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爾第的歌劇《茶花女》以其深刻的現(xiàn)實主義力量和藝術上的大膽創(chuàng)造與探索而感人至深。該歌劇雖然依舊遵循分曲結構的寫法,但盡量克服不自然的、刻板的段落銜接。詠嘆調內部的結構,隨劇情及情緒的發(fā)展而處理的靈活自由,使人物性格在音樂與戲劇渾然一體的對比發(fā)展中呈現(xiàn)出來。
【關鍵詞】:歌劇;《茶花女》;創(chuàng)作特色
歌劇《茶花女》這部三幕歌劇是劇作家皮亞韋根據(jù)法國著名劇作家小仲馬的著名小說《茶花女》改編的。威爾第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歌劇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鳳凰劇院進行了首次公演。雖然首次演出沒有成功,但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及音樂風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贊譽,被認為是一部出色的歌劇巨著,并由此成為各國歌劇院中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
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Verdi,1813-1901),意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他是19世紀下半葉名望最高、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歌劇作曲家。
一、歌劇劇情的簡介
《茶花女》(Latraviata)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部作品,全歌劇有三幕,劇本是由皮亞維根據(jù)法國作家小仲馬的戲劇《茶花女》改編而成的,由威爾第作曲。歌劇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費尼切”劇院首演。音樂體現(xiàn)著威爾第的中晚期創(chuàng)作風格,以充分地描寫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為重,最終以悲劇而告終。但由于歌劇的主角是一位“墮落的女人”等原因,演出反響不佳,隨即威爾第對歌劇的第二幕作了修改,于1854年5月再次上演,并一舉獲得成功,得到了很高的贊譽,并與《弄臣》《游吟詩人》被譽為威爾第50年代的“三大杰作”。
(一)第一幕地點
茶花女維奧萊塔富麗堂皇的客廳中。演出人物有維奧萊塔、芙羅拉、加斯頓、阿弗列德等等。這些人都是維奧萊塔請來參加晚會的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們,他們在富麗堂皇的客廳里歡快地跳著舞曲,加斯頓提議讓阿弗列德和維奧萊塔共同高唱《飲酒歌》來調動大家熱情,就是在這場舞會上,維奧萊塔為阿弗列德的真摯愛情所感動,毅然離開紙醉金迷的生活,與阿弗列德去了鄉(xiāng)間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親卻堅決反對他們在一起,無奈之下他們兩個忍痛斷絕了關系,維奧萊塔回到了巴黎過起了從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點
巴黎郊外的一個農莊、巴黎芙羅拉家的庭院。演出人物有芙羅拉和侯爵、醫(yī)生、阿弗列德等等。由于阿弗列德的父親的堅決反對,阿弗列德和維奧萊塔不得不分手,維奧萊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過起來了以前的生活。阿弗列德不甘心愛情的失敗,來到巴黎尋找維奧萊塔。夜幕低垂,芙羅拉家熱鬧的化妝舞會即將開始,賓客們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賭博。阿弗列德在盛怒之下,呼喚眾人前來大廳,他要當著所有人的面,還清虧欠維奧萊塔的錢債與情債;說畢,就像是要羞辱人似地,把在賭局中贏得的錢,全部丟在維奧萊塔的身上;維奧萊塔承受不住羞辱,昏倒在弗羅拉懷里。隨后,在友人攙扶下,維奧萊塔離去,多佛男爵則上前向阿弗列德宣誓挑戰(zhàn),為維奧萊塔的受辱討回公道。
(三)第三幕地點
