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新一輪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大學生的思想引導、文化普及、政治教育成為了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重要舉措。在新的經濟發展時期,如何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大學生的認知架構成為了當代教育者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以政治教育為導向、文化熏陶、價值觀引導為手段可健全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架構,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鑒于此,本文就新時代中如何深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展開詳細探討,并提出具體的研究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創新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性和積極作用
大學生群體作為“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組織群體、基礎框架在推動國家科學技術發展、經濟建設、文化繁榮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國家人力資源架構的重要基石,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動力。孫中山先生曾說:“少年、青年乃國之根本,民族之希望,少年立志于民族、國家,則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大學生青年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根本所在,只有在新時期的高等教育體系中融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民族精神、社會主義價值理念才能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政治信仰、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是客觀個體思維意識、價值理念的引導教育手段,主要通過政治文化熏陶、思想引導、價值觀建設、思想學習等方式來獲得正確的認知理念。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發關鍵時期,融合優秀的文化價值理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育之根本才能優化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政治素養、價值意識。就目前情況而言,在生活物質豐富、多元文化并行的狀態下,大學生群體普遍缺乏價值理念和精神信仰,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出發點,不知該從何入手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集合優秀文化、民族精神、價值意識的集中教育方式,在大學生人生理想形成、價值觀塑造、政治素養成型方面有著積極意義,能夠促進大學生個體以優秀的民族文化為精神導向,以社會道德原則約束自己的行為,找到精神信仰,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為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努力學習。
二、當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意識發展態勢及政治表現
隨著社會物質資源的極大豐富,物質思想文化、外來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但是大學生群體專業學習的積極性有所下降,而且大學生普遍缺乏政治信仰、精神信仰和人生理想,不知道如何發展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同時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大學生群體虛榮心較強,同學之間攀比之風盛行,很多學生不會合理消費,缺乏金錢意識和樸素精神。物質財富的豐富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在享受生活物質財富的同時大學生依舊不能忘記自己的價值使命,要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以艱苦樸素奮斗為榮,虛榮攀比浪費為恥”,要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堅守自己的信念,努力學習,努力奮斗。
三、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主要途徑
(一)高校層面要轉變人才培養意識
從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高校方面要轉變管理意識,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作為學校建設的基石,從管理理念到管理意識實現全方位創新,以大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健全學校思想教育管理體系,以優秀的社會文化、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結合時代的需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讓大學生找到自己人生和職業出發點。最后,高校應不斷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情況,結合大學生思想建設的實際需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優化管理組織機制,適應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手段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要創新教學手段,結合大學生個體的思想建設需要,以素質教學理念為核心敢于創新,從創新中找尋高效率的教學方法,進而優化教學模式。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老師可以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給學生講解相應的思想文化知識,讓課堂組織結構更加清晰,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采用榜樣教學法,結合榜樣的先進事跡、光輝業績給學生講解相關的思想文化知識,使學生健全自我思想認知架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針對大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老師還要學會運用名人名言,結合名人事例來豐富教學語言。這樣能夠使教育更具有趣味性,能夠促進學生針對課堂問題多方面討論,讓課堂活躍起來。
(三)創新思想政治教學形式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還要善于創新教學形式,結合素質教學理念和教育構建主義,豐富課堂組織架構,以不同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呈現思想政治知識。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讓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走出教室,走向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第二課堂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科技文化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的引導、組織和評估,能夠通過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大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讓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能夠領悟社會中的各種經驗,并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還應適當的開設法律課程,要讓大學生懂法、守法,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了解法律的內涵和原則,以法律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四)創新課堂教學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建設中,老師要努力使教學方式和方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能夠符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完善大學生的思想架構。一方面,老師要不斷拓展有效的教學方法,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不同類型、不同階段大學生的特點進行充分的調查把握大學生的認知規律,針對大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個性化教學,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論認知模式。另外老師有豐富課堂組織架構,以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小組研討、專題講座、演講比賽、辯論實踐活動等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最后老師要結合信息化教學方法,塑造課堂教學情景,結合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建立多元互動型課堂組織架構,將課堂從教室延伸到網絡空間,能夠靈活組合各種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會相關的理論知識。
(五)發揮大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優化大學生的素質建設。學生不僅是客觀主體,也是價值主體,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目的是從政治上、思想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教育引導和鼓勵,堅持將學生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從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全面做好學生的服務工作,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對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展學生的特長和興趣,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校園環境中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意識。
綜上所述,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要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就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教育引導目標,通過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手段、融入新的教學理念來優化課堂組織模式,將學生的政治教育從課堂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從教室延伸到網絡空間中,建立立體化、多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此來豐富大學生的認知架構,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成娟.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整體設計的總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43).
[2]管銀鳳.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網絡教學一體化研究[J].大學教育.2017(10).
[3]鄭香妞.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導入探究[J].中外企業家.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