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的未來,祖國的希望。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關系到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更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前途。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西文化的碰撞,高校大學生作為年輕一代,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時代的變化,接受著新時代各類文化的洗禮。在新時代背景下,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針對其特點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對策
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分析
一、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現狀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
當代大學生,在高校接受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已經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積極進取的精神,他們關心社會熱點問題,關心國家發展,渴望在新時代背景下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認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
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傾向于多元化,利益化
當代社會信息化發展迅速,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各種信息變得唾手可得,各類思潮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再固定,單一,而是有了各種不同的見解和角度。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激發了人們對物質利益和個體價值的追求,各種利益誘惑向當代大學生襲來。注重奉獻還是個人利益;崇尚集體主義還是個人主義;努力學習還是追求享樂等等這些價值取向問題,都使大學生面臨著重要的選擇。在這其中,肯定有少部分意志力不堅定的大學生在選擇時走向了錯誤的方向。
三、自我認識不夠客觀,獨立自主能力較差
當代90后的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珍寶,以自我為中心,凡是先想到自己,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很多學生大學時才第一次離開家獨自生活,在成長過程中,家長普遍更加看重孩子的學習,在日常生活方面沒有培養孩子足夠的自理能力,導致部分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感到極大的困難和不適應。這也是他們將來進入社會后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稀缺人群,在校內學習的競爭,畢業后就業難等,是當代大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但還存在一部分學生對社會現狀了解不夠,對自己極度自信,沒有客觀認識,對職業認識有偏差不愿從事低級工作。同樣也存在一部分學生,沒有足夠的挫折經歷,過于放大壓力,對自己不自信,對自身未來發展過于擔憂。
影響大學生思想的主要因素
一、社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
1.全球化給學生帶來的思想沖擊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日益發展,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西方的文化和思想也逐漸進入我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其主張的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也逐漸被一些大學生接受,甚至盲目崇拜。造成學生民族自豪感的消退,愛國情感減淡,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的認可度降低等不良影響。同時也滋生了學生對物質文化的過度追求,比如近年來對學生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的校園貸問題,就是大學生中“拜金主義”風氣的產物。
2.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對學生思想的影響
新時期,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作為年輕群體,高校大學生接受新事物和受外界影響的程度遠遠高于其他人群。互聯網的存在,使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地域、方式的限制,這也造成了網絡信息雜亂無序,各類信息和思想在網絡中快速地傳播交流。高校大學生本身存在思想意識不成熟,沒有足夠辨別是非的能力,極易受網絡中各式各樣的信息,思想影響,造成價值觀混亂,誤入歧途。
二、學校教育模式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
1.教師對大學生思想的直接影響
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傳播者,是跟學生直接接觸最多的群體,對學生有極大的直接影響。教師通過自身淵博的知識,以及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正確引導,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標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所需要傳遞的理論知識,價值觀,人生觀,政治信念的理解和態度,以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對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養都對學生的思想有極大的影響。教師在日常教學和跟學生交流中的言傳身教,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榜樣,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2.班級風氣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
班級是學生進入大學后第一個需要融入的集體。一個班級里,聚集的是幾十個年齡相仿,心智,想法接近的學生,對學生來講,相當于一個小型的社會體系。在班級中,學生需要處理基本的人際關系,有班級榮譽感,在班級中尋求自身個性的發展等。因此在一個班級中,班級整體的學風,班風的好壞,對大學生的思想有極大的影響。
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優化學校教育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教育者的素質
學校是大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教育工作開展的搖籃。在校期間的學校的管理及教育模式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建設的有效方式。信息化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的固有印象中更加枯燥乏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現代化元素,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才能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質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只有兩者雙管齊下,才是提高學生思想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建設
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歸根結底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除了日常的學習,應該更加注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修養的提升,多接觸社會中的正能量,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大學生是即將成材的祖國棟梁,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學文化素質,大學生才能以嶄新的形象和過硬的素養,找準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人生坐標,也才能在改革和發展各項事業中貢獻力量。
三、重視校園黨團建設,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以黨建和團學工作為主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整個高校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大學的校園文化中,社團、學生會等學生組織占了很大的比重,大量的學生參與其中。在學生活動中,加強學生組織的黨建、團學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把這些工作融入學生的日常社團活動中,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桂溪娟.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變化的原因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7,17(6).
[2]張光興.《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M]. 科學出版社,2002(09).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 中發[2004]16號.
[4]張靜.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04).
[5]高志剛.利與弊談網絡文化對學生道德影響[J].寧夏教育,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