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旭鵬 田歸林 姜偉平 周志運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歸納演繹等方法,對長沙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開展目的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校園足球除了對學生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外,還可以豐富中小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貫徹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和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自信,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等。
關鍵詞:長沙市中小學;校園足球活動;健康體魄
一、研究目的
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體魄是學校體育重要的目標,足球運動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極好載體。2015年2月27日的第十次足球工作會議上,中央改革領導小組經討論、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從此方案中可見,發展足球運動已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校園足球經過六年的發展,全國各地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數量不斷增加,長沙作為湖南的省會城市,“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總數已達70余所,并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強健體魄是校園足球開展的根本目的,那么在此之外,開展校園足球還有哪些延伸功能,對學校和學生分別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讓他們發生什么樣的改變,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研究方法
擬采用文獻研究法、訪談法、歸納演繹法進行研究。
三、結果與分析
1.校本課程目的拓展分析
校園足球立足于校園,學校通過集體備課制度,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足球專業技能的教學規律,結合學校實際和具體學情,編寫適合于各校的足球校本教材和訓練方案。與此同時,長沙市體育局和教育局相關部門每年會組織體育教師和足球教練員進行省市級和區級培訓,通過外聘專家、外教指導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開展足球教學與訓練培訓和研討,改進和優化足球課堂教學、訓練與競賽,提高教學效率和訓練水平。各校在校本課程實施基礎上,繼而進行足球活動策劃,營造校園足球氛圍,組織班級、年級、校級足球隊對抗賽。目前足球校本課程在長沙市足球特色學校,特別是模塊選項教學開展較好的高中,已占到整個課時數的20%~30%,其內容包括了足球理論、基本技術、日常活動和比賽、基本規則等,充分反映了我市體育足球教學特色。
2.德育目的拓展分析
在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中,寓德于體,不僅是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更是大體育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內容。體育教育中的德育即體育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指體育教師在體育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教學以及體能發展和身體素質提高的實踐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身心進行干預,把一定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因素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過程。長沙市近幾年,除了注重平時的體育課堂教學融入德育內容外,還通過每年12月的大課間比賽、學生足球聯賽等活動,強化道德品質的培養,做到以球育德。足球作為一項競技運動,宏觀上表現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等,中觀上表現在品德修養、思想作風教育等,個人表現在文明禮貌、行為規范、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群團意識及勞動觀念等意志品質教育等,是學校教育中德育的重要載體。校園足球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環境特殊、可變因素多,為寓德于體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優勢。
3.情感教育目的拓展分析
傳授知識、學習運動技術和培養情感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的三個目標。學生可以在足球教學和訓練的過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統一。通過足球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術的學習,學生從中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激發他們鍛煉身體與發展才能的愿望,有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及思想品德的形成。通過足球訓練和比賽,使學生學會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隊員,學會如何合作,如何參與公平競爭,提高與他人良好溝通的能力,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同時在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長沙市學生體協通過每年組織中小學校進行足球聯賽,組織隊伍參加省、國家級各類比賽,不僅能增加各學校之間的友誼,更能讓運動員之間得到更多的學習交流機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進而快速成長。
4.禮儀教育目的拓展分析
足球規則等理論培訓、規范性的比賽競爭、足球比賽文明的觀賽行為等,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培育中小學生在文明禮貌、服從裁判、尊重對手等方面的禮儀觀念。校園足球的本質內核是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文化,具有潛移默化和持續長久的特點,弘揚這種文化有助于青少年禮儀觀念的固化。青少年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動機和目標體現為多元性,在校園足球活動中通過勵志的足球故事、優良的競賽作風、良好的比賽禮儀等內容,讓學生認可足球的尊重、團結、友誼、禮貌、自信、博愛等足球禮儀元素,潛意識里讓他們朝著團結友愛、規范有序、自信開朗、勇敢向上的足球價值目標理念靠攏,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在日常社會交往中的行為習慣,讓他們傳承足球場上尊重對手、尊重同學、尊重老師、學會感恩、學會謙讓、學會合作等良好的禮儀,從而提升學生日常生活的禮儀水平。
5.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拓展分析
K.Bos與F.Grobe(1991)統計73個相關實驗的研究結果發現,心理健康與體育運動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臨床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更是顯示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對于心理健康有促進作用。Mcinman等人(1993)對足球訓練后的運動員進行測量,發現他們的緊張、抑郁、狀態焦慮的心理紊亂水平顯著降低,而愉快程度提高明顯。Petruzzello等的實驗分析表明,有氧鍛煉對狀態焦慮、特質焦慮和與焦慮相關的心理生理反應(血壓、心率、肌肉緊張、皮膚反應、腦電活動等)具有降低效應。校園足球各項活動實施過程,能達成促進學生智能發展、改善情緒控制、提高自我知覺、減輕壓力、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學習各種足球技術,在參與中育人、促智、追美,達到身心健康,不僅培養了學生運動的興趣、愛好和習慣,也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四、結論
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除了對學生有強身健體的功能外,還可以豐富中小學校的校本課程建設。通過足球運動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貫徹道德教育,通過足球訓練與比賽強化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足球運動的規范性和競賽規則強化學生的禮儀教育,通過足球技能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信,并通過各種足球活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佶彧.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J].時代文學,2007(3):246-247.
[2]PETRUZZELLO S J.Analysis on the anxiety reducing effects of 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Outcomes andmechanisms[J]. Sports Medicine,1991(14):8-10.
[3]BOSSCHER RJ.Running and mixed physical exercises with depressed psychiatric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93(24):170-184.
[4]鄧驍.“校園足球活動”對四川省布局城市中小學生體育運動參與的影響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5.