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野火春風斗古城》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歌劇作品,它是以抗日為背景,用當代人的眼光來看待抗日戰爭的愛國主義的故事,具有非常深刻的意義。本文通過筆者自身的親身演唱體驗《野火春風斗古城》的《不能盡孝愧對娘》這首民族歌劇詠嘆調的感受,來表現歌劇人物的內心與舞臺形象。
【關鍵詞】: 《野火春風斗古城》,楊曉東,演唱分析
《不能盡孝愧對娘》故事背景,是《野火春風斗古城》整部歌劇中的經典唱段,將一位忠孝兩難全的共產黨員的形象體現的淋漓盡致。表現楊曉東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當楊曉東發覺自己的母親被詭計多端的日本軍官多田帶到司令部,并遭受到殘酷折磨時,此時的楊曉東內心激起了無限的懊悔與愧意。筆者在學習期間有幸參加《野火春風斗古城》的歌劇排練,從演唱、表演、臺詞、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感受到了楊曉東的英雄形象。
一、演唱體驗與歌曲情感變化以及處理,
這首作品的前奏是每分鐘124拍,速度較快,而且前奏中的節奏出現了很多三連音的節奏型,并且保持了兩個小節,我們都知道三連音的節奏型營造了往往表現較為急促的情緒,給觀眾出不斷堆積和即將爆發的聽覺感受,烘托了楊曉東內心的激動與憤怒。至前奏的第五小節,音樂開始趨于平和,歌詞“娘啊,娘啊,娘啊,是我連累了你!”以三聲“娘啊”為開頭,伴隨著緊張的前奏,表現出楊曉東的內心的激動情緒,也喊出了對自己母親的愧疚之情,演唱此句時應將哭腔運用到歌曲中,使感情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唱句中 “不能盡孝愧對娘,不能盡興”旋律嚴格的進行模進,四度跳進,有河北民間歌曲的風格, 音樂的情感又悲憤走向平淡,像敘述一樣的將歌詞演唱出來;“多少回夢里撲進娘的懷”,也表現出了楊曉東對母親的思念,在演唱此句時應注重歌詞咬字吐字方面的清晰,情感抒發要激動,演唱時要注重故事背景,將二者聯系起來共同表現情感。
此段歌曲節奏為4/4拍的,稍微的自由些,旋律上融合了河北民間曲調的因素,也融合了戲曲當中的“垛子板”,垛子板的加入為歌劇進行了又一步的創新,表現歌曲中緊張的節奏有非常好的效果。 間奏中由G大調轉入降E大調,全音符為主的使用,再加上切分音,接著進入了全曲的高潮,旋律激動,明快,速度逐步加快,再加上使用拖腔,緊打慢唱的效果出現,為全曲高唱的出現做好了準備;歌詞“只跪天地和娘親”表達了楊母在楊曉東心中的崇高地位。全曲最高音落在了“娘親”的“親”上,表現了楊曉東對楊母的愛,也表現出為了支持自己的工作楊母去當交通員的工作的奉獻精神的自豪,演唱此段落時應注重譜例中的力度速度變化。
在演唱此詠嘆調時,筆者最大的感受是這首曲子演唱結束需要龐大的氣息量的支持,因為中會出現大量的長音保持與高音保持,在氣息分配上應該好好加以控制,不然會出現氣息不夠用,時值演唱不夠,或感情得不到完整的展現,在此歌曲片段中“娘”“親”字就出現了兩次高音長音的保持。第一個親“親”已經到達了小子二組的降b。在男高音的音域當中已經接近最高點,所以在演唱這句時,應該更加注重氣息量的分配,在第二個“親”的換氣口應該不急不緩的將氣息換好,不能出現時值沒有唱夠就換氣的情況。
