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隈研吾和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竹屋的概述出發,分別從外空間組織特點、材料特點、光影特點幾個角度分析了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竹屋的特征。通過分析竹屋的特征,感受隈研吾的設計思想,進而得出了對我國建筑發展的啟示,即傳承傳統文化和融入自然,從而對我國的建筑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隈研吾;竹屋;特征
一、研究背景概述
1.隈研吾背景概述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師,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縣,1987年建立“空間設計”事務所,1990年創辦隈研吾建筑都市設計事務所,近期主要作品有馬頭町広重美術館、那須石頭博物館、長城腳下公社——竹屋、“水/玻璃”等,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并贏得了多項國內國際大獎,包括芬蘭自然木造建筑精神獎、日本建筑學會東北憲章設計大獎和日本建筑學會獎等,著有《十宅論》、《負建筑》。以自然的融合為特點,強調建筑形態與環境的關聯性,提倡“讓建筑消失”和負建筑觀點。
2.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竹屋的概述
長城腳下的公社是設計在北京北部山區水關長城腳下的當代建筑博物館,是由SOHO中國有限公司和亞洲地區的12位著名建筑師合作建成的。這個項目的宗旨是要激發和鼓勵建筑師的創造性,并以此來影響亞洲新一代建筑師,開發商和消費者,而竹屋是其中的7號別墅。建筑面積719.18平方米,兩層建筑,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鋼結構。竹屋位于核桃溝,它的基地是一片斜坡,隈研吾并沒有將他推平,而是保留的原有的斜坡,將分段的細長平面依地面高低放置上去,形成一個完整的連續體,在視覺上山脈起伏很是壯觀。
二、長城腳下的公社之竹屋的特征分析
1.空間組織特征
隈研吾將這個建筑依照地形進行了有機形態的空間轉換,豐富的迂回和錯層豐富了竹屋的空間變化。從平面上看,起居區和交流空間都放在入口外面,臥室這些私密空間都在里面,而后面的交通空間將這兩部分相連。從入口進來,一邊通向起居生活區,一邊臥室私密區,將兩邊分開,互不受影響。餐廳與起居室相連,長方形的空間有利于交流和交通。西側的居室空間結構非常清晰,一條走廊串聯起四間臥室。從立面看,建筑內部空間分了層段,即躍層。錯層讓不同空間有了不同的尺度,使不同功能的空間給人不同的感受。
2.材料特征
基于竹子的獨特涵養,建筑中大部分使用竹子。鋼、竹、玻璃、石四種材料并存且對比著,以竹占最大分量,不均衡但又協調著。隈研吾面對不同建筑材料,是把它們作為“已知條件”來設法創造一個遠離混凝土建筑的狀態,他要創造一個場所、一種狀態。竹子在這里并不是起到一般建筑材料的作用,它代表了建筑本身。竹子經過處理后顏色發生變化,與周圍景觀更加協調。竹屋又是充滿了條理性的,每根竹的粗細基本相同,排列的間距也有規律,相同部分的長短也是一致??梢哉f,這是很理性的設計,卻因為竹這種材料本身極其自然,細看之下每根竹似乎都不一樣,因而產生了動人的效果,理性的邏輯之美與非理性的自然之美在這個地方得到融合。
3.光影特征
起居室,餐廳,客廳的落地大玻璃窗外均有類似于豎向百葉的竹制移窗,平時可局部遮擋玻璃,也可將玻璃全部遮擋。局部遮擋時,加上挑檐的遮擋,陽光顯得十分溫和,結合細碎的光影線條,營造出一份簡潔的美感效果。竹墻界定了空間卻遮擋不住視線,陽光透過竹子的縫隙射入,虛實相生,起到了連接室內與室外的作用。臥室區簡單地開著方形窗,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邊界,使內與外相互交融為一體。但外圍的可推拉式竹門有效組織了外立面的裝飾效果,光線經由這些竹子進入室內,形成了意想不到的光學意境。
三、對中國建筑發展的啟示
第一,傳承傳統文化。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一直表現出來他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喜愛,他一直運用不同的地域性材料來尋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最終達到建筑與環境相融合。他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很多日本傳統材料和結構做法。隈研吾絕不是簡單的復制與拼貼傳統建筑的符號,而是在空間構成上傳承對傳統的記憶。他回歸傳統的途徑不是對傳統建筑的模仿,而是對傳統工藝的復興以及傳統材料的轉化。在中國建筑探索的道路上,隈研吾思想中對傳統的復興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中國建筑師也可以嘗試從傳統的建筑技法中尋求新的突破,展現本國文化,這些都是值得中國建筑師思考與借鑒的。
第二,融入自然。建筑融入自然,消隱于自然的設計理念在隈研吾的建筑設計中一直有所體現,他希望建筑被自然所吸收,他的每一件建筑作品都根據當地的環境選擇不同的材料,做不同的設計,力圖達到他這一建筑觀,不是讓建筑去改造自然,而是讓建筑迎合自然,建筑在隈研吾的設計中,只是作為人與自然的一種媒介,隈研吾在建筑與自然關系的設計態度上值得中國建筑師反思和學習。
四、結語
從對竹屋的特征分析,我們能看出隈研吾的設計思想和理念。建筑要和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做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傳承傳統的文化與技藝,這些理念對我們設計師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昕煒.體驗建筑師走廊一一解讀隈研吾的竹舍[[J].南方建筑,2003(03).
[2]馬捷.傳統構建方法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以隈研吾竹屋設計為例[J].大眾文藝,2012(17).
[3]隈研吾.隈研吾:竹屋[[J].新材料新裝飾,2003(4).
[4]隈研吾.負建筑[J].世界發明,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