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媒體
黑夜給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卻用它來翻白眼。有位藝術家不但翻白眼,他的“白眼”還翻出了天價。他就是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真名叫朱耷。好好的,為什么要畫這么多翻白眼的動物?
這恐怕還得從他苦悶的人生開始說起。朱耷是朱元璋的直系子孫,皇族后代。八歲吟詩,十一歲提筆畫青山綠水,聰明又上進。正當人生意氣風發的時候,噩耗傳來。1644年,清兵入關,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第17個皇帝崇禎上吊自殺,明朝滅亡了。
作為明代貴族,朱耷一家自然成了掃除目標。他和母親、弟弟逃到山里躲過一劫,妻子、孩子卻在逃難中全都去世了。一系列打擊之后,他出家為僧,從此開始寫寫字,作作畫。再后來他把名字也改了。“朱”去掉“牛”字 ,“耷”去掉“耳”字,變成“八大”。古代的“牛耳”代指權力,“執牛耳者”沒了牛耳,也就從皇族變成了余孽,可他仍打算跟清朝沒完,念著“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塵”。

后來發現復國無望,他就畫各種“白眼”,來表示自己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的厭惡和不屑。他一個人對清朝翻白眼,人家又看不見;但是一群動物都翻白眼,辨識度就高多了。
為什么要“翻白眼”呢?
翻白眼屬于微表情,一瞬間就能表達千言萬語。當人是認真的、專注的、肯定的,他的視線一般是會平視,盯著一個事物看;而相反,如果一個人是不認真的、渙散的、否認的,他的視線一定不會是定點的。于是慢慢地,“翻白眼”就成了不滿情緒的表達方式。八大山人就用這樣的手法,來釋放他的不滿。這些繪畫,就承載了他那無處安放的對命運的白眼。
不過,光是“翻白眼”,并不能成就一個偉大的畫家。你會發現,八大山人的畫一般筆墨很少,他很多后期的畫,就是一張大大的紙上,畫著一只鳥、一只貓或者一只鴨子。
雖然紙上只有一只小動物,但是你不會覺得單調,反而越看越有趣。一方面是這只小動物足夠有趣,另一方面透過“少”給你一個無限的想象空間。
宣紙的吸水性強,容易讓墨汁擴散開來,如果集中畫一只動物,筆觸的漏洞很容易被看出來。八大山人卻把宣紙的缺點變成了優點,他大膽地涂寫,反而讓繪畫出現了層次豐富的墨染表現。但是要知道,這對一個人把握筆觸、運筆能力是多大的挑戰。
為什么他的筆觸這么有感染力?
因為層層暈染,讓八大山人的畫有一種寫意的感覺,他把物、景、情融合在一起,“少而不單調,少而有味道”,這種有趣的畫法直接影響了后來的齊白石。
八大山人的朝代是回不來了,但是他的藝術幫他跨越了清朝,與世流芳,這比“復國”要動人多了。八大山人最終用他出色的筆墨,給了世界一個有底氣的“白眼”。直到今天,我們還在靜靜欣賞他的這些畫,這些小動物倔強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