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農村工作的主要力量,依法選舉村干部不僅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發展,而且事關農村的社會穩定。但L局赴Z市Q縣扶貧交叉審計組,在對Q縣2016年扶貧政策措施落實和扶貧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交叉審計中,卻查出了一起提供虛假村干部名單套取工資50余萬元的怪事。
信息比對生疑點
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將Q縣住建局提供的危房改造信息與財政局提供的村干部工資發放明細表比對發現:Q縣R鎮有兩名村干部享受危房改造資金2.4萬元。審計組將調查核實的任務交給了Y大姐和小G負責。
Q縣住建局C股長如約來到審計組辦公室。Y大姐問C股長:“你們實施危房改造的具體程序是什么?”C股長一五一十講完后,Y大姐又問:“你們享受危房改造人員中有兩名村干部,你知道嗎?”C股長表示決不可能。Y大姐把財政局提供的“村干部工資發放明細表”遞到了C股長面前,C股長詫異的同時,查看了“村干部工資發放明細表”,但嘴里不停地重復著:“是這個鎮的嗎?是這個村的嗎?是這兩個人嗎?會不會搞錯?”于是他對Y大姐和小G說:“我現在就回去核查?!?/p>
次日上午,C股長向Y大姐和小G正式匯報核查情況:“這兩名同志未當過村干部?!辈⑻峁┝俗C據。Y大姐和小G把核查的方向轉向了R鎮。

調查發現新問題
她們到達R鎮財政所,向財政所村級代管資金會計Z了解情況。Z會計表示,Z某某和F某某兩人從未當過村干部,并如實陳述事情的經過:“2015年新選的全鎮的村干部工資卡是我發放的,發完后還剩余28名村干部工資卡沒人領,經請示財政所所長L后,他讓我先保管著。2016年L所長要求我把這28張工資卡的資金取出,上交到村級經費賬戶上,按領導簽字支付給村聘用村干部工資一部分,剩余的用于村公用經費。2017年也按照2016年的程序走的,2017年用于個人工資有16人,金額14.6萬元,剩余11.98萬元是公用經費……”
Z會計拿出了她保管的Z某某和F某某兩人的工資卡,工資卡明細清單顯示:自2015年5月5日起,工資由Q縣財政局發放,2015年兩人工資共計1.68萬元,2016年3月14日,由Z會計以現金方式全部取出。延伸調查發現,Z會計取出現金存入的R鎮人民政府代管資金專戶共52.26萬元,其中2016年25.68萬元(用于發放聘用村干部2015年工資),2017年26.58萬元(用于發放聘用村干部2016年工資),涉及類似情況聘用村干部28人,和Z會計陳述的人數吻合。審計人員Y大姐和小G進行了取證,但Y大姐和小G還想知道R鎮為什么這樣做。
原來是“被村干部”
經了解,2014年年底R鎮進行換屆選舉,要求在規定時間上報選舉村干部名單,而R鎮C莊村、K莊村等幾個村比較亂,沒能選足規定村干部人數,于是從R鎮未選上村干部的人員名單中,上報了28人視為村干部,實際上用該28人名字報領村干部工資,Z某某和F某某兩人也在其中。但為了便于工作,這幾個村又聘用了一些村干部,這些聘用村干部的工資從哪里來?從上報有關部門而本人不知情的28名“被村干部”套取來的經費中來!所以R鎮財政所為這28名不知情的“被村干部”每人辦了一張工資卡,而這28張工資卡由R鎮財政所村級代管資金會計Z集中保管,適時取出現金交入R鎮人民政府代管資金專戶,部分發給聘用村干部,部分用于村級公用經費支出。
堅決頂住說情風
該問題從發現疑點到一步步延伸調查,再到最后確定作為案件線索進行移交經歷了不少周折和說情。先是R鎮一名領導多次到審計組表示,他們知錯即改,不能向上報。后是Q縣有關部門領導第一次到審計組時表示,基層工作都這樣,差不多過得去就行了;第二次到審計組時表示,審計超出了范圍;第三次到審計組時,直接拿來了一份R鎮人民政府《關于馬某某等28名村干部停發工資的報告》。但無論怎么說情,違規的事實無法改變,審計組也絲毫未受影響,依然按照自己的工作方案和節奏向前推進。
如實向上報實情
Y大姐和小G把事情調查清楚后,審計組召開了專題會議進行了研究,決定以《周報》的方式向省審計廳報告,省審計廳正式答復作為案件線索進行移交。L局出具了《審計移送處理書》,將該線索移交給了Q縣政府,R鎮財政所L所長受到了行政警告處分。
案例點評:
本案例中涉及的Z會計,沒做太多的思想工作就把問題交代清楚了,說明她知道這樣做是違規的,但迫于領導又讓其這么做,出于無奈,她在等待上級的檢查,等待糾正錯誤的時機到來,本次扶貧審計組的到來,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
本案例中“滑稽的調包”確實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他們本應該堂堂正正為聘用村干部發工資,卻選擇將錯就錯而不主動去糾正,倘若不是本次扶貧審計組糾正,這28人不知還要“被干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