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水生
高中物理學的學習困難之處在于受力分析,而受力分析的難點在對于物體受到摩擦力進行分析。摩擦力是力學中的三大性質力之一,正確認識摩擦力對整個力學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的學習主要涉及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分類和判斷方法如下。
1.靜摩擦力是否存在及方向的判斷方法
(1)假設法:假設光滑,物體若發生相對運動,則其方向即為相對運動趨勢方向。
(2)反推法:從研究對象表現出來的運動狀態,結合物體受到的其他力,反推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其存在時的方向。
a.f靜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b.f靜的范圍:fm≥f靜≥0。
2.滑動摩擦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是判斷的依據。特別要注意“相對運動”的含義,它是指研究對象相對于被接觸物體所進行的運動。
a.f滑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b.f滑的大小:f滑=μFN。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關于摩擦力的問題,筆者就以下幾個有關摩擦力問題的分析。
一、摩擦力的基本問題
例1.如圖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為40N的物體,受到F1=13N和F2=6N的水平力作用而保持靜止.已知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
(1)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與方向;
(2)若只將F1撤去,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若撤去的力不是F1而是F2,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又如何?
(3)撤去F2后,因F1>fm,物體將向左運動,受到滑動摩擦力作用f2=8N,方向向右。
點評:本題關鍵是要能正確判斷物體受到的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先假設物體相對地面靜止,根據平衡條件計算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跟最大靜摩擦力相比較。如果小于最大靜摩擦力則假設成立,如果大于最大靜摩擦力,則物體已經滑動,則要按滑動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二、摩擦力的綜合問題
例2:如圖所示,斜面體M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位于斜面上的物塊m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作用。設物塊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1,斜面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F2。增大推力F,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如果物塊沿斜面向上滑動,則F1、F2一定增大
B.如果物塊沿斜面向上滑動,則F1、F2一定不變
C.如果物塊與斜面相對靜止,則F1、F2一定增大
D.如果物塊與斜面相對靜止,則F1、F2一定不變
解析:若物體沿斜面向上滑動,F1=μmgcosθ,m對M的摩擦力、壓力均不變,故F1、F2不變,A錯、B對。若物塊與斜面相對靜止,m受靜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向下或者為零,故F增大,F1可能增大,也可能減小;取整體作為研究,F增大,F2一定增大,C、D錯。
點評:本題A、B選項物體向上運動時m受到M的滑動摩擦力,M相對地面靜止,受到地面的是靜摩擦力。力F作用在m上且沿斜面向上,不影響m對M的壓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判斷比較明確。C、D選項由于物體受力沿斜面向上,則物體在斜面上相對斜面運動趨勢不明確,根據F的情況來判斷,有三種可能情況,需討論處理。
例3:如圖所示,質量分別為mA、mB的兩物塊A、B疊放在一起,若它們共同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傾角為α的斜面勻速下滑。則( )。
A.A、B間無摩擦力
B.A、B間有摩擦力,且A對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C.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tanα
D.B對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為(mA+mB)gsinα
解析:對AB整體:(mA+mB)gsinα=μ(mA+mB)gcosα,∴μ=tanα,故C、D正確;對A受力分析知,B對A摩擦力fBA沿斜面向上,∴A對B摩擦力fAB沿斜面向下,故B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了整體法和隔離法的靈活運用。A、B共同沿斜面下滑,在研究B與斜面之間摩擦力情況時可以把A、B看成整體,根據滑動摩擦力知識來解決。在研究A、B之間的摩擦力時,采用隔離法,由于A、B相對靜止,需根據靜摩擦力條件判斷A、B之間有無靜摩擦力及方向。
總之,涉及摩擦力的問題,我們就要根據摩擦力的知識,正確判斷出摩擦力的有無、性質、方向及大小。靈活應用假設法、整體法、隔離法等方法來解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