維奧萊塔在巴黎的臥室。演出人物有維奧萊塔、安妮娜、醫(yī)生,在巴黎古老的公寓維奧萊塔的臥室中。在巴黎古老的公寓維奧萊塔的臥室中某個節(jié)日的早晨,維奧萊塔的肺疾日益嚴重,已到病入膏肓的地步,貼身女傭安妮娜隨侍在側。醫(yī)生來訪會診,私下告知安妮娜:維奧萊塔所剩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而維奧萊塔似乎也有自知之明,她要安妮娜將她僅剩的財產分給路上的窮人。待安妮娜退去后,維奧萊塔從懷里掏出一封喬治·杰爾蒙寫來的信,獨自念起:喬治感激維奧萊塔遵守諾言,并且也已轉告阿弗列德有關維奧萊塔所作的一切,而阿弗列德也將趕來向維奧萊塔致歉———但這一切對維奧萊塔而言,都已經(jīng)太晚了!她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等,只怕見不到阿弗列德最后一面。
通過三幕歌劇的內容以及故事情節(jié)的了解,認識到維奧萊塔這個被迫害的婦女形象的塑造,是為了控訴上流社會的門第、道德的虛偽性。威爾第敢于向法國上流社會和傳統(tǒng)勢力進行挑戰(zhàn),值得人們贊揚。
二、歌劇《茶花女》代表曲目中經(jīng)典唱 段及曲式
第一幕《飲酒歌》是全劇著名的唱段之一?!讹嬀聘琛?/8拍子。是以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jié)歌,3/8拍子,五區(qū)節(jié)奏、大調色彩,大六度跳進貫穿全曲“讓我們高舉起歡樂的酒杯,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這樣歡樂的時刻雖然很美好,但真實的愛情更寶貴!” 這段歌聲是阿弗列德向維奧萊塔示意愛情。維奧萊塔也心領神會地用同一曲調唱道:“在他的歌聲里充滿了真情,他使我深深地感動……”獨唱過后,緊接著是二人的合唱,最后發(fā)展成眾人狂歡的合唱:“讓東方美麗的朝霞透過花窗,照在狂歡的宴會上”等等。表達了年輕人的青春活力。第三幕維奧萊塔和阿弗列德的二重唱。1=G,4/4很活躍的快板。這一唱段里出現(xiàn)了很多升降音符,這段歌劇唱段一開始由G調演唱轉到E調,又轉到了降A調,曲調變換起伏不定表現(xiàn)了阿弗列德內心的痛苦,后悔當初對維奧萊塔做出的一切而感到悲傷、難過,也表現(xiàn)了維奧萊塔病情的一天天加重,很快要離開這個世界,她原諒了阿弗列德,最后在他們的演唱中,維奧萊塔死在了阿弗列德的懷中,遺憾地離開了人間。
三、重唱、合唱的烘托
威爾第不僅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tài)有比較深入的刻畫,把類型化的形象提煉成個性化、典型化的形象,并且把性格的刻畫和情節(jié)的展開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不斷地采用重唱與合唱推動著戲劇發(fā)展。因此,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布局與結構也起了顯著的變化,逐漸取消了“分曲”的局限,變得靈活,一氣呵成。
《茶花女》的音樂名段《飲酒歌》在我國的歌劇愛好者中間可謂膾炙人口,但是對于全劇的音樂及其與人物形象、戲劇沖突的有機聯(lián)系卻有待深入了解。人們常常以為最好由花腔女高音演員來扮演薇奧列塔,好勝任第一幕中她迎合阿爾弗雷德的愛情表白而唱出的玩世不恭的輕俏旋律,以及最后的詠嘆調里面表現(xiàn)她決心在狂歡的旋風中度過余生的精彩大段花腔。其實,除了第一幕的音樂之外,薇奧列塔在第二、第三幕中所有的唱段都是很富于抒情性的,要求演員用平穩(wěn)、深沉的音調表現(xiàn)出來,卻又不能輕率相信阿爾弗雷德熱情的求愛;但是等到她一旦決心接受愛情之后,她便義無反顧,甘心為愛作出一切犧牲,哪怕被誤解、被侮辱都在所不惜。
參考文獻:
[1]廖天瑞.音樂百科辭典[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世元.藝術歌劇大師:威爾第[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3]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茶花女[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4]張重輝.外國音樂欣賞[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馬志剛(1990—),男,聊城大學音樂學院2015級研究生,專業(yè)為音樂學,藝術碩士,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