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有航母參閱的海上閱兵式,規模最大,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水平最高。另外,近期地緣政治緊張等催化劑不斷,同時軍工訂單釋放和軍工體制改革將加速。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領導人已發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號召,對軍事和備戰的重視如此之高,預計軍工行業將是貫穿未來三年的熱點板塊。
地緣政治沖突影響
年初以來,在其他板塊享受估值回升帶來的上漲之際,軍工板塊甚至還出現不小跌幅。春節前后,國防軍工板塊整體企穩,近期其持續表現更是讓投資者對板塊后市有所遐想。
在軍工行業基本面持續向好的大背景下,美國頻繁引發地緣政治沖突,包括美英法襲擊敘利亞和中美貿易戰等,全球避險情緒有所上升,成為刺激A股市場軍工板塊的因素。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近期資本市場波動偏大,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事件驅動導致的結構性行業盈利預期和估值偏差。軍工板塊中長期基本面向好,短期情緒催化帶來反彈,未來有望在軍工板塊龍頭股及白馬股帶動下走出中長期行情。
具體來看,4月以來,軍工板塊中,國睿科技、海特高新、中航沈飛、江龍船艇、中航飛機、亞星錨鏈、北斗星通等7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在10%以上,北方導航、中航機電、振芯科技、耐威科技、航天電子、中國衛星、中直股份、中兵紅箭、航天通信、中航電子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較為顯著。
資金流向方面,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現,4月以來,12只軍工股呈現大單資金凈流入態勢,合計大單資金凈流入16.66億元。其中,中航沈飛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居首,達到57992.89萬元,中航飛機緊隨其后,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16712.22萬元,此外,中國衛星、航天電子、國睿科技、中直股份、中航機電等5只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在1億元以上,上述7只個股合計大單資金凈流入達14.65億元。
除了市場資金的認可外,軍工板塊機構關注度也在不斷升溫,4月以來,包括國泰君安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證券、太平洋證券、海通證券、國海證券、招商證券等機構在內發布近百份研報透視軍工板塊投資機會,配置策略普遍傾向“超配”并有逐級提升趨勢。
軍工股集體發威
近期軍工股反復活躍,4月19日再度集體發威,多只個股沖擊漲停,包括大港股份、太極股份、華力創通、必創科技、海特高新、華東電腦等均在盤中一度漲停。其中大港股份早盤封板直至收盤,量能急劇放大,1.13億元的成交金額為上一交易日2667萬元的4倍多。華力創通、必創科技、海特高新等雖然打開漲停板,收盤漲幅仍超過5%。此外,寶鈦股份、中航電子、新研股份、國睿科技、中航沈飛等也表現活躍,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4月11日美國“羅斯福”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在南海執行例行演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4月14日美國聯合英法對敘利亞實施軍事打擊,4月18日解放軍在臺灣海峽進行實彈射擊軍事演習。國泰君安表示,近期連續的事件性催化劑有望助力軍工短期行情,而長期來看,各國軍演只是大國博弈加劇的縮影,在國際秩序加速重構背景下,軍費剛性擴張,裝備升級牽引,國防工業迎來發展大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4月19日部分軍工股沖高回落,有資金逢高派發,包括機構資金,因此需警惕部分個股階段性觸高回調的風險。
整體而言,廣發證券表示,今年以來,軍工行業調整較大,行業估值和部分上市公司估值進入歷史底部區域,行業進入價值投資階段。而經過2月以來持續反彈,行業和個股整體估值水平雖有所上移,但估值依舊處于歷史最底部區域。部分軍品主業上市公司動態PE估值處于25~30倍,對具有平臺地位的公司,現有估值中對潛在資產證券化預期體現極少。有鑒于此,該機構指出,后市隨著行業基本面改善預期加強以及市場風格切換,行業估值水平將進入持續修復階段。
部分公司業績改善
由于軍工板塊事件性催化頻發,加上基本面持續向好,自2月12日以來,軍工指數出現大幅反彈。其中,通達信的國防軍工板塊指數區間漲幅達到18.24%,明顯跑贏大盤。
軍工行情演繹至今,不少機構仍表示繼續看好,認為此輪軍工上漲背后有較強的基本面和政策面支撐。基本面方面,軍工企業訂單轉暖、業績提升;政策面上,今年資本證券化、科研院所改制、定價機制等改革將持續深入。
東興證券認為,合眾思壯、海格通信、光威復材等公司相繼披露大額訂單;中航飛機、中航電測、中航機電、振芯科技、中兵紅箭等公司一季報大幅預增,這些都反映了軍工行業抗風險和逆周期的特點。當前軍工行業已啟動新一輪招標訂貨,主戰飛機等裝備甚至出現交付難的供不應求局面。太平洋證券判斷,2018年是中國國防支出增速的拐點,近年有望維持較高水平,上市公司業績有望迎來超預期增長,預計2018年至2020年軍工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水平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改革方面,國泰君安預計,軍品定價改革有望逐步提升主機廠利潤率水平,預計2018年將邁出實質性步伐;首批41家院所改制試點有望于2018年完成,第二批試點與上市公司關聯度有望提高;同時2018年軍轉民帶來的紅利將會逐步開始釋放,建議精挑激勵到位機制靈活的軍工企業。
企業訂單爆發式增長
從行業基本面來看,軍工行業的基本面自2018年起有望實現持續好轉。
第一,軍費開支將保持持續增長。我國要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至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國防投入提升趨勢明確。預期未來5~10年內,我國軍費有望繼續保持穩健增長。
第二,裝備開支將大幅增加,高于軍費增速。國防軍工的現代化離不開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隨著我國進一步精簡裁員,相應裝備領域的投入將保持更高增速。2017年,中國軍隊裁員30萬人,兵員人數的減少意味著相應的裝備開支占比將增加,裝備開支占國防總開支的比例預計會從當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結合國防預算增速,預計未來3年,裝備開支的年均絕對增速將達到20%左右。
第三,軍費開支將逐步落地,相關軍工企業的訂單將出現爆發式增長。相應的軍費支出將在2018年逐步落地,并轉化為相關企業的訂單。預計一些核心軍工企業的訂單將在2018年出現爆發式增長。
總之,一季度以來,軍工板塊持續上行,在行業訂單量攀升且有諸多改革措施準備落地,以及基本面改善確定性較強和諸多改革措施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實施的前提下,有可能開始新一輪行情。(特別提示:以上分析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