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中華千古第一皇帝,“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睖缤隽鶉y一天下的秦始皇,似乎無人不知道,無人不曉。然而,大多數的人對秦始皇的認知也就僅限于此了。人們只知道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開創了秦朝,很少有人對秦始皇的有深入的了解。而關于秦始皇的個人生平與功勞貢獻,很多人更是茫然不知。這樣就造成了人們對秦始皇臉譜化的認知理解,單純覺得他是一個暴君。那么,本文就從《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著手,帶領大家較為全面的認識一下秦始皇的個人生平與功績過失。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從記錄著秦始皇功與過的大事件中探尋那些影響著幾千年中國歷史的封建制度建立的史實。通過探究秦始皇的生平傳記而掌握秦始皇所在時期的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相關歷史,這是我們解讀秦始皇的目的和意義。
關鍵詞 秦始皇 制度創新 史料價值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秦始皇本紀》出現在十二本紀中的第六章。在紀傳體的《史記》中,司馬遷以編年記事的形式,記載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動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我們知道,編年體的史書便于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并可避免敘事重復。這樣就會給人一種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的感覺。而《秦始皇本紀》正是以這樣一種編年記事的方式,通過時間線軸清晰的記述了有關秦始皇的生平經歷,更是真實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后四十年間風云變幻的歷史場面。這樣,不僅僅給我們展示了始皇帝波瀾壯闊、毀譽參半的一生。更是帶我們走進了千年前那段歷史,讓我們通過秦始皇的一生,來透析中國封建政治初建立的那段時間有關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歷史。這是歷史記載的第二手資料,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是我們研究秦代建立前后有關歷史的重要證據。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威名遠播于海內,功勞彪炳于春秋,可謂是波瀾壯闊。但是,秦始皇赫赫功業的背后,同樣有著勞民傷財的大興土木,有著嚴刑峻法的暴虐生民。秦始皇的一生,是功過相當,毀譽參半的一生。這些,都被司馬遷如實的記錄在了《史記》之中。而我們要做的,是通過秦始皇一生的文治武功和他在位時推行的制度政策來解讀秦朝的歷史。司馬遷在《秦始皇本紀》中首先歷數了他在前代取得重大勝利的基礎上,調兵遣將,乘勝進擊,并吞六國的過程,可謂是“奮六世之余烈,掃六合而席卷八荒”的蕩氣回腸。秦始皇掃平六國,結束長達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使天下回歸統一。司馬遷認為這樣的統一大業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趨勢的,是值得我們稱頌和肯定的。司馬遷在記錄統一過程的同時也靈活的在文章中穿插記敘了粉碎嫪毐、呂不韋集團、李斯上書諫逐客、尉繚獻計、荊軻行刺等我們耳熟能詳的大事件。
接下來司馬遷敘寫的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后重大歷史事件,一方面基本上是代表著秦始皇功績的事件,是對秦始皇的肯定。比如在政治上首創集權的皇帝制度,中央上設立為皇權服務的三公九卿官僚制度。地方上則廢分封,行郡縣,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以直接統屬于中央節制的郡縣來管理地方。同時為了加強統治,改歷法服色、統一法律、統一度量衡和文字、巡行刻石、南取陸梁地、北擊匈奴、修筑長城、修筑直道、馳道等等;另一方面則列舉了秦始皇在位期間的過失,比如不惜巨資派人入海求仙、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焚書坑儒、隨意殺戮無辜等等。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咤風云富有傳奇色彩的劃時代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嬴政是秦莊襄王長子。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十三歲繼承秦國王位,三十九歲時就已經統一天下,成為皇帝。秦始皇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排的上號的偉大的人物。他不僅削平了六國,結束了了長期分裂的局面,締造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大一統的帝國,而且實行了“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書同文”等措施。他修馳道、筑長城、北卻匈奴,南撫夷越、據有了遼東;發展農商,統一了貨幣,又廢分封,行郡縣,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接著他又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鞏固新政權。應該說,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由他領導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國家的法令、制度、方針、政策對后世的深遠影響,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永遠不會磨滅的。
細細分析秦始皇對中華歷史發展的重大貢獻,主要是一下幾點。第一,統一六國,結束分裂局面。秦始皇在先祖數代的積累的基礎上,依托商鞅變法而增加的強大國力與征伐推動力,先后滅掉了東方的各個諸侯國,統一了全國。秦的統一是后世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的基礎,同時也奠定了中國版圖的雛形。第二,首創皇帝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和響應配套行政機構。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后,為了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在地方設郡縣制,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制和皇帝制,最后集權于皇帝,形成皇權至上的中央集權制度。這樣,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保證了中國的政治穩定,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也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穩定發展和經濟進步。第三,書同文。秦統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從那時候起,采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然而在我看來,“書同文”的巨大意義絕非方便文化交流那么簡單。“書同文”是文字的統一,文字作為文化交流和聯系的紐帶和基礎,文字的統一最終促成的是文化的統一。而文化的統一也是中華文明存續千年而不曾中斷毀滅的基礎。不夸張的說,“書同文”從文化上奠定了中國統一的基礎。
當然,秦始皇的功績還有很多,比如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長城、靈渠等,這些我們就不一一贅述。我們接著要反思的是秦始皇的過失,秦始皇建立起恢宏強大的秦帝國以后,很快就沾染上了中國后世封建君主大多難以避免的痼疾,就是夢想長生、驕奢淫逸、濫用民力、橫征暴斂、嚴刑酷法而苛政虐民。關于秦始皇和后世大多數的封建帝王為什么會或多或少的沾染上暴虐的頑疾這一問題,我認為根本愿意就是封建帝王們極力鞏固和加強的君主集權制度造成。在這一一種制度下,帝王集天下大權于一身而不受監督制約,很容易就會形成剛愎自用而難納諫言的性格,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君主一言堂的庸政和暴政。這也是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巨大缺陷,需要我們的反思和避免。
掌握剖析史料的能力,透過史料學習知識,這是我們當前需要提升的能力水平。閱讀分析《秦始皇本紀》,并不是單純的了解秦始皇功過相當的一生,重要的是要以秦始皇的生平為主線,從與秦始皇有關的國家大事、方針政策入手,全面深入的了解秦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歷史知識。同時,著力點放在秦朝的制度創新方面,對秦朝新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進行客觀辯證的分析。對于秦始皇創立的新制度、新政策對后世中國造成的巨大和長遠的影響,更是要特別的關注、分析和掌握??偠灾?,閱讀的是短短的一篇有關秦始皇一生的傳記記載,需要掌握的,則是秦朝建立前后數十年歷史發展的進程、內容、作用和影響。
參考文獻:
[1]史記[M]. 中華書局 , (漢)司馬遷 著, 1959
[2]《秦始皇本紀》的文獻價值[J]. 楊燕起.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8(01)
[3]喬健.《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奏議與君主專制主義[J]. 高等理科教育,2003,(S1)
[4]蘇力. 文化制度與國家構成——以“書同文”和“官話”為視角[J]. 中國社會科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