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分隊救援技術訓練質量不高,制約了分隊救援能力。本文從研究救援專業特點、立足救援任務需求、健全配套保障機制三個方面入手,探討了提高分隊救援技術訓練質量對策,確保提高升分隊救援技能,圓滿完成救援任務。
關鍵詞:分隊;救援技術;訓練質量
當前,地震災害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為應對現在或潛在的威脅,黨和人民大力建設應急救援力量,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救援隊伍建設中,救援隊員的救援技能還滿足不了任務需要,提高救援技能迫在眉睫,通過提高分隊救援訓練質量來提升應急救援技術,提升分隊整體救援能力。
一、研究救援專業特點,把控內容環節
救援是把受困于危險環境的中幸存者轉移至安全位置,完成救援任務需要綜合的救援技術,專業過硬的救援人員。因此,科學設置救援內容,刻苦訓練救援技能,鍛造過硬救援隊伍,圓滿完成救援任務。
1.訓練計劃制定科學。
一是時間設置合理。每個科目的訓練時間要根據科目難易程度進行設置,如果有訓練大綱時,每個科目的專業訓練時間不得低于大綱要求;年度訓練時間階段合理安排,特別是要根據當地情況,結合任務實際,科學設置;預留機動時間,主要用于重、難點課目的復、補訓,任務實際所需的拓展課目專訓,訓練轉換期的準備工作,增加主動性和靈活性。
二是實踐操作性強。制定訓練計劃不可閉門造車,主觀臆斷,要多方搜集信息,借鑒往年取得良好訓練效果的救援專業訓練計劃,吸收其優點并加以創新;組織參訓救援骨干研究每個訓練科目,認真聽取參訓救援骨干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每個訓練內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確保訓練計劃實用,充分發揮科學指導作用。
2.訓練科目設置合理。
一是必訓科目重點設。通常情況下,以訓練大綱為依據,重點設置大綱中規定的必訓科目,這些訓練科目是救援隊員必須掌握的救援技能,也是救援隊員的立身之本,對每個科目的子內容也要進行細化,分別列入具體的訓練計劃中,防止出現科目天天訓、子內容不精細的現象,確保不漏一個科目。
二是拓展科目靈活設。訓練大綱規定的科目通常具有普遍性,對于處在不同地區可能面對不同災情的救援分隊,還要設置一些特殊的救援科目。因此,救援分隊要根據本地區可能出現的災情,結合可能擔負的任務實際,靈活設置緊密任務的拓展性內容,開展針對性訓練,確保有任務能應對,有情況能處置。
3.訓練實施嚴密組織。
一是嚴密關注安全。救援現場復雜多變,容不得救援隊員粗心大意,靜態抓教育,動態嚴訓練,讓隊員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嚴格操作程序,特別是液壓類、氣動類救援裝備,一定要按照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嚴防各類事故的發生。
二是嚴格現場管理。訓練場是練就技能的場所,進入訓練場猶如進入救援現場一樣,嚴格遵守訓練場紀律,所有人員都要使用和服從安全信記規定,參訓人員按各科目訓練要求認真組織實施,不得做與訓練無關的事項,特別是在廢墟上作業,未作業人員不得進入廢墟。
二、立足救援任務需求,抓實訓練重點
救援現場復雜多變,救援任務十分艱巨,救援隊員練過硬的救援本領,是完成救援任務的基礎,擁有靈活應對處置能力,是贏得現場救援的倍增器。
1.抓好技術骨干培養。
一是多渠道培養。充分利用國內專業救援技術教學力量雄厚的院校、培訓機構等,最大限度地選送救援骨干參加培訓,能夠系統地學習救援救援內容,掌握救援技能;針對要求比較高的技能,可以有條件地選送到國外進行專項培訓;針對大型工程機械操作,可結合施工保障、獨立執行任務等時機,搞好以工代訓和以老帶新訓練,多途徑培養救援所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
