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xiàn)如今,敘事學在戲劇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對各個戲劇作品敘事特色進行分析時,應當從敘事學的角度出發(fā),以充分展現(xiàn)作品的敘事特色。文章就以《麥克白》這一戲劇作品為例,從敘事學視域下對其戲劇敘事特色進行探討,以充分展現(xiàn)作者在戲劇作品創(chuàng)作上的深厚功力。
【關鍵詞】:敘事學;《麥克白》;敘事特色
前言:在莎士比亞的一生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所呈現(xiàn)出來的也都是光鮮亮麗的社會圖景,非常具有詩意和人生哲理。通常展現(xiàn)莎士比亞文學素養(yǎng)的并不只是體現(xiàn)在人物性格與精神上,還體現(xiàn)在其在戲劇敘事上,《麥克白》便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下面筆者就針對《麥克白》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探討。
一、《麥克白》的簡介
《麥克白》這部戲劇是在17世紀初創(chuàng)作和完成的,并且從19世紀開始與《李爾王》、《奧賽羅》以及《哈姆雷特》被認為是莎士比亞戲劇作品中的“四大悲劇”。《麥克白》一共分為五幕,其是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作品中最短的作品,其所講述故事是以麥克白為中心,其是蘇格蘭國王的表弟,在征戰(zhàn)得勝歸來途中遇到了三個女巫,女巫向麥克白說出三個預言:第一,麥克白將在未來成為國王;第二,在麥克白的一生不會有任何人打敗麥克白;第三,沒有任何一個婦人所生的孩子傷害到麥克白。當麥克白夫人在得知這些預言以后,其開始不斷鼓動麥克白奪取王位,這使得麥克白將國王和一些重要大臣相繼殺害,留下了種種血債,最終麥克白被敵人手刃,落下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二、敘事學視域下《麥克白》的戲劇敘事特色
(一)敘事特色一——因女巫所引發(fā)的敘事圈套
敘事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基礎的技巧,敘事性則是敘事文學中。由于戲劇要滿足觀眾與舞臺的要求,這使得戲劇在文本敘事上擁有一定的特色,使得其和散文、小說等文學相比較,不論是在結(jié)構、取材還是敘事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傳統(tǒng)思想觀念中,在敘事時要非常重視人物內(nèi)心的特征,使所有文筆的敘述都要為人物塑造提供服務[1]。但是,由于俄國形式主義等藝術形式的出現(xiàn),文學家開始逐漸重人物自身功能性作用,使其能夠為敘事提供所需要的服務。
在戲劇《麥克白》中,女巫這一人物的出現(xiàn)正是發(fā)揮了人物的功能性作用,其對戲劇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莎士比亞其他戲劇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作品中都有類似于“女巫”這樣的角色,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出現(xiàn)了與“女巫”作用類似的鬼魂,但是兩者還在某種層面上存在著不同,“女巫”主要的功能是作為故事敘事的推手,其所謂的預言只是構成敘事圈套的重要工作,從而使讀者都能夠和麥克白一樣陷入到迷宮當中,不論是從第一幕女巫的出場到最后的麥克白的死亡,都是通過借用“女巫”這一角色所設計的一個重要圈套[2]。
從《麥克白》中“女巫”所說的預言對麥克白產(chǎn)生非常大的誘惑,再加上麥克白夫人蠱惑,使得麥克白忽視了預言的前提條件,從而導致麥克白走向了無盡的深淵。在該戲劇中最后發(fā)生的結(jié)局是非常諷刺的,這主要在于“女巫”既告訴了麥克白這些語言實現(xiàn)的前提,也沒有向其隱瞞真正的命運。該戲劇中語言和古希臘神話中的語言是非常相近的:當人類聽過某一預言知道自己的未來后,為了能夠避免厄運出現(xiàn)在自己的身上開始想盡辦法,但最終還是將自己推向了懸崖邊上。這些神話中的預言通常都是有假有真,人們很難夠?qū)ζ湔婕龠M行辨認。例如,在第一個預言中還說到了麥克白會加官進爵,還沒有等到說完國王的傳令官便來到麥克白身邊,預言立刻成為了現(xiàn)實,這使麥克白更加堅定不移的相信這些預言。而在第二個預言中,其如同戲弄麥克白一般,由于麥克白內(nèi)心十分恐懼,想要尋找某一方法或是信念給自己庇護,在此時“女巫”卻說大將班柯的后人未來將會君臨一國[3]。當麥克白聽到這句以后,其如果殺人的毒藥一般,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句話就是雖然麥克白已經(jīng)成為了國王,但是其國王位置并不牢靠和堅固,也是不能夠坐長久的,未來將會被班柯的后人取代。當身為英雄的麥克在聽到這些預言以后,不會甘心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他人做嫁衣,從而掉入命運圈套中。
