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英 柳翠怡
(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092)
城郊出游自駕車游客方式轉移影響因素研究
——以東錢湖為例
惠 英 柳翠怡
(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上海 200092)
自駕游在城郊短途出游中的比例不斷上升,帶來了交通擁堵、停車困難、停車秩序混亂等一系列交通問題,如何引導自駕車向公交轉移成為多數旅游景區亟須解決的問題.文中以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為例,利用Logit選擇模型,研究各類因素及措施對自駕車游客方式轉移的影響,有助于景區交通規劃與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效果評估.研究表明,同游人數、限制小汽車使用措施、增加公交服務、提高停車收費等因素對方式轉移行為有顯著影響,對于同類景區也存在一定的借鑒意義.
城郊出游;自駕游;方式轉移;影響因素
城市經濟的發展催生市民對旅游休閑需求的增加,自駕游已經成為我國城鎮居民外出旅游的一種重要的出行方式,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周邊的許多道路節假日機動車交通量超過了平日交通量,在近郊短途游中,自駕游的趨勢更甚[1-2].城郊景區具有“景城結合”的特點,旅游交通和城區生活交通的疊加給景區交通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從而產生擁堵、停車困難等一系列交通問題.為提高景區服務品質及形象維護,針對市郊旅游景區的交通規劃及管理成為管理者的關注點,如:深圳市大鵬新區旅游交通規劃、蘇州太湖度假區旅游交通規劃、無錫大靈山景區旅游交通規劃等,城郊景區的優勢在于其能夠利用城市公交系統為自身服務,以上旅游交通規劃的共同點都在于通過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完善公交系統或限制小汽車使用來實現小汽車的方式轉移[3-4].但上述規劃不能體現所提出措施的實施對游客行為的影響,顯著影響自駕車游客進行方式轉移的因素亦未可知,而這恰恰是管理者和決策者所關注的重點以及決策的依據.
文中以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為例,通過問卷調查,研究在東錢湖地區地鐵通車之后,自駕車游客向地鐵轉移行為的影響因素,可以為東錢湖景區的交通發展預測以及交通管理措施的實施提供依據,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東錢湖景區位于寧波市鄞縣東錢湖鎮,距寧波市區約9 km,素有“寧波市民的后花園”之稱.景區內部路網主要依托圍湖布設的雙向2車道的環湖路建立,西邊與鎮區生活道路相接,東邊多為山脈,僅依靠環湖路通行.隨著城郊短途旅游需求的增長和東錢湖自身的發展,城市交通對旅游交通的影響增大,旅游高峰日環湖路部分節點的擁堵成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而通行能力和容量有限的環湖路節點“瓶頸”的出現,也極易導致整個環湖路網的癱瘓.
目前,到達東錢湖游玩的游客中,小汽車分擔比高達62%,若不對小汽車的使用加以控制和引導,景區內部的交通將更加惡化.規劃至2020年,寧波市地鐵4號線將通車并在東錢湖設站,地鐵的通車將是改善東錢湖出行結構的契機.在地鐵開通前,通過對游客進行意愿調查,了解游客對利用地鐵出行的意愿,研究自駕車游客進行方式轉移的影響因素,可以為地鐵開通后東錢湖旅游交通的發展趨勢預測,以及應當采取的管理措施提供一定的決策依據.
對自駕車游客的行為和特征分析是引導其進行方式轉移的首要任務.根據對現狀的調研,結合現有的自駕游研究,東錢湖自駕游的主要特征如下:
1) 更適合家庭、多人出游 現有文獻表明,自駕車游客更加偏好多人出游[5],東錢湖景區內的大多數景點,如雅戈爾動物園、水上樂園,等,都是適合家庭及多人出游的游覽項目,同時,也不乏周末到此搭帳篷休閑的家庭.家庭出游通常人數較多,自駕車更有利于營造小團體氛圍,而當同行者中含有老人或小孩時,更加需要考慮同游者的身體狀況及各類需求,如老人行動不便、兒童玩具攜帶,等.城郊自駕游出行距離短且出游計劃十分靈活,不僅便于攜帶各類所需物品,同時也可以根據同游者的實際狀況修改出游計劃.
