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戰前后日本的高中教育實現了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并最終走向普及化,在這一過程中日本的高中教育發展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獲得了豐碩的成果,本文分析了日本高中教育普及的過程和成功經驗,以期為我國高中教育的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日本;高中教育;普及
一、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發展進程
自明治維新以后,日本的高中教育(戰前為“中等教育”)經歷了精英化、大眾化和普及化三個階段。精英化階段大約從1872年至1920年(明治初期至大正中期),該階段中等學校的入學率在15%以下。大眾化階段大約從1920年至1954年(大正中期到昭和20年代末),該階段中等學校或高級中學的入學率從15%提高到50%。[1]普及化階段是1954年以后,該階段高中的入學率超過了50%。[2]1974年日本高中入學率超過90%,高中教育進入了高度普及化階段,2004年其高中入學率達到97.5%,表明日本高中教育已經具有了“全民性”特征。
二、日本普及高中教育的成功經驗
日本在二戰后通過振興教育的一系列措施,使教育得到空前迅速的發展,教育的發展轉而促進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亞洲經濟強國。高中教育在這一時期得到迅速發展,逐漸進入普及化階段,其成功經驗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一)“教育先行”的傳統
以明治維新為始,日本以歐美發達國家為奮斗目標,其教育的發展立足于實現國家現代化,政府把促進教育發展確定為基本國策,通過教育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現代化。二戰后,日本政府圍繞振興科技與經濟,培養優秀人才的目標制定眾多經濟計劃,堅持經濟發展以“教育先行”的原則,大力普及高中教育也是這一時期促進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日本非常重視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斷提高國民教育水平,并成為教育發達國家。高中教育的發展也走在世界前列,入學率在2000年就達到了97%,其質量也得到了國際教育界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二)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適應社會發展是日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動因之一。20世紀60年代以后,伴隨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熟練工人和技術人員的需求迅速增加,這要求學校培養更多社會需要的人才,日本職業教育在社會大環境的要求下迅速發展,從而促進了高中職業教育的發展,并進而推動了整個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職業教育在這一時期的發展成為日本高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特色,從某種角度來說,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正是得益于其高中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
(三)完善教育法制
健全的法制是日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基本保障,《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是日本政府于1947年頒布的兩項重要的教育法令,對日本教育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確定了日本高中教育的基本方針和體制。同年,為了指導高中教學,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學指導要領試行草案》。1952 年日本建立了中央教育審議會,負責制訂教育法令和法規,并負責調查研究教育制度和政策的基本實施情況,寫出咨詢報告。對于一些重要的教育問題, 審議會要經過長期的討論和調查研究。1984年,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成立,并在1985年至1987年間共提交了4個咨詢報告,對日本教育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自1955年開始,《中學指導要領》在法律上成為日本高中編制課程的基準,而《中學指導要領》的制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制定前需要做充足的調查研究,在頒布后還要經過三年以上的準備階段才能正式實施。所謂準備階段,就是為各級學校、出版社、教學研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充足的時間培訓師資、編寫教材和制定實施方案等。如日本在1989年頒布的《高中指導要領》經過實施準備階段的充足準備,直到5年后才正式實施。而上述審議機構在整個《中學指導要領》的制定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形成的咨詢報告是“要領”制定的依據。
(四)重視高中教育投入
日本在教育上的經費投入是比較多的,其教育經費大約占國名收入的5%-7%,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5%,在1950年到1990年期間,日本公用教育經費總額年平均遞增14%,絕對數增加100多倍,在這些教育經費中,中等教育經費占了大多數。
日本法律規定了各級政府都應該對各級教育進行財政投入,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有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各級政府共同投資教育,努力提高人均學生經費,國立高中教師的工資由國家全額承擔,公立學校教師工資由國家承擔一半。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與其充足的經費投入緊密相關。
(五)重視高中教師教育
日本高中學生數量和學校數量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逐漸增加,這就對高中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有更多高質量的高中教師,高中教師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日本十分重視教師教育改革以及高中教師的培養、任用和培訓。事實上,普及高中教育與教師教育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必然會對教師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對高中教師教育的變革起到督促作用,與此同時,高中教師教育的發展為日本高中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師資保障,使高中教育的普及能夠順利進行。
三、日本普及高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日本在普及高中教育的過程中,采取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的。
(一)提高國民對高中教育的重視
國民對教育重要性的高度認同是普及高中教育的一個重要基礎,高中教育的普及離不開國民的支持,我們要擅于利用諸如網絡、電視、報刊等媒介充分宣傳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性,獲得國民對普及高中教育的支持,只有這樣普及高中教育才會順利實現。
(二)重視教育立法
要使我國高中教育快速而有質量的得到普及,必須建立相應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對相關事宜進行法律上的明確規定,例如高中校園建設,高中教育經費籌集與使用,高中教師教育等方面的法規。要不斷調整教育政策,堅持政策指導行動,教育政策要有靈活性,也要有連續性,要不斷完善教育立法,堅持依法治教。
(三) 加大經費投入
我國教育經費投入總體有待提高,高中所獲教育經費比重偏小。在未來,我國要注意使教育經費適當向高中傾斜,增加高中的經費投入,尤其是要向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同時,由于我國地區差距較大,完全依靠地方的經費支持并不能保證教育的公平合理發展,所以國家要承擔起投入和分配教育資金的責任。要改變我國重高教,輕普教,教育投入大頭在高教上,而普教投入中心又傾斜于城鎮的的現狀。[3]
(四)重視教師教育
重視教師教育,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數量足夠的高中教師隊伍是普及高中教育的重要保障,我國要加強教師的培養和在職培訓,不斷提高高中教師的業務能力,同時要通過高中教育經費傾斜,提高高中教師的待遇和地位,注重公平,努力縮小地區間教師待遇差距,建立合理的教師激勵機制。
注釋:
[1] 張德偉.略論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6,(11): 40.
[2]張德偉.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6,33(8):18-21.
[3]趙艷杰.日本普及義務教育的經驗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156-158.
參考文獻:
[1]張德偉.略論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基本特征[J].比較教育研究,2006,(11): 40.
[2]張德偉.日本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6,33(8):18-21.
[3]趙艷杰.日本普及義務教育的經驗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1:156-158.
作者簡介:劉歡歡(1991-),女,黑龍江綏化市人,碩士學位,河北大學,研究方向:中美教育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