在歌曲演唱時筆者的感受除了將氣息控制把握好,更應注重歌曲的情感變化,開頭兩句的演唱,哭腔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歌曲片段“娘啊,娘啊,娘啊?!比暷锏难莩瑧新暅I俱下的感覺,當第一眼看到受盡折磨的楊母,出現在楊曉東眼前時,楊曉東此時此刻的內心變化應該,通過歌曲的開頭變現出來。所以在演唱時一定注重情感與人物內心的獨白,在歌曲第二部時,曲調由G大調轉為降E調時,楊曉東應該以一個訴說者的身份出現,為大家講一個關于自己與楊母的故事,楊母從小將楊曉東帶大收緊苦頭。終于盼著兒子長大,卻又不幸遭受國仇家恨,日本人來侵。在這一段中演唱者應該平鋪直敘的講故事,將自己從小到大與楊母遭受的痛苦經理,一口氣訴說出來。到歌曲第三部分時,音樂風格一轉,歌詞變為“娘說鮮血要和孩兒一起撒”歌曲基調又有變化,由原來的平鋪直敘變為,緊打慢唱。楊曉東此刻的心情已是抱著必定的決心,等待著革命的勝利。在歌曲演唱到“男兒心下有黃金,只跪天地和娘親”時歌曲到達高潮,楊曉東此刻的感情也爆發了,在高音區獨自發出一聲足以令人心碎痛楚和感慨萬千的感嘆,用一種撕心裂肺、震撼人心的音樂語言,吶喊出了內心深處的“娘親”二字。以一種蕩氣回腸的悲壯情懷結束了全曲,表現出劇中男主人公對自己母親的感恩和愧對之意。
二、楊曉東人物分析
通過分析對比劇中的各個人物,來分析主角“楊曉東”的角色定位與人物形象。從音樂上來說,《不能盡孝愧對娘》這首作品表現了楊曉東對共產黨的堅定信念和偉大人格魅力,刻畫了楊曉東音樂形象是果敢,剛強,鎮定。在音樂中塑造了楊曉東這個英雄形象始終使用較穩穩定的音級,表現出他成熟穩重的人物形象。在整部歌劇中,楊曉東的形象以及楊母,金環,銀環等人物形象只是抗戰時候正面人物的縮影,在抗日戰爭時期,類似這樣的人也有很多,但像關敬陶、高自平等背叛革命之人也是不少數。正是這種背叛革命的叛徒們的出現,才烘托出正面人物楊曉東的這種正派人物對黨的忠心,性格成熟穩重,先公后私,以革命為重的正派人物的英雄形象。楊曉東是黨的永遠追隨者,他在整部歌劇中扮演的角色,不僅要為黨做好宣傳工作而且要動員更多的有識青年參加革命隊伍。
在同名小說李英儒的《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是以真實的歷史情節的寫照,了解歷史的人都清楚,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人士都是在高壓,痛苦的環境中存活,真正的黨員不惜以自己生命為代價傳遞著共產黨必勝的信念。在歌劇中,楊曉東絲毫沒有考慮到個人情感心中始終顧全大局。銀環對楊曉東的誓死追隨以及楊母與銀環的交流囑托,都直接體現了他們對楊曉東的關心,也反映出楊曉東心懷黨、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懷。只有在日軍司令部時,楊曉東與楊母才見上一面,而這次相見卻是被迫的。楊曉東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是楊母一人將其帶大,長大后的楊曉東,遠走他鄉,不能照顧年邁的老母親,而這次與母親的相遇卻是在日軍的牢獄之中,楊曉東強忍不住自己的悲痛,演唱出《不能盡孝愧對娘》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
從整體來說,楊曉東的人物特征是一個共產黨員,在本部歌劇中雖然他出場的時間較短,但其藝術特色與歌劇本身的特點,烘托出楊曉東的性格成熟穩定,對革命熱情,以及其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欣賞此歌劇時都能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作者簡介:曹樂樂,男,漢,現就讀于廣西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系2016級民歌演唱與傳承方向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