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樊華
高三第二輪復習主要是給學生構建知識框架,使零碎的知識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同時讓學生樹立局部與整體統一的觀點。出于這個目的,我專門針對生命系統內的信息傳遞結構從微觀到宏觀建了一個知識框架,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歸納:細胞內的信息傳遞、細胞間的信息傳遞、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用時為一課時,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小組討論競賽法和教師精講點撥法,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和學案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了學生的很多優點,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細胞內的信息傳遞
知識復習:
學生能夠非常順利地說出中心法則以及其中五個信息流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場所、產物。老師播放完轉錄和翻譯的動畫過程后提了一個問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轉錄翻譯的區別是什么?部分學生回答不上來,這說明學生對知識的延伸拓展還不太到位,當然部分同學馬上想到了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前者沒有核膜的阻擋,所以轉錄和翻譯能同時進行,而后者有核膜的阻擋所以不能。學生能說出這一點是我值得欣慰的地方。
專項訓練:
1.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①分子大小相同,堿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一定相同
②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達出相同的蛋白質
2.圖中m、n、l表示哺乳動物一條染色體上相鄰的三個基因,a,b為基因間的間隔序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細胞中,m、n、l要么同時表達,要么同時關閉
B.若m中缺失一個堿基對,則n、l控制合成的肽鏈結構會發生變化
C.a、b段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和脫氧核苷酸
D.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為身份識別的依據之一
學生對第一題回答得很好,但是第二題就回答得比較困難,其實學生的問題主要是識圖能力不高,其實只需要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即可。以后在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圖文轉換能力。
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知識復習:
細胞間的信息傳遞包括:動物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和植物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動物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包括物質傳遞和接觸傳遞,物質傳遞包括激素、神經遞質、淋巴因子。接觸傳遞包括精子和卵細胞之間,效應t細胞和靶細胞之間的傳遞。植物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主要是通道傳遞。
專項訓練:
下列有關膜蛋白及其相應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紅細胞膜表面有血紅蛋白能結合氧氣以及轉運葡萄糖的載體能轉運葡萄糖
B.T淋巴細胞膜的表面有抗體能結合抗原以及轉運氨基酸的載體能轉運氨基酸
C.胰島B細胞膜表面有胰島素受體能結合胰高血糖素以及轉運氨基酸的載體能轉運氨基酸
D.骨骼肌細胞膜表面有神經遞質受體能結合神經遞質以及轉運葡萄糖的載體能轉運葡萄糖
部分學生在做這道題的過程中突出的優點是明確受體和載體的專一性,暴露的問題是分不清激素對應的靶細胞,不明確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分不清載體和受體。比如C選項學生只把胰高血糖素改成了胰島素,其實同時還應該把胰島B細胞改成肝臟細胞肌肉細胞更恰當一些。當然也可以把胰島素受體改成胰高血糖素受體。我趁熱打鐵提出另外兩個問題:1:如果把圖右邊的文字換成氧氣和轉運氧氣的載體,結果是對還是錯?有的學生說對有的學生說錯,借助這個題向學生強調不同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不同。2:能不能把圖中的載體和受體兩個詞語互換?借助這個題向學生強調載體是運輸物質的,而受體是識別物質的。
有時候學生齊聲回答問題時效果很好,回答的也對,但學生單獨回答問題時就會語無倫次,思路不清,所以今后要盡量讓學生單獨回答問題,只有學生暴露出問題老師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三、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知識復習: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復習的效果不錯。
專項訓練:
某種植物上棲息著一定數量的甲、乙兩種昆蟲和蜘蛛。甲、乙兩種昆蟲均以該植物為食,蜘蛛以乙昆蟲為食。甲昆蟲在白天活動,乙昆蟲在夜晚活動。甲昆蟲采食該種植物的葉片后,植物會釋放出揮發性的物質X,X既可吸引甲昆蟲的天敵,也能驅趕乙昆蟲。請回答:
(1)上述現象中,X分別在___之間進行傳遞.
(2)影響甲昆蟲活動的信息有兩大來源,分別是___和___。影響乙昆蟲活動的信息種類是___。蜘蛛在蜘蛛網上捕食乙昆蟲所利用的信息種類是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質X,短期內該植物上甲昆蟲天敵和乙昆蟲天敵數量的變化是___。這種防治害蟲的方法叫___防治。
整堂課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采用分組打分的形式,學生都很積極,學生的激情時刻感染著我。
在以前的教學中,課堂上有時舍不得給學生太多時間去討論問題,其實那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希望在我以后的課堂中,能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只有通過學生自身體驗的學習才最有價值、最值得回味。學習如此,生活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