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州市委出臺《關于各級黨組織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從嚴教育管理和監督黨員干部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
對于全市各級黨組織來說,《意見》明確了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的適用范圍,實施的措施及程序等具體問題,有助于使“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推動全市各級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
“紅臉出汗”成常態 主責在黨組織
“以前涉及黨風廉政問題一般都是紀委找談話,現在由主要領導、分管領導主談,頻次也多了。”這幾年的變化,令不少杭州黨員干部感受深刻。
為抓早抓小,防止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階下囚’”的怪象,黨的十八以來,紀委“三轉”聚焦主業之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管住紀律”上來。在杭州,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抓早抓小,將監督執紀的關口前移,運用教育提醒、談話函詢等手段,讓處在違紀邊緣的同志受到教育和警醒,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紅臉”“出汗”以及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比例大幅提高。
據統計,2017年1~8月,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四種形態”處理4641人次,從比例看,“第一種形態”3297人次,占71.0%。
2016年10月出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黨內監督必須把紀律挺在前面,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黨委必須抓黨建、抓黨風,是職責所在、使命所系。要真正實踐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做到動輒則咎、抓早抓小,不僅需紀委發力,還要各級黨組織切實擔負起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對管理的黨員干部及時掌握動態,在沒有觸及紀律高壓線時就及時“紅臉出汗”,嚴把第一道關口。
新出臺的黨內法規為各級黨組織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供了依據。在杭州,市委常委會以上率下,定期開展政治生態研判,專題部署貫徹落實“四種形態”工作要求。市委書記趙一德堅持責任擔當,帶頭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每逢重要會議、走訪調研,專門強調貫徹落實“四種形態”要求,督促各級黨委(黨組)書記切實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尤其是要帶頭實踐“第一種形態”,做到重要干部親自咬耳扯袖、重大問題親自談話提醒,當好“婆婆嘴”。
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要求全市各級黨組織要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則,從關心愛護干部出發,及時處置黨員干部思想認識上的困惑或不良傾向、工作生活中涉嫌違紀違法的苗頭以及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的輕微問題,抓早抓小,切實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有效防范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
“在《意見》明確的情形下,有管理權限的黨組織應當及時采用‘第一種形態’啟動處置工作,另外還對各級黨組織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追究、強化結果運用提出明確要求。”市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些規定體現了“四種形態”主責在黨委的要求,對于強化各級黨組織、黨委主要負責人的主體責任意識,統籌運用好“第一種形態”,營造鞏固本地區本單位良好政治生態有著積極作用。
適用八類情形 運用六種處置方式
哪些問題應當適用“第一種形態”?與其它三種形態的界限在哪里?……負責起草《意見》的杭州市紀委調研發現,基層的黨組織、紀檢機關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不少困惑。為此,《意見》明確了應及時采用“第一種形態”予以處置的八類情形,回答了上述問題。
這八類情形既有對“已病”的執紀監督,又有對“未病”的聚焦關注。以第一種情形為例,“黨員干部處于崗位調整、工作變動等時期或者出現個人有關事項變化等情形,存在一定廉政風險的”。黨組織要根據黨員干部工作生活實際情況,尤其是在敏感時刻對其談話提醒,靈活運用“第一種形態”嚴防廉政風險。
此外,黨員干部思想、工作、生活、作風等方面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或有不良反映但不具可查性和可查性不大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不夠到位,管轄范圍內存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維護黨章、執行黨規黨紀不夠有力,查糾“四風”問題及其它違紀行為不夠堅決,情節輕微,不需要給予黨紀政務處分的等七種情形也應當采用“第一種形態”予以處置。
應當采用“第一種形態”予以處置的情形,該采用何種方式進行呢?
《意見》根據執紀監督實踐中總結的經驗,提煉了黨組織采用“第一種形態”處置的六種主要方式,即:談話提醒、約談函詢、批評教育、責令檢查、通報、誡勉。
“這六種方式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前不久,某社區黨員干部為了增加集體收入違規建了一個倉庫,街道紀工委就綜合使用了兩種方式進行處理。”市紀委負責人介紹,在實際工作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其它方式。
此外,《意見》還要求,對于接受“第一種形態”處置的領導干部,應當在民主生活會上把群眾反映、巡視反饋、組織約談函詢的問題說清楚、談透徹,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組織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