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對于城市來說,農村地區的中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很多弊端。教師方面:教師整體水平偏低,教育觀念滯后;學校方面:教學設施簡陋,教學環境較差;家庭方面:家長文化水平偏低,難以輔導學生的學習。在本文中,筆者作為一個從農村教育中來,又要回到農村教育中去的師范生,將以第一視角去看待我國廣大貧困農村地區的語文教育,圍繞著教師,學校,家庭這三個方面,對農村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語文教育
一、認清中小學語文教育
語文在我國各級教育階段,尤其是中小學義務教育中,被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那么究竟什么是“語文”呢?
何謂“語”呢?“言,吾”即是“語”:言吾之心,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即是“語”;何謂“文”呢?即是文字,文章,文學。從名字就可以看出語文的意思:讓學生能說會寫。
那么語文教育僅僅是“教會學生能說會寫”嗎?肯定不是,語文的知識系統太過龐大,語文的精神內涵太過深奧。結合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它有著樹人之形態,樹人之心靈,樹人之精神的任務。但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很低。語文教學模式簡單,教學效果差,基本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絕大部分中小學根本沒有在一定的教學條件下開展良好的語文教育,導致學生對母語的基礎打的不扎實。[1]農村地區的中小學語文教育難以做到“工具”與“人文”兩性的統一,難以達到樹人的任務,存在諸多弊端。
二、分析中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弊端
1.教師存在的問題
并非歧視,客觀地說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教師整體素質的確偏低。首先:現在的農村教師多為四十歲以上的“老”教師,教師隊伍中缺乏新鮮血液(即有著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接受高等教育的優秀師范類畢業生。)“老”教師們年齡大,資歷老,但學歷低:他們多為幾十年前大專,高中,甚至初中畢業的畢業生,回到自己的村子,謀一份差事,做起了教師。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他們的教學經驗漸漸豐富,但是外邊的世界永遠比他們的進步變化得更為迅猛。他們的知識水平有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學習能力又被限制,這就導致了“教不了”,“教不好”的問題。其次:由于農村地區條件落后,難以吸引優秀師范畢業生的到來,即使是從農村出來的畢業生,大部分人的想法也是去城市,至少是縣城的學校任教。這就導致了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隊伍的沉寂。最后;農村地區信息落后,偏遠閉塞,教師難以學習到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觀念,一套老舊的“古董”不斷流傳著。就拿筆者本身來講,筆者上小學時,每天的語文作業是抄寫課后的生字并注音,組詞,每個字寫五遍。十五年過去了,筆者的侄子每天的作業還是“抄寫課后的生字并注音,組詞,每個字寫五遍。”我不反對識字認字的基礎性學習,但是這種低級的體力勞動式學習是因循守舊,死板地記憶。這樣難以讓學生愛上語文,難以讓學生輕輕松松學語文,從而讓學生產生排斥情緒。
2.學校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生在一天中會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在學校度過,而學習時間幾乎全在學校,所以說學校的環境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影響。
說到學校環境,首先便是學校的教學設施。2003年開始的全國性撤點并校,整合教學資源,雖說飽受詬病,弊端多多,但總體上農村教學條件得到了改善,各種現代化電子教學設備也走進了農村孩子的生活。[2]但是實際上,這個措施得到了怎樣的效果呢?筆者于2017年暑假在貧困山區支教期間對這一問題深有感悟:筆者支教地所在的小學安裝了投影儀,白板等教學儀器,并配備了無線鼠標和鍵盤等配件,但是自安裝以來,學校從來都沒有使用過。為什么呢?第一:教師使用不熟練,甚至有一部分根本不會使用;第二:學校難以承受高價電費;第三:學校電路老化,用電十分不安全。如果缺少了教學設備展現出來的生動形象的畫面,缺少了音響里動人的語言,課堂上只是枯燥乏味地講課,那么語文教育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語文教育中,讀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僅要讀課本,更要讀課外的優秀文章,這就涉及到學校圖書館的問題。據筆者統計,筆者家鄉縣級以下的小學都沒有建設圖書館。筆者在支教地等其他地方見過不少小學的圖書館,但這些圖書館館藏圖書數量少,種類少,有一些甚至根本就不對學生開放。語文學習缺少了閱讀,就像正在生長的禾苗缺失了水分,閱讀教育的缺失是現在中小學語文教育的一大弊端。
3.家庭存在的問題
語文教育不能只靠學校和老師的努力,要想把語文教育做得好,自然離不開學生家長的配合。
那么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有多少孩子是跟著爸爸媽媽生活的?很少!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們生活。這些老人們有多少是有知識有學問的?很少!即使不全是留守兒童,可能會有一部分的家庭是爸爸外出打工,媽媽留在家里操持家務,但是年輕的媽媽們難有正確的教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來自家庭的語文教育少之又少。在農村的家庭中,家長能做的一般只是監督孩子們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難以進行正確,有效的輔導。這也是農村中小學教育中存在的一個較大的問題。
三、提出對策
針對教師,學校,家庭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筆者且認為有以下
幾個對策:
1.教師方面:首先要更新農村教師考核機制,促使農村教師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不斷發展,不斷進步;其次要提高青年教師的福利待遇,吸引優秀師范畢業生的到來;最后要集體組織農村教師進行學習,交流教學經驗,定期開展交流會。
2.學校方面:首先肯定是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圖書館等基礎設施,讓學生真正走進圖書館,享受閱讀的樂趣,不再讓圖書館成為一個擺設的觀賞品。中國傳統語文教學就是從讀開始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經典名句無不昭示著閱讀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充分的閱讀,才能讓學生開闊視野,積累文學知識;其次,要充分利用資源,比如用廣播播放詩詞朗誦或者中華經典,這樣的措施簡單易行,長期堅持一定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于文化熏陶,啟發心智,增加知識積累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最后,學校組織比賽語文知識趣味比賽,可以借鑒“中國詩詞大會”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優秀做法,讓學生在比賽中享受中華優秀文化給他們帶來的樂趣,也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增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家庭方面:首先,在農村地區的中小學,一個班級往往有40到50名學生,老師不可能一一地向每位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所以家長就要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加強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配合。其次,家長應該做好督促工作,即使不能輔導,也要監督學生完成家庭作業和每天的閱讀任務,做到校內學習,家里鞏固;最后,家長還要起到榜樣作用,給孩子帶來積極的正能量,比如說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家長不可沉迷于手機,電視等,這樣不但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更會對學生的心態造成影響。
四、結論
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農村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但我們發現中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還有諸多問題。[3]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教師,學校,家庭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優化。不斷完善我國廣大農村中小學的語文教育,真正達到語文教育的樹人目的。
參考文獻:
[1]蔡如泉.論農村地區學校語文教育與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
[2]劉新強.淺論農村語文教學的弊端與對策[J].吉林教育:綜合.2015(26).
[3]鄭玉杰.淺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學時代.2014(22).
作者簡介:范龍彪(1996.11—),男,籍貫:河南省臺前縣,院校學院:河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