2) 出行者對景區信息更加了解 當前,東錢湖的主要客源市場為本地市場,本地游客居多.本市居民對于景區更加了解,包括景點的分布、景區內部路網、景區活動以及特殊時期景區采取的一系列交通管理措施等,本市居民對當地景點的信息獲取相對非本市居民而言更加及時和全面.
3) 出行成本更低 出行成本指的是廣義的成本,包括物質成本和時間成本.一方面,城郊自駕游出行距離較短,其所耗費的交通出行費用(如高速公路收費、燃油費用等)更低,并且,本地旅游景點通常對本市居民實施門票優惠政策,多方面的措施和政策降低了游客自駕游的出行成本,并且,選擇城郊短途游的旅客對基本消費的敏感程度更高,對于一些可視的、即時的價格差異,或許會對游客產生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近郊出游實現了最短距離內的旅游休閑,使得城市居民能夠在周末這類短時間內實現旅游這一出行目的,時間成本較低.
根據上述自駕游特征分析,可以初步預測影響自駕車游客進行方式轉移的因素,在后續調查和研究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方向性、針對性地對以下影響因素進行實績和意愿調查.根據研究結果,證實某影響因素是否顯著影響游客的選擇行為,以及該影響因素對游客的選擇行為影響程度,從而為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
1) 出行類型、同游人數,以及同游者構成的影響 當出行類型為家庭出游,或同游者中存在老人和小孩時,游客對自駕車的依賴程度和偏好可能更加明顯,當同游人數較多時,自駕車更有利于小團體氛圍的營造,同時多人分攤自駕出行的成本可能相較于其他交通方式更低,因此,家庭出游、多人出游或攜同老人/小孩的出游可能更不傾向于進行方式轉移.
2) 交通管制措施的影響 景區的交通管制措施信息發布不及時是國內許多景區的弊病之一,當景區管理者采取了相對復雜的交通管制措施時,本地游客能夠更快地獲取信息,并且對相關措施有著更加直觀的理解.因此,相對于非本地游客而言,本地游客對于景區實施的交通管制措施可能更加敏感.
3) 改變出行成本的影響 由于當前城郊自駕游出行成本較低,當出游的物質成本或時間成本出現明顯的上漲時,對這類成本較為敏感的游客,可能更傾向于進行方式轉移,如停車費用升高造成的物質成本上漲[6]、需要停車換乘或利用公交出行導致的時間成本上漲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游客的旅游行為高度符合旅游地吸引力距離衰減規律[7],當“距離”增長時,旅游地的吸引力也就相應地減少了,改變出行成本對游客的影響將不僅僅在于是否進行方式轉移,從景區的角度出發,同時也要考慮是否會導致游客放棄出游行為.
問卷調查于2016年10月15,16日開展,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 出游基本信息部分 包括游客的居住地、出行屬性、同游者人數以及同游者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等;(為降低調查難度,沒有對被調查者的個人信息,如:收入、年齡進行詢問).
2) 出行方式及計劃部分 包括游客的到達方式、游覽時長、游覽計劃等.
3) 意愿調查部分 包括游客關于管理措施的意見、地鐵轉移的意愿等.
4) 景區評價部分 包括游客對景區各方面設施的滿意度.
問卷調查總計獲得問卷332份,篩除非自駕車游客及無效問卷后,針對自駕車游客的有效問卷為207份.由于游客總量巨大,選擇容許誤差e=0.1,置信區間L=0.99(則z=z1-L=2.68),總體可變性p=0.5,由式(1)可得最小樣本數量為180,有效問卷數量滿足最小樣本要求[8].

(1)
2.2.1Logit選擇模型
常用的旅游交通行為分析工具有多項分層Logit模型(multinomial nested logit model)、分層Logit模型(nested logit model)、時間序列及Scheduling等方法.文中采用非集計的Logit模型建立自駕車方式轉移行為模型.需要注意的是,Logit選擇模型存在IIA(無關選擇獨立性假設),在進行變量的選取時,相關或存在共線性的兩個變量不能同時納入模型中.
2.2.2問卷數據處理
根據問卷所調查的內容,整理出可用于建模的變量,并對變量進行賦值和修正,具體的變量描述及賦值以及相關性檢驗結果表1.

