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教學已經被引入到小學美術教學課程之中,但很多只限于在小學高段進行傳授教學,究其原因在于其用筆、用色及對水分掌握等要求都非常高。人們在潛意識中認為高段年級的孩子生理與心理各方面的發展都比低段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但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證明,中國畫的教學更適于在小學低年級進行.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還可以使學生在快樂中體會藝術的無窮魅力,使我們的民族藝術發揚光大。
【關鍵詞】:中國畫;低年級;創造與想象
中國畫,也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獨特體系,特別是詩、書、畫、印的完美文化結合體,為西方繪畫所無。也正因如此,中國畫才能夠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藝術瑰寶.但是,如今很多人逐漸放棄中國畫特色而屈就西方繪畫,原因在于很多人不甚了解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綜合文人畫。在中國畫的創作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普遍提高現代人的傳統文化素質,尤其是提高對詩、書、畫、印文化的欣賞水平,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將中國畫從“精英教育”中解放出來,使之成為“大眾教育”,要將中國畫教育“從娃娃抓起”!使學生從小就認識中國畫,了解中國畫,會畫中國畫, 會欣賞中國畫,從而產生美的創造力.
現今,中國畫教學已經被引入到小學美術教學課程之中,但很多只限于在小學高段進行傳授,究其原因在于其用筆、用色及對水分掌握等要求都非常高。人們在潛意識中認為高段年級的孩子生理與心理各方面的發展都比低段年級的學生更容易接受.但是,我們有充足的理由證明, 小學低年級更適于中國畫的教學.
首先,在低年級進行中國畫教學有利于兒童藝術能力的發掘與培養
小學低年級進行國畫教學順應兒童藝術能力發展的原則.有人曾調查了20多個有藝術氛圍的家庭,發現他們的子女接近一半有藝術能力;而在75個無藝術氛圍的家庭中,其子女只有二成有藝術能力. 遺傳素質影響兒童美術才能再次被證明,這一調查結論不但表明兒童美術才能與其本身素質之間的一定聯系之外,也說明了一個好的藝術環境對于激發學生美術才能的重要性.有藝術氛圍的家庭,孩子從小在父母良好的藝術環境熏陶中成長,父母對藝術的態度都將影響和激發孩子美術才能.因此,如果想激發兒童的中國畫美術才能,就必須要求學校教學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這就要求中國畫的教學不能只停留在高年級,也要包括低段年級,更應該普及到全校師生之間,形成中國畫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教育。此外,據科學統計表明:從2—5歲開始接觸教育的人90%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6歲為85%;7—10歲為39%;從14歲后才開始訓練的只占7.3%.可見兒童美育智力的開發取決于接受教育的年齡,因此我們可發現在低段兒童中開展教學對于將來學生在中國畫的造詣上都有很大的優勢。
其次,在低年級進行國畫教學有利于古詩詞教學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字表達的高級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發現世界和再現世界的無與倫比的典范之一。小學古詩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欣賞和感受詩詞藝術,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能力.但現在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教學基本作為語文工作的一個輔助,教師要求學生背誦大量詩篇,但學生卻不能真正領悟詩詞意境,惡性循環導致多年來小學詩詞教學效果達不到原有的目標.
中國畫是多種藝術的文化完美結合體。古代王維就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描述,使畫、詩相互輝映,既豐富了畫面的內容,又深化了畫面的境界,給人以更多的審美享受,所以要學習好詩詞,就必須體會出那種真正的意境。在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中國畫能力,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詩畫交融,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詩詞的領悟能力。另外,小學低年級古詩詞欣賞也可以促進中國畫課程在小學低年級及早開設,讓孩子在這樣一種相輔相成、充滿意蘊的環境中學習,必會不斷進步.
第三, 在低年級進行中國畫教學有利于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展
有人認為低年級學生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都不適合用毛筆作畫,所以將中國畫放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之中.教育界曾有過在小學低段學生中提倡用鉛筆而不用自動筆或圓珠筆等的運動,以此為了保護小學兒童生理健康.所以會有人認為,毛筆作畫是會影響小學低段兒童的健康生理發展.小學低年級兒童生理確實還沒發展完全,有保護兒童生理健康發展的愿望也無可厚非,但就因而拒絕一切合理嘗試與教學就顯得有悖科學發展.事實上,腦的發展程度決定著個體神經系統的發育變化,也決定著個體的心理發展.據科學研究表明,人腦重量平均的變化趨勢為:新生兒為389克;8—9個月兒童為599克;2—3歲兒童為989—1010克;6—7歲兒童為1281克;9歲的兒童為1352克;12歲兒童為1403克,達到了成人的平均腦重量.因此我們可以輕易看出,小學低年紀孩子(9歲)與小學年級孩子腦的重量僅差51克,小學高年級孩子在學習學習中國畫這方面的條件并不比小學低年級孩子過強.比如齊白石、李可染、石濤、潘天壽等都是從小開始學習中國畫的.再者,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小學低段兒童在心理上是能擔當中國畫的學習能力.著名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人生的發展可以分為8個階段,而第四階段正是小學低段兒童的發展階段(7--12歲),他認為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正處于一種積極努力與自我貶低的矛盾中。固在這一時期內進行適當的中國畫教學,正是激發學生積極努力精神的好時機.中國畫自古就有修身養性之說,在小學低段正確開展中國畫教學正有助于幫助學生從這樣一種矛盾中擺脫出來.所以說,擔心會影響低段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想法顯然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我們需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培養小學低段兒童的中國畫能力,如何更好的促進小學低段兒童身心更健康地發展.
第四, 在低年級進行國畫教學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想象力,引發創造力
有想象就沒有藝術創造.學生想象力的發揮、藝術創造力的形成要靠教師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正確引導.首先,在教學活動中要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興趣.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寫意畫講究的是一種意境, 就像兒童畫的天馬行空,與注重寫實的油畫是有很大區別的.因此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想象與創造能力.其次,用聯想的方法引導學生自覺想象,達到藝術與生活的互聯性. 無論是群鳥的舞姿,還是群魚的游弋,全拉到學生眼前,把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縮短了,都以最有特色的方式為學生們再現,這樣就使課堂變成生動的影象,這更適合小學低段兒童形象思維的特征.總而言之,中國畫教學在小學低段兒童中進行,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與創造,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可以改善,能讓學生變死記硬背為形象化記憶,從而全面提高成績。
通過以上闡述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畫教學在小學低段兒童中進行可以促進小學低段兒童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中國畫博大精深,是我們培養藝術思維能力、系統掌握中國畫藝術創作規律的源泉。從小培養學生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使我們的民族藝術發揚光大、后繼有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在我們美術教師面前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課題,需要我們共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并為之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許政援著《兒童發展心理學》,吉林教育出版社.
[2]《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邵瑞珍著《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4]王宏建著《美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郭小平著《對美術教學的意見》,湖南美術出版社.
[6]于少淳著《美術及其教育》,湖南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