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應急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國民眾應急培訓的現狀,指出當前形勢下,公共安全意識薄弱,各個培訓機構各自為戰,應急培訓流于形式,培訓的效果不理想,并分別從建立區域性公共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加強應急培訓的力度、制定科學的應急培訓內容以及完善培訓保障措施等面,指出提高應急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應急培訓;應急管理;應急保障體系
消防應急工作人員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者,他們的應急能力,在應急處置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提高消防應急人員的水平,各級培訓機構紛紛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工作,為消防應急規范化培訓積累相當豐富的經驗,而隨著培訓工作的開展,一些問題也逐漸出現在大眾面前,嚴重影響了消防應急培訓的效率。為此筆者寫了這篇文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技術參考。
一、當前中國民眾應急培訓現狀
(一)公共安全意識薄弱
現階段,我國應急培訓現狀最明顯的問題是,社會對應急培訓的宣傳不足,致使公眾的公眾安全意識較為薄弱,培訓大多是圍繞著短期的培訓目標進行,不利于整體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目前,我國消防應急培訓工作中,培訓的內容較為片面,培訓時只會介紹消防應急管理體制、消防應急機構的組織結構以及與消防內容有關的政策法規,有時還會以突發事件為例,開展專題培訓活動,這些培訓都是針對具體的問題而開展的培訓,雖然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這些培訓知識只是應急知識系統中的一個小點,使用這種培訓方式,不利于提高應急工作人員的綜合應急能力。除此之外,消防應急工作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如果單靠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術,根本無法有效提升應急能力,這種培訓模式無法適應現階段的能力需求。
(二)當前國內涉及公共安全培訓部門各自為戰,培訓流于形式
在實際的應急培訓工作中,存在著公共安全培訓部門之間獨立開展特定的培訓工作、各培訓機構間的溝通有限的情況,而且培訓大多流于形式,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應急培訓工作缺乏相應的培訓效果評價機制,是培訓流于形式的具體表現,目前,我國開展的應急培訓工作中,涉及的項目種類較少,而且在培訓之后,并沒有對培訓結果進行統計,不利于提升培訓的效果。有少數的培訓項目雖然設置了培訓效果評價機制,但是評價的方法不科學,只是選擇在培訓之后,以讓學員通過填寫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員對應急培訓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是利用試卷,對學員的理論知識進行考核,以此來實現對學員的考核。應急培訓的目的是提升學員的應急能力,要求學員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當具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因此現階段的培訓考核制度不健全,無法得出準確的培訓效果。
(三)培訓機構經費開支高,培訓效果不明顯
近年來,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國各個培訓機構紛紛加強應急培訓的基礎設施建設,豐富培訓內容,逐漸重視培訓的實戰演練,在一些培訓項目中融入模擬操練與實戰演練的培訓方式,這得到了學員的普遍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通過模擬演練對學員的應急能力進行檢驗時,只是以解決某個突發事件的能力為衡量標準,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除此之外,實戰演練耗費的資金較多,準備的時間比較久,在實際的培訓工作中,存在經費開支高,培訓效果不理想的現象。
二、提高應急能力的措施
(一)建立區域性公共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
為全面提高應急培訓效果,首先,應建立健全應急培訓體系,建立區域性公共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目前,國際上提倡建立演練課程,在實踐的過程中,為公眾普及應急知識。據對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形勢下,應急工作人員大多支持實戰演練的培訓方式,因此,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可以建立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滿足應急人員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還要編寫公共安全事故處置教案,統一培訓內容,使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與國家的相關政策相協調,確保應急培訓的正確性。建立區域性公共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有利于向公眾普及應急知識,全面提升公眾的應急能力。
(二)加強應急培訓的力度
提高應急能力,必須要加強應急培訓的力度,通過分析我國應急培訓的現狀,不難發現,在實際的培訓工作中,應急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專業的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在普通民眾方面的培訓力度還有待加強,特別是面對突發事件時,普通民眾的應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實際的培訓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度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另一方面,還要對普通的公眾與社會志愿者進行培訓。在培訓工作中,各級培訓機構應當在中央培訓機構的帶領下,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引導非公益組織加入應急培訓,通過這種多角度的培訓方式,有助于整體提升我國的應急能力。
(三)制定科學的應急培訓內容
縱觀國際的發展趨勢,應急培訓工作正朝著全面、綜合的方向發展,應急培訓涉及到的知識種類較多,融合社會科學、管理科學、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在開展應急培訓工作時,應當按照培訓對象的能力需求,對培訓的內容進行合理化的安排。應急培訓工作是為了確保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提升處理突發事件的綜合能力,加強公眾對應急培訓的正確認識,保證制定出的應急決策具有科學性,學員在學習應急培訓知識時,可以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架構,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機結合,牢牢掌握應急培訓知識,全面提升應急能力。
(四)完善培訓保障措施
這就要求培訓組織應積極與培訓機構進行溝通,加強二者之間的聯系。在實際的培訓工作中,我國應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加強培訓組織與培訓機構之間的相互協作,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培訓組織與培訓機構可以發揮出自身的培訓優勢,投入足量的資金用來強化培訓效果,提高我國面對突發事件時,處理問題的能力。除了需要加強培訓機構與培訓組織的聯系之外,還要確保師資力量的建設,應急培訓工作者應積極學習國外的有關知識,積累教學經驗,提高培訓工作者的實際能力,與此同時,應急培訓機構還要與高校加強聯系,構建實力強勁的培訓隊伍,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應急管理機構,實現培訓工作者能力水平的提高,進而提升應急人員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除此之外,還需要優化培訓應急體系,眾所周知,我國近年來,才重視對應急管理人才的培訓,各地區由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所以在培訓的資料、師資力量等層面上,并沒有形成一個特定的標準,因此,為提高我國的應急能力,必須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確立培訓的師資隊伍、資金以及培訓的教材,設立應急培訓資格證書,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在聘用應急工作人員時,對其進行考核,只有當被考核人員的結果滿足相應的崗位需求時,才可以得到聘用,避免使用未經過考核的人員負責應急工作,以免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民眾應急培訓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采用相應的辦法,提升培訓的質量。通過閱讀上述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建立區域性公共安全事故應急培訓中心,有助于為公眾普及應急知識,加強公眾對應急培訓的正確認識,保證應急機構制定出的應急決策具有科學性,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架構,全面提升應急能力。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可充分考慮上述措施,提高消防應急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薛瀾,王郅強,彭宗超,周玲.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訓體系的現狀與發展[J].社會科學家,2011,(09):101-105.
段月翎.淺論我國應急管理人才培訓體系的現狀與發展[J].企業導報,2015,(2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