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放開大額存單利率浮動上限后,近期各家銀行發售大額存單以及上調其利率的積極性開始增強。數據顯示,多家商業銀行上調大額存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已達到52%,較2017年年底的大額存單利率分別上調了9、13、14個基點。大額存單突然這么火,普通投資者值得參與嗎?與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投資標的相比,收益吸引力如何?
國有大行紛紛上浮利率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自4月中旬開始,全國各銀行的大額存單平均利率明顯上調。其中,建設銀行率先推出較央行基準利率上浮45%的一年期大額存單,起購金額為30萬元,發行渠道為網點、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和STM(智慧柜員機)。在建設銀行發布公告不久,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等大行也都發布公告,并推出了利率上浮45%的大額存單產品,起購金額也均為30萬元。而招商銀行推出了50萬元和100萬元起大額存單,利率較基準利率分別上浮45%和50%;原有20萬元起大額存單持續供應,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40%。
數據顯示,從收益上浮度來看,國有大行中,交通銀行的大額存單產品最有吸引力,利率上浮幅度最大可至50%,而且起點金額只需20萬元。
從期限品種看,中國銀行產品線最豐富,20萬元起點的大額存單,有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36個月、60個月9個品種;30萬元起點的沒有36個月和60個月這兩個品種。具體收益以一年期為例,20萬元起點的大額存單利率為2.1%,30萬元的為2.175%;兩年期的20萬元起點的大額存單年利率為2.94%,30萬元起點的為3.045%。
城商行上浮度更高
此次大額存單利率上浮,除了國有大行外,一向在存款利率上最有競爭力的城商行目前提供的大額存單利率也依然最具優勢。
融360檢測數據顯示,以鄭州為例,寧波銀行推出的大額存單產品,分為1年期、2年期、3年期,1年期、2年期產品年化利率分別為2.13%、3.192%,而 3年期產品為4.18%,也就是說寧波銀行的大額存單較之基準利率上浮幅度分別為33%、52%和52%。
而江蘇銀行則推出了6個月、1年期、2年期、3年期的大額存單產品,起點均為20萬元,1年期和3年期利率均上浮52%,6個月和2年期利率上浮幅度為42%。
鄭州銀行新推出的公告也顯示,大額存單利率上浮52%,其中20萬元起購的1年期產品利率為2.28%,2年期利率為3.192%,3年期利率為4.18%。據了解,外地一些城商行大額存單上浮幅度更高,有的上調之后較基準利率上浮約55%。
大額存單利率為何上調?
從目前各銀行公布的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度來看,可謂是早已“暗流涌動”,為爭大額存單,各行利率都在大幅上調。那么,大額存單利率為何上調?
事實上,銀行上調大額存單利率并非偶然。日前,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論壇上表示,將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讓市場利率與基準利率雙軌合并,這也與2015年央行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思路一致。此次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很可能就是體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利率市場化,此次各銀行爭奪大額存單更主要的原因是銀行攬儲壓力太大,吸收存款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近來,各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上升,導致銀行存款搬家現象嚴重,在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浮動放寬的背景下,難免不少銀行很想借大額存單發力進一步攬存。
上浮后收益吸引力有多大?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國有大行還是中小城商行,各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都是上浮的。那么,大額存單利率顯著提高后,與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相比,其收益吸引力如何呢?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4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近3000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4%。具體來看,產品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73%,期限3~6個月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83%,6~12個月的為4.88%,而1年期以上的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普益標準統計的數據顯示,城商行推出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要高于國有大行,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在5.5%以上,更高的甚至能達到6%。
不過,目前各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為不保本產品。而利率上浮后的大額存單,最高收益率也能達到4.1%左右。雖然收益率比不上銀行理財產品,但是大額存單在安全性和流動性上都較好于銀行理財,因此,若是投資風格趨于保守,平時有存儲習慣的投資者,大額存單不失為一種選擇。
同樣,與貨幣基金相比,無論是收益還是流動性,大額存單與貨幣基金相比仍然處于劣勢,且起投門檻略高。但大額存單的安全性仍能吸引一部分投資者。

那么大額存單該怎么選呢?大額存單是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非金融機構投資人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記賬式大額存款憑證,是銀行存款類金融產品,不過大額存單還具有按月付息乃至轉讓等功能。目前,大額存單各家銀行利率存在差別,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時不妨多走訪幾家,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或加劇銀行間攬存競爭
根據各家銀行披露的財報數據,2017年銀行存款規模分化嚴重。截至2017年年末,國有五大行存款余額達到32.14萬億元,占住戶存款的比重為49.93%。這些“存款大行”的個人存款余額增速較為平穩,在2.5%~4.9%之間,但其他銀行的攬儲能力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既有增速高達60%以上的城商行,也有存在增速為負的股份制銀行。
有消息稱,央行擬允許商業銀行適當提高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按銀行的規模分批進行。采訪中,多位銀行理財人士也表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的存款利率逐漸形成了差異化的特征。銀行更多的是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資金情況來調整執行利率。
因此,融360分析師認為:“在目前人民幣存款增速持續下滑、銀行攬儲壓力巨大的環境下,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的效果可類比于加息,有助于增加儲戶的存款收益,從而讓銀行更好地降低負債端壓力,平穩綜合攬儲成本。但是也應該小心加劇銀行間的攬存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