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教興國”觀念的提出,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逐年增加,但是,仍存在投入總量不足和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本文簡要研究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現狀,分析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總量、所占GDP比例、教育資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以加快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的調整,發揮教育在實現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財政性教育經費;財政教育支出;教育經費
一、什么是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也稱國家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即國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開支,其中既包括了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征收的用于教育方面的稅費,還有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既反映了我國的教育系統對政府收支的依賴程度,也反映了政府在教育經費投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大的責任。
二、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現狀
近十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總量總體上來說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據統計,我國在2015年全國教育經費比上年增長10.13%,總投入達36129.19億元,。而同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為2922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0.60%,占GDP的比例為4.26%,比上年的4.10%增加了0.16個百分點,這是我國自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達4%目標以來連續四年超過4%。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國民生產總值也有了驚人的提升。2015年我國GDP達689052.1億元,人均超過8000美元,按國際上通常的說法,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就意味著進人了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是,在GDP不斷提升的背后,也隱藏著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全國財政收支總量與教育財政支出存在很大比例差距的問題,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仍存在制度性短缺。另外,教育經費的內部分配結構也嚴重失衡失衡。教育經費總投入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間的分配比例不均,因而在內部分配結構中顯現出失衡狀態。
三、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現狀分析
自2011-2015年以來,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趨勢。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和義務教育普及范圍的普及擴大,教育財政支出比例的下滑極不利于學生質量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并且,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例過低。首先,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例與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不協調。總體看來,教育支出不能滿足入學人數的增加,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不匹配;并且,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對偏低,到2015年這一指標才達到4.26%,由此可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其次,教育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時,導致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的資金嚴重缺乏,教育支出結構失衡。最后,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區域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現為發達城市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高于相對不發達城市的教育水平,東部地區的教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區的教育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國家將更多教育資源分配給發達地區,而忽視了落后地區的發展現狀,再加上各地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導致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四、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路徑
要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支出,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進教育投入多元化。教育投入作為一種潛在競爭力,是我們提升教育競爭力的重要保障,必須協調好教育以及其他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縮小全國財政收支總量與教育財政支出比例差距。其次,要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能夠很好地反映國家教育支出的相對規模,衡量一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程度。根據趨勢來看,到2020年這一比例應達到7.2%。但是從總體來說,我國的教育支出并不能滿足入學人數的增加,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極不匹配。與很多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對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是明顯,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和其他的發展中國家。
另外,必須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優化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結構,不僅可以直接促進我國教育結構的合理化,也有助于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和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益,有利于促進教育發展均衡化和教育公平的實現,從而提高社會的整體效益。優化財政性教育支出結構,也要強化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一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要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仍應以小、初、中等教育為先,不應一味將過多的教育經費用于高等教育,盲目發展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我國還應該大力重視職業教育,培養出更多技術性和具有創新性的人才。最后,均衡區域間教育財政支出。由于教育支出分配區域差異巨大,嚴重影響我國的教育公平。這種差距使得農村和貧困地區人口的受教育機會同城鎮和發達城市的差距不斷擴大,要均衡區域間教育財政支出,必須大力加強對非發達地區的教育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財政性教育支出政策,擴大農村地區受教育的范圍,尤其是要在農村普及義務教育;同時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具體包括提高教師素質、增加教育設施、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師待遇等,盡快解決偏遠地區教師短缺的間題,以縮小區域間的教育發展水平差距,更好的促進教育公平。
結語
綜上所述,政府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多寡,是決定我國的教育事業是否能正常、穩定發展的一個關鍵的因素, 保證對教育的投入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各級政府都要承擔起這個責任。但是,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中還存在很多間題,國家應增加教育財政支出,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方案,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郭彬.我國教育財政支出現狀分析及政策調整[J].科技與創新,2017,(07):101-102.
[2]鄧麗雯.關于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1):114-117.
[3]李秉中.我國教育經費支出的制度性短缺與改進路徑[J].教育研究,2014,(10):41-47.
[4]梁權森,張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02):14-16.
[5]劉文平.優化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結構研究[D].鄭州大學,2011.
作者簡介:丁玲,1994年3月17日出生,女,漢族,江西宜春人,現就讀于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6級教育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外國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