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時代下,計算機已經融入到人們生活之中,相關技術也有了較大進步,網絡成為各個領域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的發(fā)揮網絡價值,應確保網絡信息存儲與傳輸的安全,防止因信息泄露而產生嚴重后果,例如,應維護重大科研成果、證券公司、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安全。只有大力發(fā)展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解決該技術存在的不足,才能使計算機更好地服務人類。本文首先討論網絡信息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問題,進而分析計算機在該技術中的運用,從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角度出發(fā)討論網絡安全管理,以期推動網絡成為安全的信息平臺。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網絡;技術管理;信息安全
信息技術的出現與發(fā)展帶動著整個社會的進步,目前,信息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有所運用,然而由于技術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人們在使用網絡信息技術時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網絡環(huán)境缺乏安全保障,無法對用戶信息進行保密。作為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在維持信息技術健康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這項工作涉及的內容廣泛,較為復雜,為了更好的保障網絡安全,必須采取措施在這項工作中融入計算機技術,從而加強信息技術的可靠性,減少用戶信息泄露事件的發(fā)生。
1 網絡信息技術在應用時面臨的風險
1. 1 用戶信息被竊取
在計算機系統運行過程中,大部分用戶信息都有相應的保護措施,但仍有部分信息未得到相應保護,在借助網絡技術進行信息傳遞時,該部分信息可以自由地在整個網絡系統中傳輸,而不法分子無需進行密碼破解就可以利用路由器與網線得到用戶信息。在互聯網平臺中數據包也需要經過信息的傳輸途徑,因而不法分子能夠借助傳輸途徑獲得與用戶相關的其他信息,最后將信息打包出售來獲取經濟利益,影響了互聯網的正常運行。另外,一些不法分子能夠入侵并潛伏在用戶網絡中,通過資源對接竊取相關信息,這種行為的危害性極大,因為其能夠在用戶不知情的狀況下持續(xù)進行信息竊取,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利益。
1. 2 用戶信息被修改
一些不法分子不僅竊取用戶信息,而且對這部分信息進行修改,破壞信息的完整性。因為許多信息格式對修改沒有條件限制,不法分子在獲得信息之后能夠輕而易舉地進行篡改,造成用戶信息的徹底丟失,影響了用戶正常的學習與工作。
2 當下網絡信息安全的情況
2. 1 計算機系統存在漏洞
傳統的計算機系統會在流入市場之前安裝芯片,該芯片的功能是識別計算機的序列號,因為每臺計算機都有一個固定的序列號,該序列號不會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利用序列號能夠認證用戶身份。該芯片能夠保留用戶操作的所有信息,如果在信息保存中出現問題,那么不法分子就有機會篡改用戶信息。相關數據顯示,一年內英特爾公司在我國售出的電腦多于350萬臺,而每臺電腦中都含有芯片。90年代時,一位計算機專家指出電腦操作系統并不完善,存在較大的漏洞,每個操作系統都對應著特定的密碼,兩個密碼分別屬于微軟公司與美國安全局,換句話說,美國安全局能夠隨意的入侵安裝微軟系統的計算機,進而竊取或篡改用戶信息。除了操作系統外,應用軟件也存在缺陷,不法分子能夠利用這些漏洞獲取經濟利益。
2. 2 專業(yè)人才缺乏
計算機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專業(yè)人才的支持,一個國家若忽視人才的培養(yǎng),導致技術人才缺乏,那么將難以解決當前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無法實現計算機方面的進步。我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晚,信息安全技術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專業(yè)人員的數量無法滿足維護信息安全的需要,阻礙了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
2. 3 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
網絡信息系統的正常運行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當前,因特網的域名注冊權、IP傳輸協議等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美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因特網的使用,其能夠利用網絡端口來對國內信息進行封鎖。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加強了相關法律的制定,例如,《合同法》中對電子合同有著明確的規(guī)定。然而這些法律規(guī)定并不完善,缺乏相應的執(zhí)行政策,難以有效運用。
3 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措施
3. 1 運用加密技術
近幾年,網絡安全問題愈發(fā)嚴重,用戶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的事件經常發(fā)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為了保證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運用加密技術是必須采取的措施。該技術能夠構建信息管理機制,并利用這一機制維護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完善實名認證等功能,防止用戶信息遭到破壞,進而推動網絡交易的發(fā)展。實際應用中,加密技術主要利用公開密鑰加密與對稱加密等方法保證用戶信息的隱蔽性,不法分子無法輕易破譯,從而為用戶信息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眾多加密技術中,運用較多的是pkzip,其能在數據壓縮過程中實現數據加密,該技術在保護較為敏感的數據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3. 2 注重相關技術的開發(fā)
信息時代中,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是管理人員必須做好的工作,為此,應注重相關技術的開發(fā),使安全技術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進而有效防范黑客攻擊,避免用戶計算機遭受病毒感染。管理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可以為加密技術、網絡檢測等方面提供專項資金支持,并完善相關政策,推動網絡安全技術的進步。同時,計算機領域的研究人員應該掌握國外技術發(fā)展狀況,學習先進的網絡設備,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對現有網絡設備及網絡技術進行改進,進一步保障網絡信息安全。
應根據實際情況在用戶計算機中安裝服務器與系統補丁,避免因計算機系統存在漏洞而威脅信息安全,保護用戶信息不受損害。另外,要重點保護涉及國家政策、軍事機密的信息,完善網絡預警體系,防止黑客攻擊與病毒感染現象的產生,維護國家利益。
3. 3 加強對網絡信息安全的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絡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在眾多領域都得到了應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的進步。然而,網絡技術與人們生活的結合也產生了一定的問題,網絡環(huán)境中暗藏風險,用戶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利益損失。如,網絡中存在一些反科學的言論,這些言論具有很大的煽動性,對青少年的危害極大;一些虛假信息借助網絡平臺快速傳播,誤導用戶認知,破壞了良好的社會風氣。這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源于人們缺乏對網絡信息安全的意識,管理者忽視網絡信息技術的進步,未能保障網絡環(huán)境的正常運行。
為此,應采取措施使民眾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安全這一問題,增強民眾的信息辨別能力,確保民眾做好網絡攻擊的防范工作。同時,加強網絡管理,提升管理者對網絡安全的重視力度,減少黑客攻擊給用戶帶來的經濟損失。另外,政府應完善相應規(guī)章制度,培養(yǎng)民眾的社會責任意識,完善網絡信息平臺,宣傳網絡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改善教育工作,確保民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使民眾自覺維護網絡安全。
總之,電子政務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完善的網絡信息系統,網絡管理者需要樹立安全意識,正確運用相關的安全技術,及時發(fā)現并解決網絡環(huán)境中隱藏的風險,為用戶提供良好的網絡平臺,保證用戶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 桂美坤, 李俊. 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探析[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 2016(3):70-70.
[2] 王洪亮. 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問題[J].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旬刊, 2015, 32(9):262-262.
[3] 王征, 陳晶, 王盛. 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思考[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1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