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創新的活力要靠“人才”,而發展的活力則靠“人”。淘寶、快遞、外賣……種種互聯網+,缺了那些靠體力吃飯的外來務工者,全都玩不轉。我們需要創新的活力,更需要發展的活力。
新的杭州居住證積分政策來了!《杭州市居住證積分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近期發布。統覽這項居住證積分新政,基本上就是向“人才”傾斜。城市注重人才、想方設法吸引人才是對的。但一個城市,沒有“人才”不行,沒有“人”更不行。或者可以換個說法,那些從事環衛、保潔、服務員、保安、協警、快遞、建筑、生產等等職業的外來務工者,也都是“人才”。沒有了這些人,很難想像城市還能正常運轉。
這些外來務工者,不僅是來掙錢養家的,同時也是給這個城市作貢獻的,這個貢獻不僅包括勞動,還包括消費、納稅。他們沒有這個城市的戶口,但他們是這個城市的納稅人。如果我們認同稅收就是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他們就該與城市居民一道共享城市發展的成果。
是的,城市資源有限,人口不能無限制擴張,所以才要定出種種條條框框。這樣的限制也許是必須的,迫不得已的,或者可以說是權宜之計。但作為杭州,對外來務工者,除了在戶籍上限制之外,還是應該盡最大能力保證他們的福利,比如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福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外來務工子女的上學問題。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源所在——城市只接受他們的父母,而不接受他們。他們如果被帶到城市,等待他們的就只有兩種結果:或者輟學,或者到民工子弟學校就讀。而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質量與周邊環境,也是眾所周知的。
杭州作為萬億俱樂部“新來的年輕人”,作為發達城市,完全有能力辦更多的學校,擴大既有教育資源,來接納外來務工子女。如果杭州這樣做了,那么戶籍人口擴張的壓力也就相應小了——戶籍之所以昂貴,不就是因為附著其上的種種福利嗎?而作為外來務工者,必將更加熱愛這個城市,對這個城市更加有歸屬感。切莫以為富陽劃區了、臨安劃區了,廣大農民都成了市民,不需要外來務工者了。須知,杭州農村地區的戶口比杭州城區的戶口還要值錢,而且他們有更多的職業選擇與致富路徑選擇,廣大外來務工者將依然是這個城市保持繁榮與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力量。
城市創新的活力要靠“人才”,而發展的活力則靠“人”。淘寶、快遞、外賣……種種互聯網+,缺了那些靠體力吃飯的外來務工者,全都玩不轉。我們需要創新的活力,更需要發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