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存在著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等諸多問題,直接影響了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從生活、實踐、技能三方面探討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通用技術;合作學習;高中教育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完善,一些省區的高中開始試點通用技術這門全新的課程。與傳統的學科相比,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成為社會、學習及生活全能性人才[1]。同時,它還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強調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可以有計劃地采取合作學習模式。
一、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簡介
高中通用技術是一門跨學科的動手實踐類課程,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其基本教學目標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具體目標則從知識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理念三個角度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三大目標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服務。
二、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區別于傳統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以學生實踐內容為主,培養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2]。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實施。
1.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實施合作學習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時,也應當積極從生活的角度出發,以生活中的案例作為教學中的源泉。對此,教師不僅要積極為學生選取一些來自于日常生活的具體案例,而且也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主動去發掘生活中的案例。
例如,在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搜集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典型設計方案,如茶幾的設計方案、電腦桌的設計方案、手機的設計方案,宿舍床的設計方案等。然后,教師為學生介紹一些關于設計的主要原則,如黃金分割等。緊接著,就可以安排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設計方案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總結出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及一些常用的設計方案等。通過這樣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去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2.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實施合作學習
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實踐的角度出發來實施合作學習。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為學生創造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通用技術原理的了解。此外,通過動手實踐活動,學生還可以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門課程。
例如,教師在教學“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時,要充分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出具有創意的模型,然后每組將自己的設計成果面向全班進行展示和介紹。同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設計成果進行點評,要善于發現那些獨具創意的設計,肯定其設計方案中的出彩之處,并委婉地指出存在的不足。
此外,在動手實踐環節,教師要學會容忍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出現的任何失敗。教師要明白,任何成果的誕生都是歷經多次失敗后才能最終收獲成功的。因此,在教學中也要有一顆平常心。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在屢敗屢試中,形成平和的心態。
3.從技能的角度出發實施合作學習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顧名思義就是針對通用技術來進行教學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基礎技能的訓練。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
有意識地開展技能訓練。通過技能訓練,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家政與生活技術”這一章節內容時,會遇到許多關于生活小技巧的內容,如家庭管理與理財等。對此,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為每組設置不同的技能訓練專題,讓他們對這些技能訓練專題進行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技能。此外,教師還可以對每組的技能訓練專題進行交換,再重新讓學生進行練習。
三、結語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在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誕生的一門全新的課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區別于傳統課程類別的新型課程體系,其教學內容主要以學生實踐內容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學中有著大量的實踐操作環節。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采用有利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來落實教學大綱,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章佳.高中通用技術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探討[J].考試周刊,2014,7(23):111-115.
[2] 阿衣蘇里坦·艾買提江.探究合作學習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踐[J].新課程(中),2016,3(18):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