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國文學界小說創作陷入低谷,而這一時期,新寫實小說以不同于以往傳統文學創作內容和原則的作品映入讀者眼簾,成為社會轉型期的一股新鮮血液。池莉的小說《煩惱人生》是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文本以庸常生活中小人物的現實煩惱為主線,為我們展示了當代都市市民的真實生活與生存困境。通過對生活瑣事的處理與經歷,揭示了生活的規律和本質,并給予廣大讀者以心靈啟迪,生活固然煩惱,但我們要學會接受煩惱、處理煩惱,最后參透煩惱,真正感悟人生的意義。
【關鍵詞】:新寫實小說;生活煩惱;人生意義
一、對傳統的顛覆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是小說界的疲軟時期,這一時期,新寫實小說作為一股異軍崛起,帶著不同于傳統革命現實主義小說和先鋒小說的特色進入文學創作領域。雖然這些小說的的創作手法依舊是圍繞現實,以現實為基點進行藝術發掘,但這種現實寫作更側重于對生活原貌的直白揭露,對原生態市民生活的展示,更直接地還原生活的本真色彩,站在平視的角度感受生活的溫度。相較于革命現實主義小說那種高昂奮進、永不言敗的“大人物”英雄形象來講,新寫實主義中的“小人物”形象更具包容性、開放性和文學性。新寫實主義并不在很大程度上去承擔政治義務,而是著眼于現實,用最細膩豐富的筆觸描寫底層的原本生活,從中體會最真實的煩惱與樂趣,因此更具文學觀賞性和審美性。
同樣,相較于先鋒小說來講,新寫實主義小說在寫作形式上也別具一格。先鋒小說反對傳統的文學敘述模式,對傳統文學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和表現內容刻意規避,并不注重文本內容的可讀性,而是將側重點放在對藝術風格和寫作形式的推陳出新和開創變革上。而新寫實主義卻采用平淡化寫作手法書寫生活的本真狀態,真實再現在物質匱乏、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人們的現實體驗和與之相應的內心感受,忽略了對生活背后深刻的哲理和真諦的找尋,而把當下的生活刻畫的入木三分。因此,它將社會轉型時期的文學創作價值取向以更直白鮮明的方式表現出來,反對崇高敬畏,趨向樸實平庸,著重物質追求,淡化偉大理想。因此,新寫實小說作家筆下的人物都是同印家厚一樣的小人物,在平庸的生活浪潮中屈服忍受,沒有抗爭,沒有激情。
在作家池莉看來,人生“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人最本真的狀態就是活著,因此,這種存在狀態是最合理的狀態,存在即合理,生活本該如此,沒有那么多崇高偉大的理想去追求,也沒有那么多宇宙真理去探尋,只要著眼于當下目前的處境,在平淡中品味生活即可。新寫實作家們用“零度情感”將生活平淡化、簡單化,人只是簡單地活著,這種原生態的生活旨趣被認為是新寫實小說最有意義的地方。
二、現世人生的煩惱
池莉的《煩惱人生》是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作,煩惱人生指的是主人公印家厚的煩惱生活,同時也指涉了中國當代社會中千千萬萬個“印家厚”的煩惱人生。印家厚的煩惱,從一天的早起就開始了,兒子突然摔到地上,妻子對于房子不盡如人意的抱怨,排隊洗漱如廁的煩躁、上班路途的遙遠、單位發獎金的斗爭、兒子入托的煩惱等等,這一系列的生活事件以流水賬的形式呈現于讀者眼前,講述了印家厚一天從早到晚的生活經歷。作者池莉以女性獨有的細膩敏感將當代社會與之同齡的一代人的煩惱真實地記錄下來,將他們的家庭生活、職場競爭和婚戀觀念以某一段生活全景再現的方式呈現出來,既表現了當代年輕人窘迫的生活境遇和復雜心態,又展現了紛繁喧囂的現實社會。小說中的社會與生活正是我們現實當中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著的,因此,文本內容更易引起廣大讀者的共鳴,激起內心的波瀾,這也正是作者創作的真實目的之所在。作者寫生活,就是希望讀者能夠跟作者一起感受生活、品味生活、體驗生活,最后反思生活、反省自己。
對于印家厚而言,煩惱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生活上的煩惱,另一種是精神情感上的煩惱。物質生活方面,印家厚全家的居住環境并不可觀,全家人生活在一間小屋子里,沒有獨立衛生間,以致于每天早上洗漱如廁都不方便,給本就忙碌的早晨更添加了一絲急躁。除了住房問題,交通不便也是一大難題,每天要經歷漫長的路程才能到達單位,一路上擁擠不堪、疲憊倦怠。到了單位又要面對一系列復雜的人事斗爭,這樣的境況無法不令人心煩。因此,印家厚內心產生了無限的抱怨,對生活的抱怨、對單位的抱怨、對妻子的抱怨等。生活是一團亂麻,讓人在忙碌凌亂當中忘卻甚至失去了對神圣理想的追求,只能在現實境遇中努力求得安穩與富足。
