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的一個新興的重要流派,生態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基本思想與當代的生態問題有機結合在一起,嘗試探索解決當今社會生態危機的有效路徑。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出現,使人們對當今科學技術的使用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本文先研究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對其科學技術觀進行深入分析,接著提出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發展科學技術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生態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發展策略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研究的是自然、社會與人在實踐上的辯證關系,探索的是人類生存及其發展的問題[1]。馬克思主義生態觀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同時又促進了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深入完善。經濟發展中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迫使人類必須由工業文明的機械主義向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邁步。
(一)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內容
生態問題指的是自然環境的惡化和社會生態認知的偏離。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透徹的探究,形成比較系統全面的生態觀理論,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理論包括自然生態觀與社會生態觀兩方面。
1、馬克思主義自然生態觀的內容
自然生態觀指的是在一定歷史時期的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基礎上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等問題所持有的理性認知觀念。馬克思主義自然生態觀認為人是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人類及其社會存在的物質前提,是人類精神的源泉,也是人與人之間聯系的紐帶,人與自然應當和諧[2]。
2、馬克思主義社會生態觀的內容
馬克思主義社會生態觀的基本內容有三方面:物質資料生產、人自身生產及因此產生的人與人間的關系,這三方面是同一活動的“三個因素”,是同時存在并起作用的[3]。人自身生產是雙重的:一方面是通過物質消費使人之體力與智力得到恢復的維持生命存在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指生產下一代生命的需要。而物質資料生產同人類自身生產是互為前提、相互制約的。
(二)生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觀
自工業革命實施以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社會財富大幅度增加,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開始遭受巨大破壞,空氣污染、水質變化,這一系列問題開始引發人們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此背景下,生態馬克思主義的出現為解決人們的困惑提供了新的思路[4]。生態馬克思主義對科學技術持有以下一系列觀點:
1、科學技術是剝削自然資源的工具
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萊伊斯曾經說過:“人類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是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實現的?!比祟惿鐣牟煌l展階段都可以詮釋萊伊斯的這個觀點。在遠古時期,人類利用石器狩獵、砍樹、切割獸肉,這是最早出現的技術產品。隨后誕生了冶金技術,為人類開挖煤礦、耕種土地提供了工具。在農業社會中,人類利用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到了工業社會后,人們開始利用科學技術進行娛樂和消費活動,這些活動以破環境和消耗資源為代價,開始使自然界走入一場“噩夢”中。
2、科學技術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在資產階級眼中,生產商品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取最大化的經濟利潤。他們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斷利用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擴大生產、占據市場,當他們將科學技術“物盡其用”的同時,根本沒有意識到濫用科學技術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傷害。馬克思曾經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為了謀取最大化的利潤,而在資本家的嚴重,利潤是沒有上限的[5]。
3、科學技術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分裂
科學技術的濫用不僅加劇了對自然資源的剝削與污染,而且還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異化。
三、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發展科學技術的策略
生態馬克思主義猛烈抨擊了科學技術的資本主義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但是他們同時又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發生生態危機也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即認為科學技術沒有“原罪”性質,也不能因為科學技術具有一定的負面效應就停止發展科學技術。要想在生態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發展科學技術,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中間技術
生態馬克思主義強烈批判大規模的、高度集中的科學技術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使得人的主觀能動性發生“異化”,不利于人類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所以生態馬克思主義主張發展更有利于發揮人類智慧的中間技術,其具有規模小、分散化的基本特征[6]。
其一,發展小規模技術。這種技術由本·阿格爾提出。他認為生態危機之所以發生,與人類選擇利用的技術規模密切相關。要想有效解決生態問題,就要用小規模的技術去代替大規模的技術。
其二,發展分散化技術。生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分散化技術是針對技術官僚而言的,所謂技術官僚,是指具有一定科學技術知識,且在政府部門中擔任一定職務的人,他們擁有教授或專家的榮譽身份,而且還有官僚作風與權威。分散化技術在生產領域表現出生產過程的非官僚化,應用、發展這種技術不為獲得一些特殊榮譽,而是要反對集中的、大型的生產,反對官僚主義式的管理方式,從而真正著眼于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7]。
(二)軟技術
生態馬克思主義強烈反對控制人類思想、污染生態環境的核能技術,要求發展那種能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軟技術”,使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根本上促進人類社會的長治久安。
其一,發展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再生能源是針對不能再生能源而言的。所謂不能再生能源,是指被人類開發利用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包括自然界的巖石、礦物、石油、煤炭、天然氣等[8]。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要想全面開展生態運動,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技術,而再生能源技術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其二,發展潔凈技術。生態馬克思主義認為,所謂潔凈技術,是指那些能夠生產環境和控制污染的技術。在潔凈的生產過程與生產環境中,使用不同的高純介質,可以有效控制微量雜質[9],從而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農藥、核技術、軍事技術等都不屬于潔凈技術。
參考文獻:
[1]李世書.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技術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7)
[2]李偉立.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評析[D].2007
[3]劉爽.略論生態馬克思主義[D].2007
[4]劉仁勝.福斯特的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研究[D].2004
[5]孫磊.略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D].2007
[6]任暟.科技視閾下的綠色之維——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技術觀[J].江漢論壇,2007(7)
[7]華章林.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追求[J].求索.2007(3)
[8]張慧玨.馬克思生態思想的哲學意蘊[D].遼寧大學,2012年
[9]徐英男.馬克思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D].黑龍江大學,2013年
作者簡介:莫莉(1992—),女,漢族,湖北赤壁市人,文學碩士,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專業碩士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學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