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改不斷的發展與深入,一些全新的教學理念也紛紛涌現而出,“以學定教”就是其中一種。其不僅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在理念中的重要體現,更是協調教與學的有效方法。在“以學定教”的理念下,教師的“教”再也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設定,而是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以讓學生對知識賦予獨特的見解,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屬于自己的個人特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以學定教”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挖掘學生的潛力,也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更好的發揮。因此本文以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為探討話題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以學定教;教學策略
1.引言
新課程改革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理念,給原本沉悶的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學習的主人。這也就是要求廣大教師要轉變觀念,實現課堂上師生角色的轉換,即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我的理解就是:在課堂上,以學生為本,就是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到以學定教,多方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學習,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真正受益者。
2.“以學定教“的概念闡述
“以學定教”就是依據學生的基本情況確定教學的起始點、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這里的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平,學生課前對于課程的預習程度,學生對知識的情緒狀態等學生的基本情況。“定教”,就是確定教學的起始點,它不宜過高或過低,在適當的起始點上選擇最好的教學手法,運用各種教學藝術,讓每個學生得到最優化的發展。“以學定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有針對性的確定教師的教學計劃,教師既要充分考慮到 “學”,又要高度重視“教”,在關注 “學”的情況下也勢必將帶動科任教師的“教”,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因此,“學”是“教”的目的和基礎,“教”是“學”的核心和關鍵。
“以學定教”和“以教定教”,“以案定教”的根本區別在于眼中有學生,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根本,切實體現教學是為了發展學生主體。而“以案定教”,在教師心目中只有教案,而不顧及學生群體的基礎、思想和情緒。“以教定教”,那教師心目中就只有自己,只單純的忙于給學生灌輸知識,忙著傳授學習方法,卻很少考慮學生有沒有興趣,能不能接受。
為了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培養學生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學定教”主要強調的是“學”,進一步追求的是“教”。因此,它要求教師改變思路從以往的“不見學生,只見教材”的備課模式中走出來,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前準備要遵循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通常教師想要做好學情分析,就要充分涉及到學生,學生在學習上有什么特點、學習的方法如何、學習的習慣如何、主動學習興趣如何,學生現有的基礎如何等。而對上述情況的充分、有效的分析將直接影響著教師本人及其教學行為、教學內容等。
3.“以學定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3.1以學習興趣擬定教學
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勝心和好奇心,在遇到一些新事物和感興趣的事物時,往往會產生一定的求知欲,從而能夠對其主動的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對自己產生新的認識,以獲取相應的技能與知識。因此教師在應用“以學定教”這一理念時,一定要對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以學生的角度把握其內在需求與認知需要,從而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以進行教學內容的擬定。小學時期的學生并不適合枯燥死板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運用多樣性的教學形式,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
例如在學習乘法計算時,教師可以在學生沒有進行學習之前,出示一些關于乘法計算的題目來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還并未進行學習,因此在回答的過程中會遇到較大的困難,教師就要在這時說出答案,從而讓學生對教師為什么會計算的如此快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理,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3.2以個體差異擬定教學
在日常的教學中,雖然有些教師可以做到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但是在分析學生情況時,只是對學生整體進行了一個掌握,并沒有對學生個體情況加以重視。一些教師常常認為自己所設計的教學方案很完美,非常符合學生的內在需求,但是實踐證明這種觀點是十分錯誤的,并沒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產生這一教學觀念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太深,是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核心設定教學的體現。因此教師在應用“以學定教”理念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對學生的整體發展情況加以注重,同時也應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起必要的重視,以更好的落實因材施教。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形式,將學生按照學習水平劃分為 a、b、c 三層來進行教學的展開。同時對學生所提出的學習要求也要具有相應的層次,以使每個同學都可以通過學習來得以一定程度的提升。比如在學習“圓柱體表面積計算”的相關知識時,對于 c 層學生只掌握計算方法與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即可,而 a、b 層的學生除了要掌握計算方法之外,還要解決一些較難的實際問題。
3.3以思維發展擬定教學
數學思維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在后天的鍛煉中不斷形成的。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提問,并通過分析與探索,使問題得以有效的解決,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的養成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好習慣。
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比如在一次課外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一個提問,如“學校中最高的一棵樹到底有多高呢?”從而讓學生產生多種多樣的測量方式,有的學生說按照自己與樹的比例進行計算、還有的學生說以升氣球、放風箏等各種各樣的方法進行測量。在這一過程中就有效的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給學生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從而使教師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以成為開展教學中的寶貴資源,為教師進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制定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4.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以學定教”的概念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將其合理的應用到教學實踐中,以更好的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達到師生雙贏的局面,從而為實現高效課堂的目標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更多關于“以定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讓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一起探索吧。
參考文獻:
[1]吳春燕.以學定教 將專業特色融入數學教學——中職數學應用取向教學的策略實踐[J].職業技術,2014,(06):36-37.
[2]李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小數大小比較》課堂教學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4,(05):48-49.
[3]曾揚明.“以學定教”,教學內容價值的審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鯨》的課堂觀察與深度思考[J].教育科學論壇,2014,(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