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態系統遭到越來越多的破壞,自然環境變得脆弱而且資源日趨短缺,城市的經濟與環境無法保持相對穩定發展的狀態。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成為景觀設計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中國,景觀設計的理論研究和設計方法探討仍然處于初步的探索階段,而這是無法滿足當前大量的景觀建設項目和任務的需求。景觀設計學科長期以來一直處在建筑學和農林等幾個一級學科的領域范圍內,至今無法將其具體歸屬達成一致說法。但景觀設計的發展與完善,需要不斷更新的知識以及多學科的合作與協調。然而,生態景觀設計更加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對生態系統與空間結構進行的全面設計,不僅營造美好的外部空間和生活環境,更在于協調人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生態理念;景觀設計;現代城市環境;以人為本
生態景觀設計的本質和意義,是喚醒人們的危機意識,認識到地球的環境惡化,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并把這些理念運用于各種設計里。研究生態景觀的意義在于我們如何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而不是一味的去征服自然、破壞生態。將生態景觀設計生態理念植入人心,使人們自覺做到節約、環保,從而使生態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成為人們的普遍行為準則。當下的城市建設過程中,一方面人們應該遵循生態化景觀設計理念,提倡生態設計,同時為生態化城市的建設付出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設計師也應該對自然生態、生存環境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富有強烈的責任心。
要建設良好的城市環境,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把景觀生態學的基本原理和設計相應理念,應用到城市的建設中去,把生態與整體的城市景觀聯結起來,強調以人為本,建設人與自然充分和諧、可持續發展、高效節能的統一整體,建設一個最適宜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城市環境,生態景觀設計理論必將對現代城市的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作用。
一、生態、生態景觀的概念
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其周圍環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簡單來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存在的狀態,而任何生物的生存、活動,都需要一定的空間、物質與能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與其周圍的生活環境聯系緊密,相互之間不斷地進行循環和流動。所以,在人類為滿足自身的各種需要,不斷地對環境加以改造、利用的同時,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著人類。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人類與環境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人類迫切需要掌握生態學理論來調整人與自然、資源以及環境的關系。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都是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生態景觀是社會、文化、經濟與自然的多維系統,包括自然景觀、經濟景觀和人文景觀,它強調生態系統與空間環境之間的和諧,由于生態景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聯系密切,所以景觀的生態功能要依靠各個組成要素互相配合才能改善其整體功能,發揮出創造性的設計效果。
總的來說,生態景觀設計,一方面是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減少資源消耗、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強調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維護人類與地球生態系統的和諧關系。另一方面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建設生態高效的產業以及健康、舒適的空間環境,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發展的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設計方法與理念。生態景觀設計思想的形成,離不開它所在的時代特征、社會環境,人們對價值觀、科學觀、審美觀的需求影響著景觀設計的形成與發展趨勢,這種意義上而言,任何景觀設計離不開自然與人文過程相互融合與促進。
二、生態景觀設計特點
1、人與自然的共生
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包括空氣、水、適合生存繁衍的氣候以及生物的多樣性等,如果生態自然是一副九連環,那么我們人類是其中一環,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們脫離了自然,那么就失去了維系生命的重要環境。所以,人類必須尊重自然、愛護環境,感激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愛護自然,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存空間。在生態景觀設計中必須把人與自然相互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相互協調和整體考慮。那么,在生態景觀設計中,非常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以人為本”是生態景觀設計中最應秉承的重要理念之一。每一個優秀的設計者的最終愿望就是自己的設計能夠為人所用,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設計的價值,而不是成為“花瓶”和擺設,這就要整體考慮現代化城市的景觀環境中其環境所屬的特性,做到人性化設計。
2、重視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
在人類的現階段,設計作品在滿足功能需要的同時還要有悅目的形式,從人們的日常生活、傳統文化以及休閑方式中可以了解到,不同城市不同的價值觀、審美觀和差異性。在這種環境中讓人們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內涵,突出良好的區域文化氛圍。
三、我國現代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環境問題
