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工業社會的發展,文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愈演愈烈,成為理論界研究的熱門話題。在發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理論的建設和實踐的探索過程中,充分探討多元化文化對協商民主的影響,有助于合理的吸收多元化文化中的合理因素,進一步推動協商民主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協商民主;影響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我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1],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講話中指出:“協商民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由此可見,協商民主作為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的重要性。面對多元化文化的迅猛發展,科學的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有助于發揚協商民主制度的優勢,更好的處理現代社會中的沖突和分歧,實現民族團結,國家富強。
一、多元文化彰顯協商民主的時代價值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度,多元化文化的發展,使得現代文化理念更加強調對不同文化和傳統的尊重和包容,強調不同的社會階層的獨立價值和貢獻,不允許存在種族歧視、地域攻擊以及語言優劣等現象。但是,由于社會主義還在初級發展階段,在進程中難免存在不可消除的不公和沖突,這樣要求協商民主要解決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潛在的問題,處理好內部各種文化之間和外來文明的平等關系。由于文化多樣性的存在,人們的觀念、道德、習俗以及風俗習慣等也存在著多樣性。而協商民主鼓勵文化平等,鼓勵有序的公共參與,尊重不同的選擇和立場,允許人們能夠通過質疑、表達等方式從整體上增加社會知識。通過協商民主的方式,使得民主討論和決策過程中人們能得到更加廣闊的表達渠道,將自身的要求和民主的參與經驗融入到社會生活中。這種更加開放性的協商民主參與方式可以使人們明智的參與民主討論,以解決自身利益問題和處理社會矛盾。
二、多元文化推動協商民主的理念轉向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包涵很多與協商民主理念相契合的思想精華,同時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提出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基點就是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傳統政治制度,文化對協商民主的理論創建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全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地區與地區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頻繁交往的社會現象不僅促進了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也推動了很多不同民族、地區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文化多元化的現象隨之出現,并迅速成為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主要文化特征。
與此同時,傳統文化造就的協商民主理念已經不能解決社會中出現的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大等嚴重問題。這就需要協商民主理念轉向解決當前社會尖銳矛盾的方向,而向這一方向轉變的理論來源就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文化強調群體差異,主張給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等群體不同的權利分配,維護這些差異群體的權利[2]。多元文化主義強調文化平等,不可避免地會導致文化群體間的相互對立與隔離不同,這就要求協商民主理念要轉向兩個方向:通過公共協商解決不同文化間的矛盾,為社會中的不同文化群體間的交流搭建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通過公開協商,協商民主不但能夠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增進多元文化國家政策的合法性 ,有助于維護多元文化國家的統一和完整。
三、多元文化促進協商民主制度改革
由于文化的多元性,促進了協商民主基于共同利益的多元訴求、表達與共識的達成。差異、不平等、社會生活的復雜性是人類面臨的現實。協商民主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參與、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促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多元化文化推進協商民主的平臺和載體發展的同時,還把協商民主擴展到全社會創新更多的民主平臺和渠道,把協商民主納入決策程序,堅持協商于決策之前和決策之中,增強了協商民主的時效性。多元化文化使協商民主的構建程序更加合理,環節更加完整,拓寬了國家政權機關、政協組織、黨派團體、基層組織、社會組織的協商渠道;多元化文化使協商民主在全社會形成了統一戰線,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有序地組織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增加了協商密度,提高了協商成效。
多元化文化給現代協商民主的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創新借鑒,雖然不能完全通過多元化文化的發展來實現協商民主制度的完美改革,但是多元化文化解決了以往的傳統文化解決不了的幾個問題,包括:如何處理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如何處理好協商民主與票決民主的關系;如何處理好民主與法治的關系等。從實踐層面上來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改革是相當成功的,這使得國家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去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更好的解決社會中存在的矛盾與問題,多元化文化促進了協商民主的制度改革,進一步推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9(01).
[2]葛水林.協商民主與多元文化主義的癥結--兼析多元文化主義的發展及其影響[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