(二)敘事特色二——因敘事圈套而引發(fā)的“復調(diào)敘事”
巴赫金在某一小說的論述中進行了說明:首先,復調(diào)小說中的主人公不僅僅是作業(yè)所描繪的對象,其也不是作者本身思想理念最為直接的體現(xiàn)者,只是對自我意識進行展現(xiàn)的主體。其次,在復調(diào)小說當中不存在作者統(tǒng)一意識,整個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和命運等所展現(xiàn)的是不同意識世界。最后,構成復調(diào)小說的主要是獨立的個體意識。從上述內(nèi)容中能夠知道,在復調(diào)小說中作者對于文學中人物不會產(chǎn)生任何的優(yōu)越性,要求所有主人公都要擁有相對獨立的意識。在莎士比亞的戲劇當中便應用了這一理論。
從莎士比亞戲劇文學作品的實際情況來看,戲劇中存在很多獨白和對話,不論是《哈姆雷特》還是《李爾王》都有這些獨白與對話。在《麥克白》中也擁有這些內(nèi)容,但是其極具特色:通過利用敘事圈套來引出復調(diào)敘事,這些內(nèi)容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有意為之,也是莎士比亞通過利用自主意識所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在作品創(chuàng)作時雖然充分利用這些意識,但卻沒有讓戲劇中的人物成為作者個人的傳聲筒,戲劇人物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復調(diào)理論中最為關鍵的內(nèi)容在于對話性,也就是所有對話都應當在價值相等和地位平等的不同意識中[4]。莎士比亞在《麥克白》這一作品中有意的設置了對話舞臺,此對話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展現(xiàn)了基督教和異教之間的對話。
麥克白在話語上主要體現(xiàn)出來的是基督教和異教兩者之間的對話。在莎士比亞所有悲劇作品中,《麥克白》中所用擁有的超自然力量是最有破壞力的,此劇中的“女巫”所代表的是超自然力量,也代表了反基督力量,也正如基督教所表達的思想觀念一樣,只有唯一的神能夠操作世界,不是“女巫”通過語言對整個世界進行操縱,女巫所代表的只能夠是惡魔。莎士比亞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前虔誠的緝毒教徒,但其創(chuàng)作出來的主人公卻不是基督教徒,其身上所擁有的基督教和異教雙重思想,屬于一個綜合體[5]。這兩種思想理念在麥克白身上是同一而存在的,其不受到任何一種思想觀念的影響,這使得上帝并沒有任何的權威性或是優(yōu)勢,所呈現(xiàn)出來的只是平等的對話。
總結(jié):總之,以敘事學為基礎對《麥克白》中所擁有的敘事特色進行剖析,也就是從戲劇本身出發(fā),不考慮歷史等方面的因素,充分體現(xiàn)戲劇本身所擁有的魅力。莎士比亞所應用的敘事策略為“套中套”,將戲劇中的主人公與讀者共同引入到一個敘事圈套當中,而且所有的人物不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人物性格上都體現(xiàn)的是自己的聲音,文學作者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失去了本身所擁有的絕對優(yōu)勢。麥克白雖然并不是基督教徒,但是莎士比亞也并不是想要借用麥克白宣判著什么,僅僅是闡述了一個英雄的悲慘命運以及一個有關于命運和人性的話題。莎士比亞通過借用敘事學塑造了不同的人物,使得《麥克白》具有獨特的敘事特色,能夠更加吸引讀者,充分展現(xiàn)作品所具有的文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毛衛(wèi)利. 敘事學視域下《麥克白》的戲劇敘事特色研究[J]. 大理學院學報, 2012, 11(5):31-34.
[2]李偉民. 從莎士比亞悲劇《麥克白》到婺劇《血劍》——后經(jīng)典敘事學視角下的改編[J]. 戲劇藝術, 2014, No.177(2):112-117.
[3]彭薈. 空間敘事學視角下的《麥克白》解讀[D]. 贛南師范學院, 2015.
[4]王瑾. 論《麥克白》的文學敘事模式[J]. 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 2014(7):95-96.
[5]黃向輝. 論《麥克白》的敘事模式[J]. 戲劇文學, 2008(6):52-56.
作者簡介:張靜(1993—),女,漢,江西吉安,贛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