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計素描是當今高校設計類學科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結構、造型、創意和構成等方面的造型能力基礎,但事實上由于學生接受專業知識過于被動、想象力過于缺乏等原因,造成大多數學生創意思維能力不夠。數碼圖像處理技術以其強大的圖像轉換功能,可隨易營造各類畫面效果,給學生提供一些創意方面的啟發和參考,本文試圖從數碼圖像處理輔助設計素描課程的角度出發,探索傳統觀察、創作方式之外的另外一種途徑。
【關鍵詞】:設計素描;電子圖像處理技術;創意思維;課堂教學
一、概述
現代意義上的設計素描教學始于上世紀初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80年代被引入我國并應用于高校設計類學科基礎教學。數碼圖像處理技術是伴隨著計算機科技的發展而形成的一門新興技術,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在以往的設計素描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學生要用眼看、用腦想,在透視、明暗、肌理、創意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表現,而學生往往在構思過程中受制于想象力和手頭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感到無從下手。而數碼圖像處理技術以其強大的圖像處理功能,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普通圖實現肌理、透視、明暗、形變等方面方面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輔助學生進行設計素描的創作,啟發學生創作思維。另一方面,數碼圖像處理軟件操作相對簡單,在手機、平板等移動電子設備上都有類似軟件的存在,當今高校學生多為95后,他們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待電腦、手機等物非常熟悉,從情感上來講也易于接受。同時,即時、可視和多樣化的圖像處理效果也可以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上課積極性。在互聯網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與時俱進,利用科技手段輔助進行相關專業學習是大勢所趨,理應好好利用。因此,在遵循一定原則的前提下,數碼圖像處理技術完全可以作為一種設計素描教學的輔助手段進行有效利用,以期提高教學效果。
二、目前設計素描教學方式的優勢與不足
(一)、優勢
設計素描教學理念是以設計為目的,主要圍繞學生設計能力的提高開展相應的練習,通過基礎造型訓練來開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和設計能力。側重于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力求讓學生多方位接觸表現對象,多角度地思考造型和空間問題,是銜接設計類學生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效途徑。但在實際教學過程,受制于教學條件、學生水平和教師個人認識等原因,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二)、存在不足
目前設計素描教學主要采取寫生為主,創意訓練為輔的教學模式,更有甚者將設計素描等同于結構素描。寫生為主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造型、空間和透視等方面的寫實能力上無疑是有效的,但過分的強調學生的寫實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創意思維能力的發揮。且將結構素描等同于設計素描的做法直接忽視了不同設計專業之間的特點,不利與專業課程的銜接性。此外,傳統設計素描教學中所用工具多為鉛筆、炭筆、木炭、素描紙等常規畫材,對于學生在材料和技法等方面的認識也有較大的局限性。
三、數碼圖像處理技術對設計素描教學的啟示
(一)虛擬效果的呈現
美術生在高考前大部分為常規的素描教學,素描訓練的重心往往放在造型、結構、透視和光影等方面,著重于描繪對象客觀真實的再現,在創意表達方面比較欠缺,并且存在一定的程式化。因此,到了大學,由于設計專業的要求,以創意思維訓練為主的設計素描課程便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考前訓練所形成的思維定式,學生往往對于創意訓練無從下手,除常規的圖片和思維啟發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電腦、手機軟件等圖像處理工具去進行圖像效果的合成,呈現出一定的畫面效果圖,學生再根據虛擬電子效果圖去進行再創作。但要切記不能完全照抄電子效果圖,否則最終只會使學生淪為電子圖像的抄襲者而非創造者,與課程的初衷背道而馳。
(二)創意性思維的啟示
在設計素描課程訓練中,創意思維的訓練所占比重比較大,也是課程的難點之一,由于考前訓練的緣故,要學生再現對象容易,但是要他在原有對象的基礎上或者憑空去進行創意訓練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借助圖像處理軟件的優勢便彰顯出來了,以PS工具為例,學生可以通過該軟件結合課程需求進行圖像的處理,輕易實現肌理、變異、同構等創意效果,輔助學生進行創意思維訓練,讓學生在實際的素描訓練中有圖像進行參考和對比。但以上方式必須基于這么三點:一是在指導學生進行圖像處理時必須在前期進行充分的理論和優秀范畫的講解,使學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設計素描的基本理論知識和造型的規律,且要對學生在圖片的選取和處理上進行指導,否則只能讓圖像處理軟件淪為學生惡搞的工具,對于學生的創意性思維訓練于事無補;二是杜絕學生原樣照抄虛擬圖像效果,應當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畫面需要去嘗試傳統之外的新材料和新技法,對處理過的圖像加以新的創造,使創意和技法達到有效結合,即鍛煉了學生的創意思維,也能加強學生對材料和技法方面的認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三是任課教師必須懂得該類圖像處理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基本的技術指導,最好是學校能夠根據設計素描的課程進度同期安排相應的軟件課程。
(三)增強課堂教學趣味性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當中,設計素描課程教學周期普遍都比較長(大部分高校設計素描課程設置在64-76課時左右),學生的專業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尤其設計素描這門課是比較注重創意和靈感的,當學生遇到學習的瓶頸期時,往往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直接影響課堂學習的氛圍和教學效果,此時一味地鼓勵學生多看優秀范畫可能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對于專業基礎差的學生,靠手繪短時間難以達到的創意效果可以通過圖像處理軟件輕易得到,鼓勵學生帶著創意思維去進行圖像編輯,可以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變換不同的圖像效果,讓學生親身去體會圖像編輯過程中帶來的樂趣,尋找新鮮的視覺角度,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個別引導,實行分類教學,針對學生基礎能力和個性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以免造成圖像合成效果理想,但學生手頭功夫達不到而挫傷學生積極性的現象,盡量提高班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
現在的設計作品基本都依靠電腦軟件來完成,將電子圖像處理手段引入設計素描課堂教學,讓學生初步接觸相關軟件的操作和學習,提前做好鋪墊,加深對設計專業的了解,有利于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實現前后課程無縫對接,提升學習效率。
四、結語
參照數碼圖像進行設計素描訓練,其實是對電子跡象的一種再創造,在中國畫傳統技法中,古人就已經通過觀察“屋漏痕”、“錐畫沙”、“月夜窗下竹影”等自然或人工跡象進行藝術創作活動。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各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的視野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拓展,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在電子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利用當今社會的科技優勢,通過多重手段、多種觀察方式去拓寬藝術思維,從而更好地進行藝術創作,設計素描也是如此。目前各類電子設備在高校學生中最為普遍,各類圖像處理軟件也是層出不窮,而且操作相對簡單,圖像處理方式多變、效果多樣,我們完全可以緊跟時代步伐,利用科技帶來的便利,將其做為我們設計素描訓練中常規觀察和思維方式之外的一種新的模式,可謂之設計素描“第三只眼”,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觀察、手繪和想象能力的訓練,只能作為一種常規之手段之外的輔助手段,因此還得依賴于專業教師的正確引導,方可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數字化時代設計素描課程體系研究》.伊衛東.濟寧學院學報,2015,(5)p51-54
[2].《繪畫跡象論》.鐘孺乾.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湖南衡陽蒸湘區南華大學設計藝術學院 陳鳳平 電話18373400204 郵編4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