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春燈謎第八首更香謎因版本問題到底屬黛玉還是屬寶釵一直眾說紛紜。庚辰本《紅樓夢》“寶釵制謎”,但以支持黛玉的現代紅學專家梅節為代表懷疑其“誤記”,并且從燈謎意思上理解為黛玉所制。但是無論從版本還是從燈謎意思兩個方面考察,結合紅學專家蔡義江的觀點,認為“寶釵制謎”并非誤記,且燈迷是在為寶釵作讖語,否定黛玉支持寶釵。
【關鍵詞】:紅樓夢;二十二回;春燈謎;更香
“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里總無緣。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光陰荏苒須當惜,風雨陰晴任變遷。”這是出現在《紅樓夢》第二十二回春燈謎第八首,這首燈謎的謎底是更香。所謂更香是一種計時的工具,即在香上標出刻度,以燃燒的長短來計算時間。對于這則謎語在《紅樓夢》中到底是誰做的,《紅樓夢》不同的版本有著不同的答案。一種寫在黛玉名下,一種非寶釵莫屬。那么到底哪一種更接近曹雪芹的原意呢?學術界眾說紛紜,其中以梅節和蔡義江為代表分別認為是黛玉和寶釵。本文欲從版本和燈謎上入手,支持蔡義江的觀點,否定燈謎是黛玉的結論。
一、版本考察
《紅樓夢》版本眾多,關于更香謎可分為四種情況。
(一)甲戌本、己卯本、鄭藏本此回缺失。
(二)在庚辰本中第七首惜春謎之后戛然而止,更香謎遺失。但在結尾處有三條脂批:
1.“此后破失,俟再補。”(眉批)
2.“暫記制謎云:‘朝罷誰攜兩袖煙......’”(回末批)
3.“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嘆嘆!丁亥夏,畸笏叟。”(回末批)【1】
(三)戚序本、戚寧本、蒙府本、舒序本中更香謎部分均屬寶釵.
(四)甲辰本、夢稿本、程甲、程乙本均屬黛玉。
目前發現的眾版本中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的是甲戌本、己卯本。這兩個本子分別完成于1754年、1759年。而曹雪芹在紅學界一般認為是在1762或1763年去世,所以這兩個本子完成時曹公還沒有離世,在時間上是目前發現版本比較接近原著的。可是在這兩本保存中,甲戌本和己卯本第二十二回均在歷史長河中遺失。庚辰本可信任度僅次于甲戌和己卯,依甲辰本批語,那我們知曉原先的更香謎應屬于寶釵,其后的多種版本的屬于黛玉,都是后人另行改過的。
支持黛玉的梅節認為甲辰本說“寶釵制謎”乃是誤記:“比較可能是庚辰本底本此回脫去末頁,包括二玉與寶釵之謎。脂硯或畸笏后來弄得‘更香’一律,誤記為寶釵之制,乃另紙錄存,系于回末。”【1】蔡義江卻認為不可能:“在‘破失’后,好不容易弄到一個原作燈謎,肯定珍惜,特地將它記了下來,卻偏偏又把誰做的給記錯了,這在常人已不大可能,何況脂硯、畸笏等人!若按梅節兄意見,甲辰本黛玉、寶玉、寶釵都是原作,且都經脂硯等人加過批語(如批更香謎“此黛玉一生愁緒之意。”批竹夫人謎云:“此寶釵金玉成空。”),也就是說他們對謎中所包藏的讖語式的隱義都了解得很深透,怎么還會將釵黛之謎張冠李戴呢?” 【1】
經學術界多年研究,脂硯齋和畸笏叟很可能是曹雪芹的很親近的人,他們是《紅樓夢》最直接的讀者,并且曹雪芹會將稿子交給他們整理和評價。因此他們對原作的熟悉程度一定很高,對作品的理解相對一般外圈人也深。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遇到一件十分重視的事情哪怕只是很短時間也不會輕易記錯,更何況脂硯齋和畸笏叟在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十年中接觸的時間之長,定是反復查看。所以說梅節所設想的可能性幾乎不會發生。
因此本文認為庚辰本中的批語“寶釵制謎”是值得相信的。至少在目前出土的資料中無法證明它是誤記。所謂的猜想都缺乏依據。
二、燈謎考察
那么后來諸多版本的更改更香謎作者與黛玉,一是依據前人版本,二是不是還從燈謎理解上得來的呢?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中的詩詞不是簡單的詩詞,往往帶有暗示人物命運的“讖語”的作用。那么更香謎到底與誰作讖呢?
