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賣人僅以增值稅專用發票及稅款抵扣資料證明其已經履行交付標的物義務,買受人不認可的,出賣人應當提供其他證據證明交付標的物的事實,但是合同約定或者當事人之間具有以發票作為付款憑證的交易習慣的,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關鍵詞】:供貨;簽收;增值稅票;舉證責任
案情簡述
供方無錫金屬公司與需方中山五金公司有業務往來,無錫金屬公司向中山五金公司供應金屬料框,雙方通過傳真方式簽訂產品購銷合同,無錫金屬公司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向中山五金公司配送貨物,貨物送達后中山五金公司會通過傳真方式簽署送貨單,但僅前期往來過程中中山五金公司會簽收送貨單后回傳,后期送貨單并未有有效的簽收。雙方業務往來過程中所涉價款均由無錫公司開具稅票,通過法院調查,所有稅票均已認證抵扣。在庭審過程中,中山五金公司認為雙方雖有買賣合同關系,但是無錫金屬公司并無證據證明其已經履行了貨物交付義務,所以其并無付款義務。
證據瑕疵
1、合同的簽訂、部分送貨單的簽收均采用的傳真方式,但由于傳真形成時間距今較長,無法提供雙方傳真的通話記錄予以佐證;
2、雖通過第三方物流配送貨物,但當時未要求物流提供到貨依據,且通過多家物流配送,距今時間較長,已無法出具到貨記錄;
3、雙方往來后期,雖然已將貨物送達,但相應的送貨單并未取得有效簽收,并且庭審中需方否認了收取貨物的事實。
案件突破
1、證明雙方存在先收貨后開票的交易習慣
雙方往來前期,需方簽收了相應金額的送貨單,該送貨單所對應的發票均在送貨之后開具,并且在有效簽署的送貨單上有“需方核對收貨數量及金額無誤后由供方開具相應金額的增值稅發票”的表述,說明雙方對先收貨后開票的交易習慣已經達成合意,并且在實際的交易過程中也遵循了該交易習慣,所以完全可以通過供方開具的增值稅票金額確定雙方的交易往來總價款。
2、說服法官合理分配舉證責任
雖供方作為原告根據證據規則其有證明已經履行貨物交付的舉證責任,但是根據現有證據被告也應當對以下不符正常交易習慣的現象做合理解釋和舉證:
(1)在沒有收取貨物的情況下,為何認證和抵扣相應金額的增值稅票,且該增值稅票上記載的貨物規格、型號、數量、單價、總價均與供方出具的送貨單雖未有效簽署,但均能一一對應。
(2)需方稱未收貨的對應合同簽訂后,供方未及時供貨距今如此長時間內為何未提出任何異議,但卻認證和抵扣了發票,抵扣發票后未和也未向供方提出未收到貨物的異議。
(3)需方認可收取的貨物金額與需方實際支付的貨款金額為何不一致,超額支付的款項為什么性質的款項。
(4)需方舉證雙方存在先票后貨的交易習慣,或有虛開的事實。
法院認定
法院認為,無錫金屬公司與中山五金公司之間存在有效的貨物買賣合同關系,依法應當予以保護。無錫金屬公司按約定向中山五金公司送貨并開具了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其已履行作為供貨方的合同義務,中山五金公司就應當履行支付貨款的義務。法院認為,無錫金屬公司所提交的證據前后一致、互相印證,足以證實原、被告雙方之間的買賣關系、合同履行狀態,中山五金公司雖然就上述事實持否認意見,但未提交相反證據予以反駁,法院不予采納其觀點。法院判決中山五金公司支付無錫金屬公司訴請中的貨款及相應的逾期付款利息。
參考文獻:
[1]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王利明.民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張俊浩.民法學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法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