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紐約蘇富比春拍開拍。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紐約蘇富比拍賣的重要高古石雕,很多都出自觀想藝術中心,這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因為作為古董商,最開心的就是能賣給藏家好的、喜歡的作品。
在今年春拍中,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接連有重量級人物出手石雕佛像。例如,明朝專場中,香港頂級富商以830萬元請得永樂宮廷佛。緊接著“靜雅堂”高古佛專場,這位富商再下一城,請得隋代觀音首。此佛像斷代隋朝(公元581~619年),高41.3厘米,估價40萬~60萬美元。由于隋帝信仰關系,佛教在隋代相當興盛,加上歷經南北朝逾150年動蕩,菩薩形象尤其受到推崇。此觀音首先后為山中商會及蔡辰男舊藏。山中商會是日本重量級收藏組織,于清末明初期間得到不少珍貴的中國文物,而蔡辰男則是著名企業家蔡萬春之子,屬于臺灣重量級藏家。他曾在1977年成立私人博物館。此觀音首以30萬美元起拍,69萬美元落槌,連傭金84萬美元成交。
而著名的大古董商埃斯卡納齊(Eskenazi)亦在“靜雅堂”場出手,以133萬美元請得南北朝的黃花石雕佛像。此佛像制于東魏興和三年(公元541年),高43.2厘米,估價120萬~150萬美元,屬于日本山中商會舊藏。1924年,此像曾在大阪展出。在這次蘇富比春拍上,此佛像以75萬美元起拍,獲7口叫價,以110萬美元落槌,連傭金共計133萬美元成交。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近年來收藏界對石雕佛像的重視與喜歡。事實上,在國外游歷期間,筆者發現在國外很多博物館都藏有中國的佛像,而且國外博物館以收有中國宋代佛像為榮。特別是歐美的博物館,到處都有中國的石刻、木雕佛像。據了解,全世界最著名的大英博物館,為了在館里放下一尊中國高約10米的北齊的石刻大佛像,曾將館里的一面墻拆掉再重砌。而在維多利亞博物館,也有一座他們引以為傲的水月觀音像。甚至在浪漫的法國吉美博物館,那里竟然有上百件中國的石雕、木刻、鎏金佛像。
還記得吉美博物館前館長曾經半開玩笑地對筆者說:“沒有宋代觀音的博物館就不叫博物館。”后來在紐約也證實了外國人對中國佛像的重視程度。雖然他們不信佛教,但是他們把中國佛像當作藝術來“供奉”。
眾所周知,中國有悠久的玉器歷史,也有很多石窟和石刻作品,與埃及、希臘、羅馬、印度不同。我們有著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也有著濃厚的佛教文化。從魏晉南北朝到唐宋元明,都有許多超越西方的非常精彩的雕塑藝術,尤其是漢唐時期,中國是當時世界上國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的國家,所以那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代言人。
然而,在這么豐富與歷史悠久的中國,很多人卻認為“最傻的人收藏石頭”。在觀想藝術中心,大家會看到其中有一層的展廳收藏的都是石頭。而從今年蘇富比春拍來看,此話差矣。如今,富豪與世界大古董商齊出手石雕佛像,由此可見這樣的藏品是國際認同的東西,而這國際認同的東西又是中國自己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