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正處于他們人生信仰的攻堅時期,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理解尚未成熟,對自媒體時代產生的新事物和新媒體運用和接觸較快較多,但他們對這些新事物的分析鑒別能力不足,而這些都可能導致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動搖,因此,本文對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遇到的各種困境及產生困境的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出構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路徑,以期為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自媒體;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人們對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基本原理、觀點和學說體系及其繼承者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思想、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的相信和崇拜,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并以此作為自己價值取向和行動指南。如今,人們已經進入自媒體時代,發布個人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載體由傳統的書信、電話等形式轉為更為方便快捷的途徑,而大學生群體正處于人生信仰的攻堅階段,他們同時也是接觸和應用自媒體較多的群體,這就需要用馬克思主義信仰來引領其向更加輝煌的方向發展。
1.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困境
由于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使得媒介傳播領域、傳播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包括電子媒體、互聯網和手機新興媒體等在內的自媒體網絡,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有了一定的沖擊。
1.1大學生信仰多元化現象嚴重
毛澤東曾經說過,“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對歷史的正確解釋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2],可以看出毛澤東是一位忠實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在科技發展的今天,自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在政治信仰方面更加開放和多元化,他們在形形色色的網絡資源中得到更多信息、接受更多其他的思想,從而出現政治信仰多元化。在自媒體時代,部分大學生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被網絡里的一些不良消息所吸引,從而無法正確的判斷信息的正誤,在政治信仰方面,有些大學生把西方發達國家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進行比較,并且消極的看待我國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也產生了變異,這樣些都可能影響他們今后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以至于無法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1.2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意識模糊
大多數的大學生在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是清醒的,但依舊有一小部分大學生出現政治信仰迷茫現象。對一些社會和政治問題欠缺較高的理論層次認知,政治信仰發生一定程度的迷茫、困惑和搖擺。鄧小平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動力”[3]。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我們都應該堅定不移的信仰馬克思主義,而如今這個主流政治信仰已經在一部分人的心中淡化,尤其是在大學生群體中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意識模糊甚至淡化的現象,這與網絡自媒體的出現有一定的關系。
1.3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功利化
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開始過分追求物質利益,而忽略精神上的需求。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什么沒有完全深刻的認識,在全球化的今天,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的成績過分看重,引導孩子向功利化的方向發展。這樣很可能直接導致孩子對金錢的看重,對馬克思主義信仰帶有一定的功利性,由于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不足,在此情況下,可能會簡單的認為信仰馬克思主義是為了得一些物質利益。因此,如果現實不是他認為的那樣,可能會導致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淡薄,甚至開始崇尚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很容易將學業壓力轉移到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自媒體網絡是一個超越地域和國界的信息傳播交往空間。沉湎于虛擬世界而遠離真實世界,失去真實的自我,這樣會使人產生即時的滿足和瞬間的快樂,在虛擬的自媒體空間中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不斷變換自己的立場、不斷追隨最新鮮的事物來尋求暫時的心理安慰,思想的不長期確定使得他們很難追求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2.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困境的原因分析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之所以會出現上述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單一乏味
目前,由于大學生上網的時間日益增多,因此他們在自媒體網絡上獲取更多的知識,甚至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的第二課堂。我國高校理想信念的教育方法太過陳舊,表現為灌輸的形式,大學生對此缺乏興趣和耐心,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固化,對大學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這就難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播方面缺少了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塑造的內容,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對大學生文化、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其他方面的建設很豐富,但是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設卻比較欠缺。
2.2信息多元化、輿論多樣化的沖擊和影響
信息多元化、輿論多樣化是自媒體時代的重要特征。由于網絡的飛速發展,自媒體開始廣泛地滲透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改變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自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也開始改變。由于自媒體環境較為開放,人們可以在自媒體上暢所欲言,因此就會出現部分沒有政治信仰、缺乏法制觀念的人在網絡上發布個人觀點。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分辨能力不足,容易被誤導。面對多元信息,雖然大學生群體從傳統的被動接受到主動成為信息傳播者,但是各種信息和輿論的涌入,可能會對大學生學習和思維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阻礙其形成正確的信仰。
