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聲樂教育中情感因素的培養通過發音、吐字、氣息、發聲技巧、肢體語言等進行整體的闡釋以論述中國聲樂教育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旨在對聲樂教育中的情感培養問題進行一定的總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聲樂教育;情感因素;重要性
1987年,徐行效老師在《人民音樂》第二期上發表的《建立一門寫的學科——聲樂心理學》一文成為了我國聲樂心理學的開端,自此之后聲樂教育就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和歌唱上的教育,而更多的關注到歌唱中心理所起的作用對歌唱水平的影響,所以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其中對于心理學當中情感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在聲樂教育中的運用尤為明顯,在聲樂教育及表演中,我們可以將聲樂分成氣息、吐字、發聲技巧、形體以及最后的整體結合演繹作品這幾個方面,下面就這幾個方面進行對于情感上的解讀:
一、情感在聲樂中各部分的運用—氣息
對于氣息,在一般看來這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問題,但對于聲樂來說卻也是至關重要的,在聲樂界有這樣一種說法,說一個歌唱水平高不高首先要看她的氣息是否平穩渾厚流暢,可見氣息在歌唱藝術中的作用以及基礎性。那么對于氣息與情感之間的關系,氣息是根本,但在聯系氣息的同時可以加進情感的訓練,比如在練習長短氣息的時候,通過氣息之間的抑揚頓挫去感受這種氣息在情感中的運用以及表現,在庫在的氣息練習中感受那種情感的波動。而且練習氣息也不一定是一個固定的時間段進行,在平常的說話行走中其實就可以進行練習,甚至進行一些其他藝術欣賞的過程中都能進行有益的鍛煉,比如擋在欣賞一幅畫的時候我們其實就能通過視覺去感受到那幅畫帶給我們的一種情緒,而我們僅能通過情感的帶動而引出我們對于氣息的練習,這不失為一種練習的好方法,事半功倍。日積月累下來將會有很好的效果。
二、情感在聲樂中各部分的運用—吐字
吐字是在聲樂表現當中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前者主要對于音樂的旋律美有很大的幫助,那么吐字就專指對于歌詞的把握,并且它與氣息是密不可分的,如在演唱長氣息的作品時,我們有的吐字就要隨著旋律的延長而延長,如在演唱《你是這樣的人》這首作品的時候,在倡導“關愛”“愛”“中”“訴說”“這樣”等字眼的時候,就會由于節奏的延長而隨著吐字也會相應的邊長,如在演唱“關愛”的“愛”’時候,平常我們只說ai,但當我們進行演唱的時候,由于旋律和整體歌曲的感情來講,就要進行相應的拉長,變成ai——i——i——i,這就是相應的拉長,而且隨著拉長旋律也會跟著進行變化,給人一種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動;反之對于短的旋律來講,則需要相對的減少吐字長度。在察覺到這些變化的同時,不難發現這其中所帶出的情感波動不言而喻,很自然的就會流露出來。所以當我們進行歌唱訓練和表演時,我們完全可以在朗誦的基礎上進行演唱,有人說歌唱最好的感覺就是通過平時說話的聲音表現出來的情感是最真實的最可貴的,但我們也知道歌唱的時候不能完全與平常語言交談時一樣,因為那樣的聲音靠前,無法擴大,并且氣息運用的比較少,而當我們在進行訓練后明白如何運用氣息進行擴音和哥哥好的表現我們的聲音的時候,吐字這一環節就顯得極其體現功底了。就美聲來講,字正腔圓的普通話一級一口流利的外語自然就已經夠用了,但對于民族唱法來講就要更多的接觸一些地方語言,比如說陜北民歌《黃河船夫曲》就適宜用陜北的方言進行演唱才更有味道,而字正腔圓的普通話恐怕就不能帶給人那樣的陜北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了。但是也不是說一首作品就只能用它既定的演唱風格去演繹,當然民歌也可以用美聲去演繹,只要情感表吸納的真切,這也是完全可以的,甚至會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說沒有一首妻子是完全唄限制住了的,無論任何人用任何演唱方法去演繹它,只要是成功的,是美得,就應該被提倡。
三、情感在聲樂中各部分的運用—發聲技巧