除卻物質生活上的煩惱,主人公精神情感上的煩惱才讓內心更加煎熬。面對女徒弟雅麗的大膽表白,他也曾心猿意馬;面對曾經的女友聶玲,他的內心也產生過深深的眷戀;面對肖曉芬,他也有過一瞬間的沖動。面對老婆日漸憔悴的容顏,他也產生過厭煩,他將老婆與這些女性相比,認為無論在外貌上還是在文化程度上,老婆都與她們不在一個層次。內心的糾纏于斗爭開始了,在他私密的情感世界中,有了其他女人的身影,這意味著他對當下現實生活和感情生活的不滿與厭煩。然而,當疲憊一天回到家,躺在床上的印家厚接過老婆遞給他的溫水,聞著蓋在臉上帶有香皂和陽光味道的毛巾,久久不動。這一刻的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這種溫暖是外面其他的女人所無法給予的,雖然她的老婆面容不再美麗、性格不再溫柔,但只有她每天等著他回來,為他做飯洗衣、持家養孩,因此對于內心的情感也漸漸不再糾結,因為生活中的有些東西固然平乏無味,但卻是任何嬌艷美好的事物所無法替代的。
生活中雖然煩惱不斷,但主人公并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與信心,故事的結尾,作者將主人公放置在一種溫馨的氛圍當中,家的溫暖緩解了一天的疲憊,給人舒適溫馨的安全感,無論是物質上的困頓還是情感上的煩惱,溫暖的家庭都可以治愈。這是作者對生活于現實社會人生的廣大讀者的思想啟示,對家這一概念的全面肯定。生活雖有困苦,但我們依然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摯愛生活的心,保有對生活的熱情,肯定現實、認可人生。
三、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煩惱人生》,除了書寫生活的煩惱,更多的是對這種煩惱的參透與感悟。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都是平凡庸常的,沒有那么多雄厚的家庭背景,也沒有那么多前途無量的就業平臺。大部分人都像印家厚一樣,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為了生存最基本的一些問題奔波努力著。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既然無法改變現狀,能做的就只有適應環境、順應潮流,不能因為現實環境不如意就自暴自棄,因為任何生存在這世上的生命都是有價值的,對生活的認可也就是對自身的認可。
印家厚在困窘落魄的時候也有過一度自卑,但是經歷過一番內心的掙扎斗爭之后,還是努力堅持了下來。池莉小說中的人物價值所在并非政治榜樣作用,也并非要給大眾樹立一個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而是塑造出在瑣碎平庸生活中堅守的普通都市市民的形象。前者固然更具偶像光環,令人崇拜敬畏,但在當代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形象未免太過虛偽,不切實際。而印家厚這樣的小人物,雖然沒有建功立業的偉大功勛,但是能在經歷生活的磨礪和考驗之后,堅守下來,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家庭的熱愛,實屬難得。他的內心是強大的,頭腦是清醒的,能夠準確把握做人做事的尺度,敢于在平淡中堅守。其實這樣的印家厚,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生活中的英雄。
池莉將身邊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寫進小說,除了真實再現生活場景引起讀者共鳴外,更多的是在平淡敘事中揭示深刻生活哲理,啟迪讀者心靈,讓我們認識到生活的本質與真諦。哪怕生活千難萬難,都要以堅韌的態度、頑強的信念努力生活,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參考文獻:
[1]池莉.煩惱人生.花城出版社[M].2016,5.
[2]王科.庸常的人生 真實的生活——讀池莉《煩惱人生》[J].大眾文藝文史哲.
[3]張捷鴻.現代生存意義的啟蒙——重讀《煩惱人生》[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