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小學教育重要學科之一的科學課,致力于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使學生具備科學的思維和精神。在實際的科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也是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要求,對實現優秀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小學生科學課教學中對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現狀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從小學科學課教學現狀及其創造性思維培養情況出發,概述了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并著重探討分析了科學課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方法,以期提高小學科學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教學;創造性思維;培養方法
在我國強調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科學課成為了小學教學中必須開設的學科之一,相比于數學、語文等主要學科,科學課能更有針對性的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作為發散思維方式的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創造性思維可以擴展我們的思維,提升我們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力度遠遠不夠,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加強該問題的重視和研究,提出有效的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科學課教學現狀及其創造性思維培養情況
小學科學課教學現狀主要存在兩點不足:一是科學課教師配備不足,很多小學沒有專職的科學課教師,而是由其他教師兼任,這使得教科學課的教師的科學課程專業度不夠、科學素養不足,再加上部分學校對科學課程的開設效果不夠重視,造成小學科學課教學效果不理想;二是由于科學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是由于重視程度及經費等問題,使得實驗設備缺乏,不具備實驗條件,嚴重阻礙了科學課的有效開展,從而影響了科學課的重要性的發揮。
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情況也不甚理想,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對創造性思維認識不到位,認為科學課就是教授基礎的科學知識,創造性思維是取決于學生的天賦以及對科學知識的領悟程度。此外,教師的科學實驗教學環節,缺乏與學生的互動,直接將實驗方法或者實驗現象、結論等告知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很少有機會思考和動手操作,十分不利于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小學科學課教學的重要性
社會進步和國家富強的重要影響因素就是人才的培養,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祖國未來的偉大復興。同時,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現代素質教育的硬性要求,是有效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途徑,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重要要素。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雖然實驗的結果只有一個,但是要達成結果的方法和途徑卻有很多,開辟方法和途徑的過程就是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過程,因此加強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對創造性思維進行的培養十分重要。
三、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法分析
1、激發小學生的科學興趣、強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應用
激發小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本前提。興趣是學生知識學習最好的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的科學課教材的一大特點就是活動數量多、形式多樣,如果教材運用得當,將會對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小學生的特點是專注度較低,意志力比較薄弱,但是又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增加小學生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的專注度持久性,克服意志力薄弱等特性,就需要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目標明確,恰當運用活動來達到調動小學生積極性、激發科學興趣的目的;針對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教師在科學課教學過程中,要認真準備活動,精心安排實驗環節,把握時機,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當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就會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主動探索,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激發奠定基礎。
2、在科學課教學中要以科學探究為教學核心
在小學科學課教材中,科學探究是教材的重點學習內容之一,科學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更是科學學習的手段,因此要以探究為核心。在小學學習階段,小學生的思維還處于待開發的較原始的狀態,還沒有形成思維定式,對很多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好奇的事物的探索的欲望也相對強烈,創造性思維的塑造空間十分廣闊。正因為如此,小學科學課教學質量尤其重要,教師必須利用足夠的科學素養開展內容豐富的科學探究活動,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優良的環境條件。據調查,3年級及以上的學生思想成熟度有一定提高,更愿意去追求和挑戰更有難度的事物。這就要求科學課教師必須分析和掌握學生的年齡和思想發育特性,結合教材和教學資源,設計開發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探究課程安排,從而有效開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和科學規律,并鼓勵學生積極講述自己的探究過程,最后教師要給與鼓勵性的相對客觀的評價。科學教師以探究為核心開展科學教學,小學生以探究為中心展開科學課的學習,切實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造性思維做出效果。
3、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多媒體工具創新教學方式
單純的傳授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小學科學課教學的需求,必須要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任務當中。這就要求科學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過程,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效果。恰當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不斷調整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接受度。我國現代教育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更多的增加了多媒體教學工具和方式的運用,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提升課堂的生動性和教學的靈活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對教學進度做出科學的調整,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方式的運用還拓寬了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開發和利用科技館、網上科技教學資源等,結合不同的科學課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情境,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學科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更真切的體驗科學,鼓勵學生用于表達不同的感受和想法,通過構建科學素養基地,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培養創造性思維。
四、結束語
小學科學課教學是培養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力,小學科學教師必須樹立創造性思維培養意識,充分利用小學生強大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深入研究教材,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式為我國培養出擁有創造性思維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煥松.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亞太教育,2016,15(9):20.
[2]羅忠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J].讀與寫(上旬),2015,17(23):509-510.
[3]周永廣.結合小學生心智特點激活學生創造性思維——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0):102.
作者簡介:陳釔錦(1987.05—),女,四川瀘州人,學歷:本科,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現有職稱: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