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威
內容摘要:小學生作文空話大話多,沒有細節描寫意識,以致作文空洞無味,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細節描寫意識,平時加強細節片段練習,讓人物系形象活起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關鍵詞:文章靈魂 細節意識 片段訓練
細節即細小的環節或情節。細節決定成敗,做事是這樣的,其實作文也如此。現在的小學生寫記敘文往往忽視細節描寫或不懂細節描寫。在他們的習作中難以見到細節,大話空話籠統的敘述占大量的篇幅。寫人記事的文章往往都要通過事情來反應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優良品質等,這樣才能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栩栩如生,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不至于空洞乏味。人物描寫往往要選定典型的事跡,之后我們要認真設計好細節描寫,在細節描寫上下功夫。細節要細小,從細小中見真情,細小中見偉大。
細節描寫從某總意義上說是文章的靈魂,重視細節方面精雕細刻,用它代替籠統抽象的敘述是增強作文表達力的必要手段。細節描寫真實、典型,往往能更好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風貌,表現人物的思想品質。讓文章做到具體生動。那么怎樣抓好細節描寫?
一.首先要培養細學生細節描寫的意識
巴爾扎克說:“當一切的結局都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都已經過加工,這時,在前進一步,唯有細節組成作品的價值。”我覺得提高細節意識更能引發學生的主動性。因為細節描寫可以讓膚淺走向深刻,讓枯燥走向生動。意識是行動的先導,課堂教學中應培養細節描寫意識,讓文章生動起來。如前文所言既然課本中經典的細節描寫隨處可見,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多下功夫充分引導學生分析,領悟作者如何進行細節描寫,培養學生細節描寫的意識。指導學生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寫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抓住具體的情節進行細節刻畫,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對抓住具體情節進行細節刻畫的方法反復訓練,使之成為能力。
細節描寫在寫人記事文章中包括語言細節、動作細節、神態細節、外貌細節等。根據表達的中心有選擇地進行哪種細節描寫,讓學生明白這些描寫對突出中心起什么作用。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這是《老人與海鷗》片段。連用了三個“褪色”一個“過時”寫出了老人的外貌。這是一個多么簡樸的老人。然而這樣一個勤儉的老人,卻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鷗。什么力量驅使老人這樣做?是老人對海鷗那種無私的愛。這里用不多的文字,向讀者呈現了一個愛海鷗的老人形象。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這是老人喂海鷗的一個動作細節描寫。“放”“退”“撮”“呼喚”“邊走邊放”老人的動作是那么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多么默契,“掃”字把鷗群吃食的樣子描繪得生動鮮活。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人與動物和諧共處,其樂融融。大大增強了文章表現力。課堂上教師引導得當,這些細節會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對增強學生的細節描寫意識起積極作用。
二.加強片段訓練
教師在平時的習作練習中提醒學生進行細節描寫。克服說空話大話的思維習慣。許多學生習作時苦于完不成老師要求的字數。其實細節描寫好了,自己的文章變得具體形象生動,有血有肉,文章自然也就寫長了。盡管課堂上學了那么多的細節描寫,但學生一提筆作文,往往會把細節拋在九霄云外。加強片段描寫是增強學生細節描寫意識及提高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有針對的訓練。如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勞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同學們勞動的情形,抓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刻畫人物。做一些輕松愉快的游戲,指導學生觀察,刻畫出人物言行,寫寫場面的氣氛。觀察景物要抓事物的形狀、顏色大小、味道等特點描寫。一次我帶學生觀賞梨園風光,讓學生動筆,有的學生寫到“我摘下一朵梨花瓣,白白的,我把它拋向空中又落到我掌心,真好玩。”顯然描寫不足,因為沒有仔細觀察,缺乏想象。我便引導學生說出梨花的顏色、形狀、像什么,指導修改。這位學生把這段改為“我輕輕地摘了一朵小花瓣,雪白雪白的,在陽光下發出銀光,像一顆顆小星星微笑調皮地眨著眼。五片花瓣軟軟的,滑滑的,黃色的花蕊。我輕輕地把它拋上空中,看著它又慢慢地掉在我掌心,真像一只只小蝴蝶呢!”
這樣練習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讓學生逐漸養成了進行細節描寫的習慣,提高寫作技巧。有無細節描寫決定自己的作文能否生動傳神,細節描寫是能否寫好記敘文的關鍵。細節決定成敗,學會細節描寫,讓筆下的文字更有感染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大灣井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