現代城市作為人類主要的聚居地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隨著現代城市化的發展,在追求巨大效益、推動社會進步、創造并使人類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發等負面影響。就我國目前的城市環境狀況而言,問題相當嚴峻,極大地影響和制約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一樣,我國城市化進程中同樣具有高能源消耗和高排放的特點。城市人口的能源消耗遠高于農村人口,農村人口移居城市后,大大推動城市建設,但所需要的大量水泥和鋼鐵在國內生產,因此,能源消耗總量不斷增長。
城市生態系統是一個自然、經濟與社會復合的人工生態系統。同時,城市中人類生產和排泄的大量廢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統內分解,還需要其他生態系統(如農田、河流等)中處理消化。人類的每項活動都與城市環境戚戚相關。因此,保護好環境,讓城市和生態環境和諧共同發展是我國城市環境形勢的迫切需要,也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四、我國現代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狀況
1、缺乏人本關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狀態和模式也隨之發生些許變化,在工作之余人們會更愿意停留在休閑愜意的環境里,放松身心。然而,現在很多景觀設計中,往往片面追求強烈視覺效果,導致景觀的視覺化和形式感,遠遠超越了其應該具有的功能性和人性化。未能真正從使用者的需求和建造景觀的根本功能出發。具體表現有,缺乏足夠的供人們休閑的活動空間及景觀設施,單純追求廣場、鋪裝等形式的美觀,忽視滿足人的基本功能需求,像兒童的游戲場地和老年人活動的場地。在設計尺度上,景觀設施與建筑、空間環境不相匹配,或大或小,甚至景觀小品中,設計了大尺度的公共雕塑占據了人們寶貴的活動場地。
2、缺乏生態設計思想
談到“生態”、“綠色”設計,人們會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大片的種植草坪與樹木、花壇、噴泉,雕塑等,這些就稱之為綠化。在設計中,往往只看重綠化率,對真正的生態設計理念很少考慮。這也就導致了在我國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城市廣場、公園、街頭綠地等的綠化,大面積盲目種植草坪、樹木,既沒有優美的視覺效果與生態效果,也沒有對其更好的管理和保護。這種綠化方式忘卻了景觀設計要因地制宜,從當地具體情況出發,無論是陸地還是水邊,一定要考慮植物群落的生態效應,喬、灌、草結構的科學配置,以及土壤、氣候及水源的等才能做出合適的設計方案。
3、傳統文化的失落
當現代化、國際化的趨勢逐步被引入國門,一些外來的多樣文化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產生影響,原有城市的歷史發展文脈受到破壞,我國本土地域文化的多樣性逐漸衰微甚至消失。首先是強調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個性與創新的思想,而對城市整體形象缺乏協調與統一,城市的整體風格無法統一;高層建筑密集,地面交通相互交錯,人們的生活與活動空間和綠地嚴重不足。某些城市熱衷于建造大廣場、大面積的草坪等等,很多設計模仿西方手法與風格,卻忽略了我國的民族風格和傳統文化。
五、生態景觀設計方法與應用
1、高新技術的應用
隨著現代科技進步,特別是信息時代科技的發展。依靠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緩解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是目前環境改造過程中使用的主要手段,其效果也是比較好的。高新技術的運用是建立在快節奏的社會步伐之上的,追求速度和效率。而生態景觀講究的是環保,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的是親近自然、回歸原生態的生活。所以,高新技術的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度”,要綜合考慮其對生態環境發展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2、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
現代環境中,使用的一些純工業化的材料,例如鋼筋、水泥、磚瓦、玻璃等,這些材料給人一種生硬、冰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讓人難以接近,和這類工業化材料相比,那些天然的自然材料就讓人感覺到溫馨和舒適。我們可以通過使用一些自然原料,打造屬于自己的生態小空間。一些自然原料本身就具有比較好看的紋理,不需要做太多的后期處理,讓人很自覺的就想接近。尤其是這些原料還可以從多方面觸發人的美好想象,帶給人不同角度的享受。
3、生態意識的加強
我國人口眾多,在追求經濟增長的目標下,長期以來偏向重視知識的普及教育,對于更高層次的人文教育和公共環境意識的教育還很欠缺。因而,要使城市的環境不斷改善,應做到:
(1)重視高校景觀教育,加強景觀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就具有良好的生態意識,在將來的景觀設計中可以自覺的從生態環境出發,綜合考慮與人類行為和個性心理的因素,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景觀。
(2)提高全民素質,共同促進景觀設計學科持續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是僅僅依靠設計師就可以完成的事業,更需要全社會的人都參與其中,環境是大家的,自然環境是每個,人們要以身作則,并加強對生態環境工程的監督,實現真正的生態建設。
六、結語
生態景觀設計為了實現人與自然能夠和諧共存和共榮發展,把科技與傳統、科學與藝術、生態與人文緊密結合起來,這就形成了生態景觀設計的三大原則,即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
進入21世紀,在生態科學與現進技術的支撐下,我們應當重新審視景觀設計,突破原有設計思想的局限。希望每一項景觀設計作品都能充滿生命力和清新自然的氛圍。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地球只有一個,但世界卻不是。”我們人類的生存,是離不開生態大環境的。總而言之,就像《人類環境宣言》中所提到的,“歷史已經到了這樣一個時刻,當人類決定自己的行動的時候,必須慎重考慮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我們的城市設計、生態設計要結合自然,并落實到行動中;我們的行為秉承“以人為本”的同時,更要結合自然、尊重自然、重視環境。
參考文獻:
[1] 賈紅云.景觀設計在現代城市中的發展方向[J],城市問題,2009(10)—42
[2] 西蒙茲.景觀設計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 董憲軍.生態城市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 李少卿.城市生態與環境保護[M].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2
[5] 李加軍.城市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J].新疆農墾經濟,2007(01)
[6] 高黑,倪琪.當代景觀設計中的生態理念與手法初探[J].華中建筑,2005(04)
[7] 嚴輝.綜合性城市公園生態設計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華中農業大學,2007
作者簡介:王崇,河北美術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風景園林。
指導教師:強麗霞,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