套圖組合,多以佛、菩薩、護法、本尊、供養天的畫像為主,其內容豐富,形式感強,極具宗教性色彩。
(二)以線描為造型的主要手段
匝尕以畫面小、便攜為基本形式特色,所以要求以高技法的線描來表現。而在匝尕繪畫中也同樣把線描的優勢也發揮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匝尕大多采用鐵線描勾畫人物輪廓,剛勁有力,準確把握人物造型,表現人物形體結構,刻畫人物性格。
(三)色彩豐富,對比強烈
匝尕畫整體給人以色彩濃烈,賦予觀賞者一種神秘感。由于繪制匝尕所使用的顏料主要是天然礦物質顏料,顏料的優勢性明顯,其制作過程復雜質量穩定,顏色飽滿。藏族人民由于受生存環境的影響,在視覺審美上對三原色格外偏愛。并且賦予這些色彩在宗教意義上的象征內意義,絕大部分匝尕繪畫藝術都大膽而又巧妙地運用高純度的對比色由此構成強烈的色調反差,使畫面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以及感染力并達到強烈的視覺藝術。
(三)神秘的宗教性和題材的廣泛性
匝尕背后所隱藏的宗教色彩以及其本身所釋放出的強大的功能性是一些藏傳佛教繪畫所不能代替的。匝尕中所畫人物、山水、花草、樹木,火焰、佛塔宮殿造型都會超越于生活,升華成為典型的圖案裝飾。同時,匝尕所表現的內容題材涉獵面較為廣擴,它囊括了藏傳佛教的人事以及自然萬物。
(四)獨特的裝飾和開光儀式
作為宗教供奉教化的圣物,匝尕大部分以紅色顏料直接涂在畫面四周極少數縫制布邊作裝飾。其裝飾風格基本較為簡易,但完全不影響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并且繪制完成之后,要舉行除障儀式,由高僧大德誦經祭禮,加持、開光,這些儀式全部進行完后,才能算該作品完成并方可供奉。
二、匝尕的藝術價值
(一)宗教功能
(1)密法觀修
密法修行是一個神圣不可侵犯的過程。在修本尊法時,修行者要首先把畫在匝尕上的本尊的形象牢記于心,觀察要達到毫發不差閉目開目如在眼前的程度,然后再瞬間把自己觀成本尊。 這需要修行者經過長期的訓練與佛法熏陶最終達到具備本尊的功德。
(2)敷設壇場:
根據研究材料以及實地調查發現灌頂過程中,首當其沖的是敷設壇場,壇場種類也有所不同比如幻化壇場,彩畫壇場,觀想壇場等。而匝尕則以壇場的守護神出現,并且彩畫壇城中的各種佛、菩薩的畫像很多是匝尕。
(二)社會功能
(1)護身供奉:
藏族人會隨身攜帶佛串法輪或者小佛像達到護身并供奉的目的,其小佛像里不少為匝尕。一般匝尕會裝在木嘎烏中,內容是各異。由于年代的不同,匝尕的形式裝飾以及老化程度也都有所不同,而作為藏傳佛信徒隨身攜帶的匝尕。這種匝尕是一種“護輪”,藏語中稱為“斯巴霍”。匝尕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民俗信仰表現為趨吉避兇等方面的功能。
(2)佛法普及
在古代藏族,佛經哲理已經上升到神圣不可觸摸的地位。所以普通信教徒對于佛理的追求方式有所局限,而匝尕的出現剛好彌補了這種現象,匝尕發揮著圖文并茂的教科書的作用以極高的沖擊力使人身臨其境,并訴說著佛理得博大精深,所以無論是高僧或是普通信教徒都緊抓匝尕本身所彰顯的易懂、生動、便捷的特性,這極大的促進了佛教理論的傳播與發展。
三、結論
匝尕是藏族所特有的藝術形式以及宗教信仰表現,與其他的藏族信仰習俗攜手并進,但是由于匝尕本身所具有的一定密閉性,使其功能的發揮與發展受到相應的限制,但是這并不影響匝尕發揮它的佛教精神,透過對匝尕藝術價值的研究,反映出藏族文化藝術博大精深的包容性和神秘性,在此過程中有利于深度解讀藏傳佛教的藝術魅力,以及整個藏傳佛教在匝尕上的藝術傳承,在明確掌握其功能性的基礎上運用實踐科學的方法對這一神秘的藝術進行綜合性專業性的解讀。
參考文獻:
[1]扎雅.諾丹西繞.西藏宗教藝術[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
[2]于小冬.藏傳佛教繪畫史[J].美術之友,2007.
[3]張亞莎.西藏美術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4]比爾.藏傳佛教象征符號與器物圖解[M].中國藏學,2006(2).
[5]湯紹波.關“匝尕”釋義及特點分析[J].長江文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