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優美的漢字》是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冊梳理探究板塊的學習內容。首先“梳理”是指學生對多年積累的零散語文知識進行系統整理,通過梳理,學生對于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并從中掌握一些規律,“探究”是指在梳理的基礎上進行自主性、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優美的漢字》教材的編寫意圖是漢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有著無法比擬的神奇力量。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其一,讓學生了解漢字的魅力的同時,了解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底蘊。這樣就可以把《優美的漢字》和鄉愁文化結合起來。讓學生更了解自己的故鄉,熱愛自己的故鄉。其二,嘗試這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完成“故鄉的設計”,并寫出本小組的設計理念。這個過程學生主動收集整理信息。課堂上的時間主要是展示,從而發生思想的碰撞。吸取更多關于自己故鄉的鄉愁文化。
【關鍵詞】:優美;漢字;鄉愁;翻轉課堂
高一的學生,對于漢字的魅力有一定的感悟,對于自己的故鄉也承載一份特殊的依戀。根據這一情況我適當的補充內容,加以引導點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加對漢字的感悟,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鄉愁情感。
新課改倡導我們“注重語文的應用、審美和探究能力的培養”,結合教材的解讀,學情分析。我設置了這樣的教學目標:一、培養學生對漢字的鑒賞、思考、表達能力。二、培養學生對漢字的熱愛和鄉愁情感。重點:積累梳理漢字的文化知識。難點:通過漢字來抒發自己的鄉愁。
新課標梳理探究板塊特別注重學生的興趣、情感態度、價值感、創新意識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學法方面,我將采用情景引導法,引導學生的興趣,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將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展示、討論中碰撞思維加深興趣。同時我將適當給予評價,以更好的引導他們在欣賞漢字同時,加深對清鎮鄉愁文化的理解。
以語文學科特點、學生的主體性和翻轉課堂的互動性出發點,我的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是情景導入PPT展示城市漢字作品,學生在觀賞漢字的構成美和所承載的鄉愁文化意蘊。其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設計的故鄉,并解說設計理念,感受漢字所承載的鄉愁文化。讓學生能學善用,解讀出漢字的鄉愁文化。其次欣賞貴州在央視的宣傳片,和宣傳標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讓學生更了解自己故鄉的鄉愁文化,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用諧音的修辭手法把貴州本土鄉愁文化展示出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為自己的故鄉仿寫一條宣傳語。最后成果展示,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讓學生探究漢字所承載的鄉愁文化,來感受鄉愁。
微課技術介紹:我采用的是外部視頻工具拍攝(教師出鏡)和屏幕錄制軟件+PPT。工具與軟件:攝像機、黑板、電腦、耳麥、視頻錄制軟件、PPT軟件。方法:一對教學內容介紹部分出鏡進行拍攝。二對PPT演示進行屏幕錄制,輔以錄音和字幕。這兩種方法的優勢:可以清晰錄制教師講解畫面,讓教學思路更加清晰,錄制微課較方便。捷。不足:屏幕錄制軟件的應用比較復雜,不支持直接手寫,要實現手寫功能還需要安裝和啟動手寫設備軟件,對教學應用缺乏針對性。
參考文獻:
[1]古曉君.新課標視野下識字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2]張永祥.寫字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對關系[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10).
[3]黃宇鴻、陸善采.新世紀高師漢字學教學內容與研究方法的思考[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2).
作者簡介:聶錢珍(1985—),女,漢族,湖南漢壽人,貴州省清鎮市第四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