二是高強度訓練。現場搜救幸存者不是靠人員的蠻干,而是靠救援隊員過硬的救援技能,因此,救援隊員掌握必備的救援本領,才能勝任救援任務。只有通過階梯式的嚴格訓練,才能鍛造救援技能,更好地搜救幸存者,也只有高強度訓練,才能磨練救援隊員意志,更好地應對救援現場隨時出現的意外情況。
2.抓好人裝結合訓練。
一是抓牢基本操作。嚴扣細訓,使救援隊員掌握裝備的分解與組合、作業前后的連接與撤收,熟練掌握裝備基本操作,牢記實裝操作中注意的事項并有針對性的展開訓練;多人操作裝備時,主要是搞好協同配合,不但快捷組裝好救援裝備,還要保證裝備發揮最佳性能。
二是抓實裝備應用。災害事故現場,人員受困環境復雜,救援隊員需要使用救援裝備展開搜索和營救,使用好裝備是關鍵。強化訓練,使救援隊員能夠在不用條件下熟練應用救援裝備,更好協同開展救援作業,使人與裝備最佳結合,實現人、裝、現地完美融合,全面形成救援能力。
3.抓好實戰化訓練。
一是場地逼真。任務牽引方向,因此從擔負救援任務實際出,一切現地場景都要模擬災害事故發生后情況設置,一定要逼真形象,有身臨其境的實感,場景還要多樣化,把救援現場可能出現的情況盡可能地通過設置場景表現到位,將救援技術融進不同場景中。
二是緊貼實戰。場景訓練中,確保廢墟結構不發生大變化的情況下,充分利用場景實況性效果,嚴密組織實戰化訓練。讓救援隊員分析研判情況,自由制定方案,應用手中裝備和掌握的技術,主動實施救援,同時在救援中,還要適時發出干擾作業信號,鍛煉隊員臨機應對處置能力和心理素質,提高現場救援能力。
三、健全配套保障機制,嚴抓檢查評估
救援訓練磨礪救援技能,建設專業的訓練場地,保障與訓練配套物資器材,檢查訓練內容,評估訓練效果,提高救援訓練質量,提升完成救援任務的能力。
1.教學保到位。
一是教學場地建設好。通常按照救援需要,建設能夠滿足完成救援任務所需訓練場地。重點建設基本技能訓練場地,能夠滿足救援隊員開展救援技術訓練,適時借助現有條件,改造部分場地;積極協調相關單位,保障救援教材和電教資料,更好地提高教學和訓練質量。
二是裝備經費跟得上。救援裝備是圓滿完成救援任務的重要保證,平時配備日常的救援裝備,保障救援訓練的順利展開,救援時,根據現場條件及時更新裝備,根據消耗情況及時補充裝備;搞好經費保障,特別是裝備維修、場地維護和耗材補充,如果不能及時保障到位,都會影響救援訓練質量的提升。
2.獎懲機制化。
一是完善獎懲機制。經過調研論證,健全公正合理的獎懲措施,內容制定具有導向性,重點要將訓練成績作為評價能力水平的重要條件,與個人成長進步、先進評比等個人切身利益掛起鉤來,讓獲獎的人躊躇滿志,充分調動官兵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是推廣典型經驗。根據突出的訓練成績,積極組織評比選拔,樹立訓練先進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激勵和輻射作用,營造出“比、學、趕、幫、超”的良好訓練氛圍,促進訓練質量上臺階,進一步提升救援技能。
3.評估抓得緊。
一是重檢查評估。檢查是評估訓練質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導訓練的重要方法。檢查評估要貫穿于救援訓練的全過程,重點檢查參訓人員和訓練的時間、內容和質量是否落實,訓練方法是否科學,訓練組織是否合理,評估訓練質量是否達標,根據訓練質量和需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
二是嚴工作作風。檢查評估訓練質量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嚴禁人情至上、弄虛作假、降低標準,不能私自改變評估計劃,減少檢查內容,對訓練計劃要求的課目進行全面檢查,真正做到把人員考全、課目考齊、內容考實,實現以檢查評估促訓練質量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