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從事高危職業的人不在少數,例如警察、貨運司機、消防員等。保險公司對于這類職業保險的購買有嚴格的限制,這類人群發生風險的概率要遠高于普通人,但是從事高危職業的人更需要保險來為自己的生命、健康建立保障。
職業風險等級如何劃分
那么,哪些職業才是保險公司眼中的高危職業呢?
保險公司一般將每個職業的風險按1~6級(部分公司為1~4級)分類,1級為最低,6級為最高,另外風險最高的職業類別定義為“拒保”類。
雖然各個保險公司對職業類別風險的劃分略有區別,但一般“拒保”類別人員可以基本認定為屬于極高風險的“高危職業”(尤其是對于意外風險而言),既然叫“拒保類”,個人投保的時候無疑會被拒保。
1~4類職業,通常都可以正常承保,5~6類職業雖未完全拒保,但可供選擇的保險產品相對也非常少,核保非常嚴格,被拒保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承保,通常也會追加保費。
高危職業人員怎么投保
由于高危職業風險極高,并且伴隨著群死群傷的可能性,所以一般針對個人投保人的商業保險產品是不允許以上職業人員投保的。
這些職業人員一般都是通過團體方式投保。投保人可以就具體的職業找各保險公司詢問一下在他們公司的風險等級。每個保險公司對于風險等級的評定不一定相同,盡量往風險等級低的類別劃分。
高風險職業建議讓單位進行團體投保,一方面,團體保險素來在保險公司營利性不高,并且可以壓價砍價;另一方面,投保人可以準備簡單說明材料和保險公司團險業務經理和核保員指出你現在這個工種屬于自動化工種,風險大幅降低,因此可以以較低風險職業來評估保費。
關于班車出事故,算工傷,可以要求雇主承擔責任。或者僅考慮班車上的風險,可以讓公司購買車上人員險。工傷除了社保的工傷保險外,可以讓公司購買“雇主責任險”,以規避工傷保險不足需雇主承擔的法律責任。
根據不同的職業種類如何投保,舉三個例子來說明:
例一,某大型企業集團中有部分工人從事5~6類高風險甚至拒保類職業,那么可以通過團體投保方式,企業中所有風險等級人員可以一并向保險公司申請投保,攤平風險。
例二,某施工企業工程涉及高空、隧道作業,可以將整個工程投保建工險(保費一般按工程造價計算),這樣所有施工人員都可以獲得保障(但如果出險理賠,需要建筑安全部門出具證明)。
例三,某劇組拍攝中有馬術、武打、高空拍攝鏡頭,可以由劇組作為投保人,為劇組所有人員投保意外險,可以為部分涉及高風險拍攝的演員提供保障。當然,現在的大牌明星都會單獨向保險公司購買一份保險,保障中通常都會包括各類高風險運動(例如,2017年劉德華在泰國拍攝廣告時不慎墜馬,因意外導致盆骨多處骨折,獲得保險賠付),保障很高,價格也很高,但是一般人也是無法購買的。
職業類別越高表示承保被保險人的風險性越大,也意味著投保所需的保費越高。如平安人壽的意外傷害保險,每萬元所需的保費,1類職業為15元、2類職業為19元、3類職業為23元、4類職業為34元、5類職業為53元、6類職業為68元。
有的保險公司出于風險管控需要,會提出更高的職業承保要求。如平安財險的“金萬福”綜合意外險,只承保1到4類職業,5類、6類職業及更高危職業都在其拒保職業范圍之列。
業內人士表示,需要客戶提供職業信息是因為被保險人不同的職業類別帶來的風險會有巨大的差別。有些職業風險較小,而有些職業的出險概率相對較高,為了將賠付率控制在適當的程度,保險公司要求被保險人提供職業類別,以進行合理有效的風險管控。
職業變更需及時通知
目前投保意外險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代理人渠道、網上投保等形式,保險公司一般不會要求客戶出具職業證明,但投保人應本著誠信原則,將被保險人職業信息如實告知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還要求被保險人變更其職業或者工種時,應于10個工作日內以書面形式通知保險公司。如果職業危險程度降低,保險公司將自接到通知之日起按其差額退還未滿期保險費。如果危險程度增加,保險公司則會按差額增收保險費。如果危險程度超出約定范圍,則保險公司終止合同,將未滿期保險費退還給被保險人。
此外,如果投保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未履行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本保險合同。也就是說客戶如果沒有將真實的職業信息告訴保險公司,一旦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將有權拒絕賠付。
如果被保險人在變更職業后沒有履行告知義務,假設職業危險性增加但仍在該意外險的承保條件范圍內的,一旦出險,保險公司會按照客戶原繳保險費比新職業或工種所對應的保險費率計算并給付保險金。如果職業危險程度已超出承保范圍,則保險公司將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假如張三投保時為二類職業,所繳保費為190元,保額為10萬元。之后張三更換了工作,職業危險性上升成三類,保費也應提升到230元。但張三出于疏忽沒有告知保險公司,一旦出險,保險公司給付則按(190÷230)×100%再乘以10萬元保額,約為82608元,只有原保額的4/5。如果張三的職業類別超出承保范圍,一旦出險,保險公司將有權不進行賠付。
據了解,要求消費者提供職業信息的意外傷害險,保險期限多為1年期,也有更長的如太平無事意外傷害保險,保險期間就達到10至15年。
專家提醒有購買意外險意向的消費者,在投保時應提供真實的職業信息,因為它不但關系到保費的高低,而且還關系到出險后的理賠。另外,當職位發生變化后,消費者應主動以書面形式告知保險公司,辦理相應的職業變更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