表1 變量一覽表
2.2.3建模結果
利用SPSS 22.0軟件對模型進行標定,變量篩選的結果見表2.由表3的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可知,預測值與觀測值之間沒有顯著差別,擬合效果較佳.結果顯示,對自駕車游客向地鐵轉移的行為具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包括:同游者人數、對小汽車使用的限制措施對乘坐地鐵出行的影響、增加公交服務對乘坐地鐵出行的影響以及提高停車收費對乘坐地鐵出行的影響.

表2 模型標定結果

表3 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
關于同游者人數(a3PARTN)的系數符號為-0.640,說明隨著同游者人數的增加,原自駕出行的游客不傾向于向地鐵轉移,且同游者人數每增加1人,游客需求你則地鐵出行的可能性在常數0.461的基礎上將減少0.640.這與第1.3節中關于方式轉移的影響因素預測相契合.意外的是,“同游者中是否有老人或小孩”對是否愿意向地鐵轉移無顯著影響,一定程度可以說明,現有文獻中“年齡”對選擇行為的影響在東錢湖并不適用.
對小汽車使用的限制措施對選擇行為的影響(c16TRCTRL)中,c16TRCTRL(3)(表示:采取這類措施后愿意向地鐵轉移)的系數符號為正且絕對值較大,為1.327和0.810,表示這類措施的實施對地鐵轉移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說明當采取了小汽車使用限制的措施時,對這類措施最敏感的游客相較不敏感的游客,選擇地鐵出行的可能性在常數0.461的基礎上將增加1.327,較敏感的游客增加0.810.故實施針對小汽車使用的限制措施可以作為促使游客進行方式轉移的有效手段.
增加公交服務與地鐵直接換乘對選擇行為的影響(c16PUB)的系數符號為正且絕對值較大,為1.189,說明愿意接受增加公交與地鐵換乘的自駕車游客傾向于向地鐵轉移,當增加了公交服務后,游客選擇地鐵出行的可能性將在常數0.461上增加1.189.這類游客雖然目前是自駕出游,但現狀并沒有很好的公交出行方式可供選擇,當公交系統完善后,這類游客的公交使用偏好將凸顯,故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公交服務是促使游客進行方式轉移的關鍵.
提高停車收費對乘坐地鐵出行的影響(c16PF)中,c16PF(3)(表示:采取這類措施后愿意向地鐵轉移)的系數符號為正,為0.923,表示這類措施的實施對地鐵轉移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對收費提高較為敏感的游客,相較不敏感的游客明顯更傾向于向地鐵轉移,提高停車收費后,游客選擇地鐵出行的可能性將在常數0.461的基礎上增加0.923.
從建模結果來看,針對地鐵轉移采取的各類管制措施對東錢湖自駕車游客地鐵轉移行為都有或大或小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對小汽車使用的限制措施”,這類措施對游客的出行具有即時、直接的反映和影響,而“提高停車收費”這類措施對于游客而言屬于出行后的影響,其影響程度并無預想中那么大.另外,“增加公交服務”的影響也不容小視,而在提供公交服務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公交系統的制式選擇,是否適合多人出游,如何在乘坐公交的同時保障多人出游的小團體氛圍.
由于“小汽車使用限制措施”及“增加公交服務”的影響效果顯著,推薦東錢湖景區在地鐵開通后的一般旅游高峰日,如旺季的周末,采取“限制+公交服務”結合的方法,在限制小汽車使用的同時,為游客提供其他可選擇的、完善的出游方式;在旅游的極端高峰日,如小長假的第一天、沿湖景點特殊活動日等,采取“限制+公交服務+收費杠桿”三管齊下的方法,并相互配合執行,最大限度地誘導游客放棄自駕而選擇公交出游,并做好信息宣傳工作.另外,在本次調查中,3人及以上同游的游客占約80%,對于多人同游小團體的引導也尤為重要.具體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議如下:
1) 限制小汽車使用方面 ①可針對通行能力有限且無法或不建議進行道路擴容的路段和區域采用禁行或限行的管理辦法;②采用外圍截流換乘的方法,通過在東錢湖景區的外圍設置免費停車的截流場,在截流場停車后通過接駁的公交進入景區;③通過嚴格禁止路內停車限制小汽車使用.