2.3西方社會各種思潮的沖擊和影響
中西方不同政治文化的沖突,引發大學生政治信仰危機。西方社會思潮在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開始在我國高校傳播,而大學生身處信息社會中,不可避免的開始接觸西方社會思潮,并受其影響。
由于網絡的不斷發展,西方國家通過網絡傳播他們的各種社會思潮,如,“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西方國家不僅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滲透,在文化上也開始逐步滲透。面對這樣的網絡環境,我國大學生逐漸開始迷茫,這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信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我國的發展,影響政治穩定,分化大學生的信仰。
3.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構建
為了能夠加強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構建馬克思主義信仰,我們就必須深入了解和掌握現階段大學生的信仰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面臨的一些新情況,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
3.1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在2014年5月4日日北京大學與大學生座談時,習近平強調,大學生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成長成才的思想引導,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也要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積極的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理論,要在自己心中牢固的樹立愛國主義思想,要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要認真學習高校開設的政治理論課程,把握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學習我國近現代史、國情、形勢政策,掌握愛國主義知識,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正確認識西方國家的發展狀況,客觀的對中西進行比較,在思想上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正確的選擇,用正確的、先進的政治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養,堅定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首先,在使用網絡自媒體時,大學生要形成良好的習慣,自覺養成正確的的上網方式,不過度依賴網絡和自媒體。其次,應增強大學生的的信息識別能力,對網絡資源進行鑒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最后,大學很少能應正確利用自媒體,讓自媒體更好地為自身發展服務,而不是被自媒體左右。利用網絡自媒體構建自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實現對大學生自身人格、心理等的塑造。
3.2拓展大學生教育新空間
習近平在2016年4月召開的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4]。這就強調我國高校應當重視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雖然高校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教育在不斷完善,但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傳播者,即教育者對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絕對權威和絕對話語權基礎上的。之所以運用自媒體教育平臺,就是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信息傳遞屏障,快速精準分析學生感興趣和關注較多的方面,及時對學生的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答疑。通過自媒體平臺,馬克思主義教育者可以引導學生各種社會事件進行分析和辯論,并作出正確的判斷,使高校學生主動親近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逐漸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引導大學生參與自媒體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工作,讓大學生成為自媒體信息的重要發布者。
3.3優化網絡環境
自媒體在傳播文化、消息等方面發揮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在開拓大學生思路、拓寬其眼界的同時,充實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信仰,但與此同時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自媒體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其對大學生信仰教育的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對網絡自媒體環境進行嚴格監管,不斷進行優化,為大學生提供名健康的網絡自媒體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媒體信仰環境的監管和維護人員,自身必須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同時,要能夠解決大學生在自媒體傳播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具有專業的自媒體網絡技術水平。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今天,尤其要警惕西方國家思想觀念通過自媒體網絡向高校大學生的滲透,弱化其主流信仰,而堅持不健康的信仰,因此,凈化自媒體網絡環境,加大網絡監管刻不容緩,為自媒體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網絡自媒體環境。
大學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我國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自媒體時代,我們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政治信仰的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拓展教育渠道,優化網絡教育環境,從而更好地構建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注釋
[1]孫學祥.堅守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政治靈魂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531/c40537-27082303.html.2015.05.31.
[2]斯諾.西行漫記[M].上海:三聯書店,1979.131.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3.
[4]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l.
參考文獻:
[1]郭清燕,宋玉忠.“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困境與構建[J].2006.04(65).
[2]高琪琪.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5.
作者簡介:宋濤濤(1992—),女,漢,甘肅靖遠,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路振艷(1990—),女,漢,甘肅靖遠,碩士研究生,西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論文系西華大學創新基金項目《自媒體時代下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研究》的成果,基金號:ycjj20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