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蓓
內容摘要:本文介紹了英文新聞標題中的隱喻。文章摘取了2016年《紐約時報》中若干含有隱喻的新聞標題,對其源域、目標域和類型進行分析,揭示了隱喻的本質——通過一種事物來理解另一種事物——是如何在英文新聞標題中得到體現的。這種分析有助于讀者理解新聞標題,從而迅速抓住新聞報道的主旨。
關鍵詞:隱喻 新聞標題 源域 目標域
近年來,隱喻成為了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現象。對隱喻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亞里斯多德時期。傳統修辭學里,隱喻被認為是一種修辭方法。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Lakoff和Johnson對隱喻的研究擴展了隱喻概念的內涵。他們認為,隱喻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有力工具。這標志著隱喻研究進入到了認知階段。如今,隱喻,從最初的一種修辭方法,已經成為了一種強有力的認知工具。隱喻的本質就是通過一種事物來理解另一種事物。隱喻是從源域到目標域的投射,而兩個域之間的相似性是這種投射的基礎。Lakoff與Johnson認為,隱喻可分為結構隱喻、空間隱喻和實體隱喻。
標題是一篇新聞報道的精煉。當讀者閱讀傳統紙媒時,最先瀏覽的往往是新聞標題。如果時間受限,他們往往會根據自身需要,通過標題來挑選幾篇進行閱讀。而網絡新聞更甚,讀者只有對標題感興趣,才會點擊鏈接進一步閱讀全文。因此,為了使新聞標題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讀者,對新聞的傳播效率產生重要影響,作者會采用各種手法使標題更為生動。隱喻便是新聞標題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能對新聞標題的表達效果,對新聞的傳播效率產生重要影響。
2016年5月30日出版的《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中有一篇題為From the Seeds of the Arab Spring, a Harvest of Dystopian Fiction的報道。標題中使用了典型的結構型隱喻。結構隱喻指隱喻中源域的結構可系統地轉移到目標域中,使受眾可以按照源域的結構來系統地理解目標域。這篇報道介紹的是近年來阿拉伯國家出現的大量反烏托邦小說的現象。標題中的源域是一片作物,種子被播下,果實得到豐收。而目標域中的“種子”是2010年底在一些阿拉伯國家發生的一系列以"民主"和"經濟"等為主題的反政府運動,即“阿拉伯之春”。在運動過去若干年后,國家情況并未好轉,人民的心情由充滿期待變成了無比失望。這時在多個阿拉伯國家涌現出的反烏托邦小說,正是文字工作者們這種心情的寫照,他們用科幻小說和超現實主義的形式來描寫糟糕的政治現實,而這種政治現實正是“阿拉伯之春”的種子結出的果實。讀者通過閱讀標題,能通過自己熟悉的源域理解抽象的目標域,抓住源域和目標域的相似點,也就理解了隱喻的內涵,從而快速了解了這篇報道的主旨。
空間隱喻也稱為方位隱喻,通過上下、內外、左右、前后、邊緣與中心等表達方位的概念來表達另一系統的概念。2016年5月27日出版的《紐約時報》有兩個標題都出現了空間隱喻,分別為Mexican Military Runs Up Body Count in Drug War和Before ‘Brexit Vote, A Rise in Immigration。up(上)和rise(上升)在這里都表示數量的增加。Lakoff和Johnson指出這一類型隱喻的物理基礎是如果一個容器里的物體增多,容器中物體的高度會上升。這一類型的隱喻在中英文中都極其常見,以至于人們大都已經習以為常,忘記它其實是一種隱喻了。在2016年5月25日的《紐約時報》的體育版有一篇題為Thunder, in Rout, Put Warrior on the Brink of Elimination的籃球報道。其中也包括一個空間隱喻,即IN IS INCLUNDED,OUT IS EXCLUDED。brink意為“邊緣”,on the brink of elimination即暗喻快被淘汰了。
在2016年5月27日出版的《紐約時報》上,出現了一篇題為Subways in the Northeast Are Showing Their Age的報道,提出了美國東北部紐約、華盛頓、波士頓等城市地鐵故障頻現的問題。此標題中的隱喻,源域是人,目標域是美國東北部的地鐵,其共同點是隨著年紀增大,漸顯疲態。這種擬人(Personification)型的隱喻也是實體隱喻的一種。
隱喻使新聞標題更加簡潔生動。了解英文新聞標題中的隱喻,有助于普通讀者通過隱喻思維,以對已知事物為基礎,提高對新事物的認知,從而迅速掌握新聞報道的主旨。
參考文獻
[1]La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