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工藝美術是勞動人民生活實踐的產物,它集審美性和實用性與一身來滿足勞動人民的日常需要或審美需求。它深深植根于勞動人民當中,隨著勞動人民生活的不斷發展民間工藝美術也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它凝聚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也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豐富創造力。然而在科技,工業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外來文化的沖擊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審美和精神需求,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也陷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我們應該好好把握科技和民間工藝美術之間的尺度,科技的發展不能去破壞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否則民間工藝美術也就失去了意義。
【關鍵詞】:民間工藝;實用性;審美性;科技;土族刺繡;本體價值
一、民間工藝的本體價值
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是一種作為其他的一切價值的存在的基礎和最終依據的價值。本體價值是民間工藝美術最基本的價值,可以從人與物的關系,物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去探討。民間工藝美術在實用和審美這兩個階段時的本體價值也有所不同。民間工藝美術最初就是以實用為目的,就地取材同時也表現了對當地自然生態的一種尊重。在這個階段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就體現在它的實用性上。然而隨著民間工藝美術自然生命的慢慢過渡,人們給它賦予了更多的寓意或者用它傳達某種情感或者思想觀念時,它的實用性也逐漸變弱甚至會被一些新興的事物所代替。這時民間工藝美術的存在就變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種我們去探索某個地域或者某個民族的代表性事物。這時民間工藝美術的實用價值則體現在它的審美性上。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實用和審美就好比天枰的兩段,在不同階段會發生偏移。
二、民間工藝的實用性和審美性
1、民間工藝的實用性分析
我們以青海土族刺繡為例子。土族刺繡在土族人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它與土族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情息息相關。土族人把刺繡運用在衣服、帽子、鞋子、腰帶、錢包、等配飾上。刺繡的圖案一般都放在比較醒目的位置,有極強的裝飾性,使原本單調的服裝變得更加有民族特色。
2、民間工藝的審美性分析
土族刺繡做為土族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裝飾用品。我們可以從它的色彩,組圖,技法來探究土族刺繡的審美趣味。一是組圖,土族刺繡組圖十分豐富。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土族人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對自然事物的認知也成為了刺繡圖案的創作來源。繡工們根據對大自然的認識把自然界中的花草作為題材,通過主觀意識的改動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圖案。然而這些花草圖案和現實中的花草是有區別的,從她們的刺繡作品中可以看到浪漫主義的情懷以及獨特的審美趣味。土族刺繡作品的組圖除了自然界中的花草鳥獸,還有一些是宗教圖案,這些圖案往往都含有一些美好的祝愿,也表現了土族人們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二是色彩運用上的豪放粗獷。土族刺繡大多運用紅、黃、藍、綠、黑等純度高的顏色或者原色,少用灰色或者純度低的色彩,這些純度高的顏色在刺繡圖案中交織碰撞,色彩明確,層次感也十分強烈。都彰顯著獨特的民族風格,也給觀者帶來視覺上的愉悅。三是土族刺繡技法的精湛和獨特性。土族人們在不斷的實踐中也形成了很多獨到的繡法。例如平針法、摻針法等。在線的運用上也十分豐富。有棉線絲線金銀線等等。土族刺繡通過不同的組圖形式和豐富的色彩圖案帶給我們視覺上的審美享受,也體現了土族刺繡的審美性。
三、民間工藝從實用到審美的傾斜
土族刺繡從一開始單純的滿足人們生活的日常需要到成為一件具有研究價值的工藝美術品。它的本體價值也由實用到審美發生了傾斜。在自然生命階段土族刺繡主要偏向于它的實用功能。在文化生命階段它主要偏向于它的審美功能。在文化生命中土族的刺繡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由于土族的獨特語言,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和節日習俗,在刺繡中也形成了它獨特的精神和意識。不同的刺繡圖案和組圖也表現了不同的內涵。隨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土族刺繡的藝術表現手法也變得非常豐富,具有土族獨特的審美趣味。形成了獨特的針法和構圖形式。土族刺繡構圖飽滿,色彩豐富,造型生動,對比強烈,反映了土族人民豪放的特點。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多的關注到這些具有民族風情的民間工藝美術品。有些刺繡作品甚至進入了博物館或者被收藏家收藏。在青海土族互助自治縣還有不少手工藝人在用自己的雙手一針一線地去繡制作品,很多人慕名而來,有些人購買了這些民間工藝美術品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因為它獨特的民族特色和美好的象征意義。民間工藝美術品的本體價值也發生了傾斜,由實用功能慢慢偏移到審美功能。土族刺繡由一開始作為衣著用品上的裝飾在土族人民中廣泛應用到后來由于它精湛的技藝,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美好的寓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也成為了我們去了解土族文化的一個標志,通過土族刺繡去探索土族文化和意識觀念。
四、科技發展和民間工藝發展的“尺度”
當科技發展和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發生沖突時。過度的介入科學技術會阻礙人自身發展的能力甚至會造成民間工藝美術品逐漸消亡。民間工藝美術品在審美和實用的平衡中安身立命。手工藝人用自己對自然的感知和對生活的體驗繼續創作著工藝美術作品。然而在科技飛速發展和商品市場經濟高度化的今天,科技的過度介入造成了民間工藝美術品的大批量生產,甚至生產出來的物品千篇一律,重復著在計算機上設置好的程序。由于手工匠人手工制作所消耗的人力和時間還有成本都非常大,而高科技的介入極大降低了制作的成本。例如一些商家看到了土族刺繡發展的契機,運用機器設定好程序就能大批量的生產而且價格也比較低。可是這些機器下的產物卻失去了民間工藝美術的美感,形式模仿的在相向,內在的東西是模仿不來的,機器生產下的工藝美術品顯得非常空洞。如果科技的介入長此下去必將會對民間手工藝人造成沖擊,如果沒有民間手工藝人,民間工藝美術也就失去了它的繼承者甚至慢慢消亡。
民間工藝美術清晰的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們用源于自然的材料,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手工的勞作來感受自然,了解自然,并與自然產生互動關系。科技的過度介入會破壞人與物,物與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徹底切斷人的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就是以人的自身去感受自然的能力。這樣的話民間工藝美術品的本體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了。在民間工藝美術和科技發生沖突時要把握好之間的尺度,不能破壞人與自然的關系也不能阻礙了人的自身能力的發展。
保護民間工藝美術的發展也成為了當下非常重要的事情,科技不能破壞民間工藝美術的本體價值。不過我們可以利用科技,傳媒的手段去推廣民間工藝美術,讓更多的人認識民間工藝美術。在不破壞民間工藝美術本體價值的前提下,與時俱進賦予豐富的精神內涵,保持它的活力和生命力并源源不斷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王友江.青海土族民間刺繡[J].裝飾,2001,(3).
[2] 潘魯生.民藝學論綱[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10.
[3] 呂霞.西陲藝韻—西部民族藝術研究[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李皓,男,漢族1993年12.28出生,籍貫:山東臨沂人,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裝飾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