先說第一句““朝罷誰攜兩袖煙?琴邊衾里總無緣。”梅節認為:“寶釵既嫁寶玉,自然與寶玉同床共枕,怎么會嘆‘琴邊衾里總無緣’呢?無緣的只能是黛玉。”【1】這一句也是最容易讓人發生歧義的。而蔡義江的反駁點可以分為兩方面:一,這是一句話,不應只看半句。如果整句話理解就可以說:“結束了‘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夫妻生活后,是誰落得兩手空空,不再有琴邊相伴、衾里共眠的緣分了呢?”【1】以臣侍君來比喻妻侍夫。二,寶釵這種曾經有緣分緣盡,雖做過夫妻但沒有結果,說成無緣也是可以的。他舉出襲人和妙玉的例子。襲人第一個與寶玉“同領警幻所訓云雨之事”,算是與寶玉有緣之人,但她在警幻冊子判詞里卻說:“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妙玉也是和寶玉有過一段緣分的,只是最后“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兩者都用了無緣,偏重結局,與更香謎類似。所以說無緣的不只是黛玉,寶釵也是最終沒有留住寶玉,寶玉“懸崖撒手”去做了和尚,留寶釵年紀輕輕就守了活寡,也是最終與寶玉無緣的。這句詩正好是對結局的暗示。“香煙在袖中,轉瞬即逝,兩袖煙,又相當于兩袖風,兩袖空,謎外之意有喜事過后,一無所得。正好應證了金玉成空。”【1】
再說第二、三句正好寫出寶釵在寶玉走后獨居的狀況。先寫她通宵失眠“曉籌不用雞人報,五夜無煩侍女添”。雖然在前八十回,寫黛玉失眠較多,如第七十六回寫湘云去瀟湘館過夜,湘黛二人同時失眠,黛玉說:“我這睡不著也并非今日,大約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滿足的。”【1】很多人認為這句詩應描繪黛玉。但蔡義江認為,寶釵也是有過失眠的,在第三十四回寶釵因受薛蟠的氣,“整哭了一夜”。【1】之所以發生這樣的失眠很少,是“因為那時致使她終身誤的不幸事故尚未發生。本來嘛,讖語就只是對后來事的預言,而非對已知事的描述。”【1】這句詩正好連接上一句,寫出寶玉出走后寶釵徹夜失眠,接著第三句焦首、煎心就寫出了等丈夫不歸的寶釵悔恨交加、痛苦不堪心情。日復一日的盼望,卻杳無音訊。朝朝暮暮,日日年年,寫出了時間的漫長,“這與脆弱的生命如同風雨中春花之短暫的黛玉不能相合。”【1】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人生易老,青春不在,更適合寶釵。寶釵堪嘆自己大好青春就這樣一點點逝去,而無能為力,任世事變幻,內心已等待的如同死灰。一個“任”字即聽之任之,寫出了寶釵對外界已漠不關心,孤獨終老的悲慘命運。所以整體下來這首燈謎是暗示寶釵與寶玉婚后的遭遇,最后“金玉成空”的悲慘命運,因此寶釵在薄命司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薄命司記錄的女子越是不幸越是靠前。
三、結論
因此更香謎應如庚辰本所記那樣,應屬寶釵,后人擅自更改,只能說用平常人的情感去揣摩曹公,這其中的百轉千回沒有體會出來,才會做出狗尾續貂之舉。《紅樓夢》之所以成為中國最偉大的小說,是有它充分的理由的。
參考文獻:
[1]曹雪芹.影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
[2]梅節、馬力.《紅學耦耕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5.
[3]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鑒賞》[M].北京:中華書局2001.
[4]曹雪芹.《紅樓夢》(程甲本)[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簡介:高欠欠,曲阜師范大學研二學生,中國語言文學古代文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