所謂發聲技巧,不是單純的就技巧而技巧,那是歐洲音樂中世紀時候“閹人歌手”演唱“美歌”是所追求的做法,那是歌唱作為音樂的最重要的表現手段,受到大家的重視,因此歌手在那樣的環境中自然受到大家的追捧,凌駕于作曲者之上。因此那個時候的聲樂技巧只單純的是為了博取大家的贊賞。在現今歌唱中,技巧仍然被作為評判一個人歌唱水平的重要參考標準,但絕對已經不是唯一了,并且隨著人們欣賞水平的逐步提高,單純靠技巧進行演唱的演唱者是無法博得大家的欣賞的,只有那些將技術與情感緊密結合在一起,能打動聽眾的演唱者才能受到大家的普遍歡迎。而相對于技術,是一種為表達情感而普遍采取的一種手段,而它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表達情感,只有在情感的表象中一切技術才有了用武之地。而單純只靠技術是無法表達情感內涵的。而人們去欣賞音樂絕不僅僅是為了聆聽技法,而是為了通過演唱者的演繹而給自身帶來審美上的享受,試圖與歌唱者達成一種共鳴。這就有涉及到情感上的問題,如果沒有情感,或者這首作品沒有一定的情感內涵,那即便是它再有多高超的技術也不會受到大家的認可,也不會廣泛流傳的。而我們如何避免那種為技術而技術的訓練呢,首先我們應該在演唱一首作品的時候去仔細的了解它的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目的,雖說這在現今“新音樂思潮”中已經不是提倡的做法,但就借鑒意義來講,作者的創作意圖是再明顯直觀的了。而即便是我們在進行單純的技術訓練的時候也應該要盡最大的可能去對這種技法的產生歷史及來源進行了解,以便我們在進行練習的時候有更大的意義,在來年息技法的基礎上同時進行情感上的培養,比如在練習長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想象這起到的是一個抒情的作用,那當我們在進行這種技法練習的時候就會不知覺的帶入情緒,而一種技法不會單純只能表達一種情感,俄日對于其他的情緒我們也可以帶入練習當中,這樣既使得枯燥乏味的技巧練習不至于那樣單調,也使得技巧的練習更有意義。
四、情感在聲樂中各部分的運用—形體
對于形體,這是在之上的所有基礎都打好之后在演唱時所采用的最佳的演唱姿勢,以便于你自己在身體上最佳的表現以上的所有因素。對于自身能給自己帶來更好的演唱感覺,更有利于變現自己,對聽眾來講你的一些肢體動作能夠更好的表達整首作品的意蘊,因此在整首作品的演繹過程中,肢體語言以及端莊的形體對于表現這首作品的情感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其實歌唱中的形體語言就像是簡單的舞蹈,對于表現作品是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的。當然肢體語言絕不是做作,而是要你自身真切的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內涵之后自覺地流露出的一種肢體動作,如果單純的為了肢體語言而語言,那不僅不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因此當我們進行肢體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在對情感具有整體的把握之后再開始,這樣才能有效果
結語
我們所演唱的一首歌曲《黃河怨》,在我們進行旋律上的欣賞,很容易的就能感受到其中“力的式樣”,仿佛能通過這首作品看到當時黃河悲憤的傾泄著浪頭拍打著岸邊,所帶出的那種既悲壯又委婉的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在進行思維組織活動,即進行想象。在演唱的過程中我們所展現的那種優美的歌聲,白哦含深情的演唱即內在情感的展現,而我們在歌唱的同時即感染了自我同時也感染了聽者,既讓我們自己猶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那黃河的氣息,又通過歌聲所表達出的情感傳遞給聽眾,讓他們也同樣能受到感觸,被你的歌聲帶入到那悲憤的氣氛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情感以及情感在什么經驗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大學聲樂教育中的情感培養探析》 吳磊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 35
【2】《論聲樂教育中的良好心態與情感》 鄭清元 《飛天》. 2009 14
【3】《聲樂情感表現的歷史研究與衡量標準》余農榮 《音樂探索》 2007 2.
作者簡介:曹樂樂,男,漢,現就讀于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系2016級民歌演唱與傳承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