2) 增加公交服務方面 ①開設景點與地鐵站、截流場的接駁公交作為內外銜接的交通方式;②景區內部也需要增加公交服務,根據環湖不同的游客出行特征進行公交線路的設站和發車頻率調整.
3) 提高停車收費方面 ①單純地提高內部停車場的收費標準;②營造內部和外圍停車場收費標準差,內外不同的停車收費標準或更能促使游客在外圍停車并利用公交到達景區內部.
4) 多人同游的引導 ①可從保障小團體的私密性氛圍出發,在公交的選擇上,采用小運量微循環的電瓶車或更加受到小團體的偏好;②從降低多人同游的出行成本出發,如:對多人公交出游給予景點票價優惠等.
城郊自駕游越來越成為城市居民喜愛的休閑方式,但城郊景區交通資源有限、景城結合,如何引導自駕車游客進行方式轉移尤為重要.文中以東錢湖為例,研究了影響東錢湖自駕車游客向地鐵轉移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強的針對性,與東錢湖景區交通現狀相似的其他城郊景區,可借鑒東錢湖的分析結果進行景區的管理和控制.
對于城郊出游自駕車游客的方式轉移行為的后續研究仍存在較大空間.一方面,影響自駕車游客方式轉移的因素還有很多,受調查條件和問卷設置的限制,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沒有被包含在模型中,如:游客的收入等個人屬性[9],游客對綠色出行的態度等相關價值觀,信息發布與獲取相關的因素[10],游客對于限制汽車使用的態度在不同季節的區別等[11].相似城郊景區在進行調查研究時,可對以上影響因素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探索.另一方面,家庭及小團體出游是城郊出游的主體,把握這部分游客的心理對實現方式轉移有較大幫助,故應加強和深入對家庭及小團體出游的意向性的研究.
[1] 平少華,孫永海,鄧琪.城郊旅游交通規劃研究:以深圳大鵬新區為例[C].中國城市交通規劃2012年年會暨第26次學術研討會,福州,2012.
[2] 關宏志,邵潔,李亞茹,等.自駕車旅游交通行為分析模型[J].城市交通,2005,3(4):59-62.
[3] 陳宗軍.度假區旅游交通規劃研究:以蘇州太湖度假區為例[C].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青島,2013.
[4] 劉瑩.旅游區交通規劃研究:以無錫大靈山景區為例[C].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貴陽,2015.
[5] 于海波,吳必虎.國外自駕游研究進展[J].旅游學刊,2011,26(3): 55-61.
[6] DICKINSON J E, ROBBINS D, FLETCHER J. Representation of transport: a rural destination analysi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1):103-123.
[7] 樊貴玲.國內城郊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縱覽月刊,2013(4):587-592.
[8] 洪瑜龍,陳亞陽.市場調研中隨機抽樣樣本容量的確定[C].2012世界管理論壇暨東方管理論壇,上海,2012.
[9] 汪相征,宮曉剛.旅游景區交通方式選擇行為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2(9):83-86.
[10] 張曉燕,張善芹,馬勛.我國自駕車旅游者行為研究:以華北地區為例[J].旅游學刊,2006,21(9):31-35.
[11] HOLDING D M. The sanfte mobilitaet project: achieving reduced car-dependence in European resort areas[J]. Tourism Management,2001,22(4):411-417.
Research on Influence Factors of Mode Transfer Behavior of Self-drive Tourists in Suburban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Dongqian Lake
HUIYingLIUCuiyi
(TheKeyLaboratoryofRoadandTrafficEngineeringoftheMinistryofEducation,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With the proportion of self-drive increasing constantly in the suburban short-distance travel, a series of traffic problems, such as congestion, parking difficulty and parking disorder, has been triggered. It become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at how to guide self-drive tourists transfer to public traffic service. Taking Dongqian Lake as an example, a logit choice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research on all kinds of influence factors and measures of transfer behavior of self-drive tourists in suburban tourism, 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cenic traffic planning, management measures making and effect evalu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eries of factors, such as the numbers of travel partners, measures on limiting car-using, enriching bus service and higher parking fe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de transfer behavior, which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other similar scenic spots.
suburban tourism; self-driving tour; mode transfer; influence factor
U491
10.3963/j.issn.2095-3844.2017.06.019
2017-10-05
惠英(1975—):女,博士,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交通規劃設計與管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