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剛上初中的時候,每周都會打電話給她,講很多“雞湯話”,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我一個人在說話。可能是年長妹妹好幾歲的原因,因此在他們看來有點啰嗦,盡是一些大話,套話,甚至在他們眼中我有點“苛刻”,有點“己所不欲,施于人”的味道。說話的內容不外乎就是“好好學習的那一套”,而每次回答的永遠是一成不變的“嗯”,“哦”,“好的”,“知道了”……,甚至隔三叉五連電話都找理由不接了。難道是“心靈雞湯”變了味兒,成了“毒雞湯”?
我真的想問一問:現(xiàn)在的這些孩子到底都怎么了?
每每高考結束,我都會在網上搜索高考勵志的故事,然后自己進行整理,最后以編者的身份附上編后語, 然后雙面彩打,裝訂成冊。雖然勞神費時,但是在我看來還是有益的。只要她肯看,那我就覺得是值得的。這里再沒有講空洞的道理,都是身邊活生生的人,真實存在,至少他比那種只講道理的雞湯來得直接,來得真實。在我看來,這樣應該做到位了吧,是尚好的“雞湯勵志書”了!
“我不看,你這些雞湯文,我甚至比你都講得好!都是些毒雞湯……”
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收集、整理,絞盡腦汁寫下的編后語,妹妹連看一下的興致都沒有,我頓時無語……內心有點兒失望和無奈。 到底是什么讓她們如此的反感?
未來社會是怎樣的?
——“無人超市、機器人送貨、自動駕駛、富士康的無人工廠……”,
——“李彥宏:未來10年,將有50%的人失業(yè)”; “馬云:干掉收銀員的無人超市”; “郭臺銘:未來工廠將實行無人化生產”……
在不愁吃,不愁穿的00后看來,這些是天方夜譚。看著他們的樣子,我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告訴他們未來社會的樣子,以期喚醒他們的奮斗欲。讓他們明白: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孩子,請逼自己優(yōu)秀,然后驕傲地生活;經濟獨立,才是女人的長期飯票;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毀掉你;孩子,我不想等你長大再后悔;明明是你自己不行,怪什么原生家庭?真不要臉!……
可是,現(xiàn)實是怎樣呢?現(xiàn)在很多學生、老師,甚至學者都鄙視“雞湯文”,“雞湯文”一時間成了貶義詞,仿佛“喝雞湯”的都是愚昧,不開竅的呆頭。一味的反“雞湯”,形成反“雞湯”氛圍,把刻苦努力說成打了“雞血”,甚至用來取樂,嘲笑……使我們學生缺少榜樣,內心缺少精神的養(yǎng)分,精神空虛。難怪現(xiàn)在的學生熱衷于打游戲,在虛幻的世界去獲得精神上的認可和滿足,但對現(xiàn)實的社會卻十分反感,整天沉迷于虛幻的世界,連基本的人際交流都忘了,整天就抱著手機。
這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小學生老板雇傭大學生發(fā)小,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屠夫賣豬肉,大字不識憑膽量撞出來的老板,大學生兒子無顏面對鋼筋工的爸爸,讀北大不如炒幾套房……
這些以點代面的故事,在坊間流傳甚廣,甚至被津津樂道的加倍擴散,這些“毒”雞湯在講故事的同時,也在宣揚一種“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讓廣大青少年不斷對學習喪失信心。但是他們卻不明白,這只是時代特殊時間段的產物,現(xiàn)在看看,八十年代的老板,大字不識的老板還剩幾個,他們要么失落,要么退出歷史舞臺。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正不斷地鼓動著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某某畢業(yè)一年就擁有自己的公司,某某在校生又成功募集到“天使輪投資”……
這些創(chuàng)業(yè)故事,也正在毒害著我們的青年,大學一畢業(yè),自己一分錢沒掙,就頭腦發(fā)熱要創(chuàng)業(yè),不光“借”光父母多年來辛苦賺下用以養(yǎng)老的“養(yǎng)老金”,還借光親戚,朋友的錢,甚至“校園貸”……結果呢?大多以失敗而告終。
顯然,這些勵志故事,所謂的雞湯文,只有在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歷史階段,它才有借鑒的意義。而真正的雞湯文可以讓人走出迷惘,猶如甘肅殘疾考生魏祥;父患精神病,母親下肢殘缺,卻依舊陽光的龐眾望;身體智力均殘疾的腦癱學生鄔恩孟(重慶墊江)以自己的毅力,終于考上大學,為自己打開一條自立之路;為上帝打球的林書豪……,只有這些克服自身缺陷,努力奮進,最大限度發(fā)揮自身能量,從而開創(chuàng)一條本不屬于他的康莊大道,這樣的人才是人生的贏家,這樣的故事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雞湯故事!
所以,我要說:妹子,這碗“雞湯”不毒!喝下它,然后,驕傲地走過人生迷茫的青春期。
作者簡介:周怡君,重慶文理學院,2014級漢語言文學(師范)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